决策效果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只要发现某一行当可以赚钱,众多的人就会趋之若鹜,一窝蜂地经营,开始也许还不错,但过一段时间之后便陷入恶性竞争,弄得大家都赚不了钱,甚至停产或破产。想避免这样的情形,就要在你认定一个市场领域机遇不多时,急流勇退。
经典案例
1964年10月,一个最为震惊的决定在松下作出:停止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开发生产。松下此前已为此项目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已经试制成功了该项产品。但是,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前景却不容乐观,需求量极少。鉴于这种情况,松下决定及时放弃这个项目。消息一经发布,顿时舆论哗然,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同意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内部的主要意见是:花费5年时间、耗资10多亿元的项目就如此放弃,得不偿失;要放弃,日本国内7家生产厂家中的另外6家也可以放弃,又何必是松下首先放弃呢?来自外部的舆论则更有许多猜测,认为松下公司要么是技术跟不上,要么是财政赤字才放弃这个项目的。当时,松下幸之助所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但他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大型电脑果然跌入低谷,当其他厂家因此陷入困境时,松下早就甩掉了包袱,轻装前进。
这样的事情在松下算不上稀奇,因为他们总是以比别人更敏锐更超前的眼光,在看到市场机会的同时,也看到潜在的危机,因而能够从容地撤退。
1925年,松下幸之助到东京办事处巡视,办事处里面摆着真空管。办事处主任对松下说:“这是最近东京最畅销的东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卖卖看?”松下听后觉得“很有意思”,希望尽早在大阪发售,便当场指示有关人员和真空管制造厂联系。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根本赶不上订货,于是松下电器公司就当场支付出巨额定金,以便能够多买到一些真空管。
回到大阪,松下就和真空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1万多元收入,这在当时是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后来制造真空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价格自然也逐渐降低。
看到这种情况,松下觉得非认真考虑一下不可了,因为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还有一些利润,销路也还可以,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明显大不相同了。于是松下毅然作出决策,不再贩卖真空管了。
正如松下所预料的那样,仅仅过了四五个月,收音机配件的售价就急转而下,许多原先获利还不错的工厂和贩卖店都陷入了困境。而松下电器却因为收手得快,逃过一劫。但这并不能用幸运来形容松下,因为松下这一进、一退并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也不是靠运气,而是经过分析大局,准确判断后作出的正确选择。
松下一直认为,“准确地把握时机,全靠第六感觉”。然而,这种第六感觉不经过长期的修炼和历尽沧桑是无法得来的。松下的经验是:经常向前辈、批发商、零售商、顾客等讨教,以他们的观点来检讨自己的想法。
密码透析
很多企业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领导品牌能做到最大,说明它的企业所用的方法好,有效。为什么不可以效法呢?于是便盲目跟进。
这样做的失误在于,你误入了人家倡导的标准和轨道,成了亦步亦趋的模仿者,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这种情况胜算很低,因为你这是在与对手已经成熟的强项去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一群乌鸦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坏形象,它们梦想成为鹰。
一只乌鸦前去观察鹰生养孩子,回来后告诉大家:“不多不少,老鹰孵卵花了整整30天。毫无疑问,这是老鹰从小就拥有强健体魄的原因。”
于是,乌鸦们孵卵也用去整整30天。
一只乌鸦前去观察老鹰练习飞行的情况,回来告诉大家说:“我准确算过,老鹰每次飞到离地1万米的高空才飞回。这肯定是它们拥有强大飞翔能力的关键。”于是,大大小小的乌鸦们努力向1万米的高空冲去,从不停歇,可直到它们相继累死过去,也没有一只飞到那么高的位置。乌鸦还是乌鸦,它们到死也没改变。作为企业,与其不切实际地幻想成为一只“鹰”,倒不如去做一只优秀的“乌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才不会陷入困境。
松下对当时的情况很清楚,在市场狭小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大型电脑的制造将会陷入经营危机。况且当时电脑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仅在日本就有富士通、日立等公司在做最后的冲刺,如果此时松下再加入,肯定会有一场浩大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但也有可能全军覆没,这就是等于拿整个公司下赌注。所以,松下毅然作出退出大型计算机市场的决策,这实在是一次英明的大撤退。
明智的企业家,知道商机往往潜伏在被忽视的角落里,特别是那些被人们认为一无用处的领域。当他们看到人们一窝蜂地在某一市场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会审时度势,及时退出,去开辟新的领域,寻找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