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44

第44章 为别人雪中送炭才会有真诚的合作

锦上添花人人都会,只要有“花”就行;雪中送炭却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添花”者甚众,“送炭”者鲜见,但唯其如此,更难能可贵,更容易被人所感恩。

人际关系也存在着“成本”。如果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就能降低成本或根本不用投入成本。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公益活动,表面上,“无私”地奉献出爱心、资助非营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好像是在“倒贴”,实际上它所起的广告效应,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而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产品,而“软”广告却能使企业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受众者的好感与支持。

由于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李嘉诚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的商会主席。在任期间,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仍被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因为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程度。

当年年初,每磅塑胶原料的价格是6角5仙(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港元。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此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的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但此时,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的倡议和呼吁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因为购货量太小,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从国外进口塑胶原料。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

所购进的原料被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便不攻自破了。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在救业大行动中,李嘉诚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卖给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之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原料以原价转让给原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因此,李嘉诚被称为中国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1987年10月1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飙升到历史最高峰——3950点,股市牛气冲天。这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

此前,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嘉宏和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的一次集资行动。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5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泻508点,受其影响,中国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点。这场灾难来得毫无预兆,其突发性令全球的股市行家、学者大惑不解。10月26日,中国香港股市恒指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当时,5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比市价高出了30%以上。

根据协约规定,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与5家包销商对半承担责任,也就是各负责51.5亿港元。结果,长实系4间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浩劫。

长实系上市公司虽然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们则欲哭无泪,因为他们必须承担包销的风险。股灾中,李嘉诚首先站出来“救市”,他以大局为重,认购了数亿股票支持股市。这就是被有关传媒传颂的“百亿救市”行动。在这次股灾中,李嘉诚再次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人们对遭受灾难时候所受到的帮助更容易铭记于心。这就是雪中送炭的长处。商人“雪中送炭”带来的将是在该行业中的好名声,它将有助于你的长久发展。

要想获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恩;本来并无大功绩,只是顺水推舟,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这就是为人处世的高手所为。

关键是要“雪中送炭”,而不只是“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好名声。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于危难的义举,可以为你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和良好的信誉声望。而良好的信誉声望无疑又会回馈给你无尽的财富。

由此,当业内同行需要你施予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能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一个人不可能独霸一个行业,一个人也赚不完所有的钱。

正确的取向是,救人于危难。这样一来,你得到了人缘、信誉及声望,而实际上,这些人缘、信誉及声望将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你日后的所得势必会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为例,他是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而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过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使对方欠自己的人情,从而名利双收,“甘蔗可以两头甜”。

另外,帮助别人,不要念念不忘。帮助别人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或许当时对方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就越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此时,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心想“我这样辛苦地帮你,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一定不要表现出如此态度甚至想法。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各种好处,就绝不会像泼出去的水一样难以回收,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你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切不可像自由市场做生意那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