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15

第15章 洞悉真相才能退得及时

大商人能够从全局通观整个市场的前景,该退就退。而作为一个小商人,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每一笔具体的业务。做生意,必须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把握对方的动向,以决定自身的进退,避免损失。

(1)不正常进货。

商人平时应该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销售能力、库存数量以及当前的市场情况,以便对该客户的每月进货量、进货种类、进货时间有个基本的了解。对客户的不正常订货,应该明察秋毫。例如,一个一向精明的客户,却选择在较不利的时间(比如结账的前几天)订货,且订货量大大超出其以往的销售量。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有所警觉。除非查知其订货动机纯正,否则应暂时中止。一方面要继续深入调查,另一方面要观察其反应与变化。

(2)货品流向有问题。

如果一个客户的生意并没有明显变好,但近期订货次数增加,且销货异常迅速。此时,就要注意该客户是否“转售同行”、“填支票洞”。这就是明显的货品流向有问题,应及时终止交易。

(3)削价求售。

客户的削价求售,在正常的情形下,显然是赤字经营。这种客户虽然未必会在近期内倒闭,但若是长期以债养债,到宣布倒闭时,其倒账的金额可能高得惊人。因此若此客户有长期削价求售的赤字经营方式,则其症候已明,这时长痛不如短痛,必须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时机,结束这一交易关系。例如,利用其他厂家大量供货而尚未收款的空当儿,诱使其提前付款再终止往来,或以最保守的方式往来。

(4)不正常的经营方式。

有些客户不是靠正常经营赚得利益,而是以迂回的方式获利。比如削价转售而换取现金,之后转放高利贷谋求高额的利润等。这些不正常的经营方式风险太大,应趁早与其终止交易关系。

(5)不务正业。

有些公司经营规模较小,如果再投资或兼营其他行业(投资股市或房地产业等),在财力和人力上显然就比较勉强了。万一他们失败了,你的公司就必然成为他们倒账的对象。在这种情形下,就必须缩减出货量。

(6)私生活不正常。

老板除了应该兼具财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之外,更应该全心全意地投入心力。如果一个老板沉迷于吃喝嫖赌、终日精神萎靡、心有旁骛、不务正业,甚至出现家庭纠纷或因高筑债台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等情况,那么你的公司就应该缩减出货量,进而终止与其交易关系。

(7)延期付款。

如果某客户的进货和消化速度很快,没有什么库存,但付款却一再延迟,其财务结构可能不良,应小心防患于未然。

(8)会计人员突然离职。

如果某客户的财务出现问题,那么最先察觉到大事不妙的最有可能是会计人员。因此,当会计人员突然离职时,应该赶紧追查该会计人员的离职原因,同时从各种角度考察该客户的财力是否有问题。

(9)仪容不整、精神萎靡。

如果某客户一向仪容整洁、精神饱满,最近一反常态,变得仪容不整、精神萎靡,但并未生病。此时,就要特别当心对方是否出现了财务问题。

(10)风声不良。

被同业批评得一无是处的客户迟早是会出问题的。因此,当听到某客户会有危机的风声时,必须抢在别人之前“束货”,同时赶紧收款。

(11)突然转变态度,对人巴结讨好。

如果某客户一向趾高气扬,最近一反常态,巴结讨好起人来。此时,须得调查背后是否隐藏着信用“红灯”。

(12)进货厂商突然大增。

某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其进货商忽然增多,而且特别异常,此时须注意该客户是否有恶性倒闭的企图。

(13)老板经常不在。

如果某客户的老板突然经常不在公司中,早出晚归,找不到人。此时,更要增加拜访次数,查出老板经常不在是否和信用“红灯”有关。

(14)对你的公司过分捧场。

某客户一向与你的公司交易量不算多,最近却一反常态,对你的公司非常捧场,进货量大增,连不畅销的产品也大量进货,对品质也不计较。此时,须提高警觉,深入求证此客户是否有发生倒闭的可能。

(15)第六感觉。

优秀的商人应该时刻观察分析周围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洞察先机的第六感觉。当感觉到客户的产品展架布满灰尘、陈列变得毫无秩序,老板、会计人员变得死气沉沉或阴阳怪气;或者店内陈列忽然变得夸张显眼,一向沉默的老板忽然变得热情豪爽,这时,你或许会产生一种不祥的第六感觉。此时,必须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立即暂停出货,赶紧收款,并立刻着手求证。

做生意,该退时一定要退,不及时抽身退步付出的代价也许会给你带来无法承受的伤害,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