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散文创作从上世纪90年代走到今天已经欣欣向荣了10余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奇迹。但现在困扰散文界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彻底完成散文文体的变革,有些散文作家甚至还在唐声宋韵的模式里徘徊。这种认识符合我们目前的散文实际状况。所谓多元化格局,就是没有统一的模式,而且不可能产生统一的模式,所以,新散文与老式散文同时存在,理性散文与抒情散文都有天地。我们只是论述了新时期散文回归了理性,并不是说抒情散文从此就会销声匿迹。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传统观念逐渐就会被现代观念所取代。现代观念实际上就是能够包容万象,共存共荣,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从目前新散文思维的状况来看,现代意识正在进一步觉醒,但还不够。香港董桥的散文现代意识就很浓,是很成功的范例。他的《中年是下午茶》、《说品味》、《听那立体的乡愁》以及《月亮,哪一个月亮》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气息、清新的现代品味。
现代意识应该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对现代大都市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对现代信息与科技发展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对当前国计民生大事件的敏感和思考;四是对国际风云变幻的了解和通晓;五是贴近政治,走向政治,议论政治。政治与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发生关联,散文最终要面对政治发言。从根本上触及国民的灵魂,才能产生不朽的散文作品。英国的罗素,法国的罗曼?罗兰,正是由于在散文作品中关心国际政治大事件才获得成功的。中国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也应该产生这种用散文表述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的杰出作家。
《散文选刊》杂志主编王剑冰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生活内容出现了太多太多新的东西,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文学应该与时代进程同步,但我们的散文还没有跟上。《散文百家》杂志主编贾兴安也认为:目前散文创作的重要缺憾是不注重现实,关起门来写文章,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新散文不是因为媒体新,而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所以,散文创作还是应该强调思维创新,突出散文的思想创造!我们必须明白,只有新思想,才能产生新散文。
新思想怎样产生?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逐渐走向都市化,大都市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逐渐改变了农业国家的面貌。新散文思维的发展将逐步强化作品的现代意识。作品将从历史文化、田园文化、乡村文化的背景中走出来,走进现代大都市文化、信息与科技文化和政治经济文化。
新散文是新生活的反映,生活都市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了都市散文。近年的都市散文则真是花团锦簇,这就说明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散文的变化。都市情调的散文,也许就是未来的一种散文现象。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疯狂地刊发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小散文,而一些都市报、晚报或以都市人为目标人群的报纸也在新辟版面或增加分量,大力将这种新的散文推向前台。在报纸和网络中,新的小品文已经取代传统的散文、传统的小说,都市小品散文从20世纪90年代初算起,逐渐成为新世纪的文化主流。
新都市散文的作者多如牛毛,在广州的媒体上,我们可以看王小山、沈宏非、子非鱼、黄爱东西、黄咏梅等,在上海,我们可以列举如陈村、南妮、素素、龚静、潘向黎、胡玮莳这一些作者,另外如浙江的莫小米、湖北的尚爱兰、深圳的朱碧等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老实讲,列举作者的名单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这类散文始终是以群体的面目出现的――它或许致力于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应该看到,新散文的发展与社会媒体的介入有直接关系。现在,在纯散文的范畴之外某些时尚散文渐成喧哗之势,各类新形式、新媒体、新风格的散文创作,发展得红红火火。比如《生活月刊》,以30-40岁白领女性为对象,不仅内容上紧紧抓住她们的阅读需求,从心理到人际到消费……全都关注到了,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文章,本身就是精彩的散文。
由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十分可观的白领阶层,加之这几年在这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完全以白领为受众的新生媒体(如都市报、晚报或网络)大力倡导和刊发一些以“酷”自居的散文,新式的散文至少在气势和数量上完全超过了传统风格的散文,后者多被“老气横秋”一类的词所贬。这些都说明新生代作者代表了新都市文化,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感受表达,这应该看作是新散文的发展趋势。
新都市散文除了隐含着中产阶级的价值立场外,它在叙事风格上也迥异于传统散文――特别是建国以来以杨朔、刘白羽等人为代表的散文,以及目前散文界所倡导的大散文。新都市散文一出现,就使传统的散文相形见绌,它的轻松、幽默、诙谐、智慧都是传统散文所望尘莫及的。新都市散文充满智慧、机智而且有力量。新都市散文的所谓的“酷”,就是表现出与传统不同,活出自己的风格。所谓的另类思想或感受,说穿了,就是反叛传统,不循规蹈矩,就是把智慧和知识推向极致;而对于知识、理性以及共同认知的尊重,是这一批散文作者的重要特征。新都市散文同时还追求优雅的风度。其实在30年代,梁实秋就在写《雅舍小品》,他所崇尚的文风,就是优雅。新都市散文,如果在传统的散文家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这里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更多的是风花雪月,是写如何过一种体面优雅的生活、一种小康的日子,即使许多读者无法达到这种小康水平,但是,年轻的读者仍旧是心向往之,这就使这类散文在青年人中特别受欢迎。与此相适应,新都市散文在叙事上的风格以及审美趣味,同样追求这种优雅,如强调快节奏(将时间转化为空间就是篇幅短小),强调题材的随意性,强调文字的鲜活感和趣味感,强调语言表达的机智性,这些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休闲性生活的体现。
新都市散文的主要写手和读者就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他们有较良好的经济地位、较良好的知识智力与修养,他们不再像传统作家那样具有宏大叙事的宏愿,也不囿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他们关心社会时代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叙述中他们讲究节制、自由、智慧。
新都市散文的特点,突出了一个“新”字:首先是思维新,没有条条框框,不考虑中规中矩,管它算不算文章,表达出来就是。所以,与文学界摆开架势写的文章相比,其内容、结构、语言都新颖,别开洞天。第二个特点是切近生活。适逢转型期,很多利益在调整,碰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太多了,心里盛不下,就用文字表述出来,是有感而发,不是为文而文,比纯文学散文多了很多真实而新鲜的当下生活内容。第三个特点是通俗性,这些文章的主人公大多是他们自己,感慨出自他们每天的喜怒哀乐,是本真自我的真情流露,下里巴人的内容也大胆写进文章。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中产阶层的散文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从其品性来看,不但已经成形而且羽翼丰满,所以,从散文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必要将都市散文纳入自己的视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