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10409400000022

第22章 陈明彻印象

记北京市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彻

陈明彻,男,1957年12月出生,北京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光学工程系;1985年9月~1988年5月,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1989年12月?1992年4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电子工程系学习;1992年10月~1994年4月,就职Aroura Instrument Ltd。,Vancouver,B。C。Canada任电子工程师:1994年4月~1997年9月,在Pthalo System Ltd。Vancouver,B。C。Canada任光学工程师;1997年12月在加拿大创办Brighten Optics Ltd。,任总经理;2005年陈明彻归国后,在北京中关村理工大学创业园创办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2006年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创业资助资金。

陈明彻是一个性情随和的人,他话语不多,语速平稳缓和,在重点的地方会缓缓地打着手势以示强调。他又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从陌生到熟稔起来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采访者到朋友,交流的话题很随意且没有顺序。

本来今天就是一个周末,理工科技大厦留学生创业园中显得空荡许多,没有平日里奔波忙碌的身影,少了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北京秋天特有的大风呼呼作响,泛黄的叶子被吹落到地上,多了些许微微的凉意。

电话中,陈明彻表达了他的歉意:“周末休息的时间还要工作,实在不好意思。要不我们找一家咖啡馆去聊?”我婉拒了他善意的邀请,执意奔往他的办公室。我觉得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感受到一家创业公司的脉搏,在那里才能找到与主人公相关的创业故事。

约见陈明彻并不容易。这位大约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海归”奔波于两地,难得有完整的时间来接受专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位在幕后耕耘的光学专家还不习惯在媒体前抛头露面。

陈明彻创办的北京市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理工科技大厦。在理工留学生创业园中,是一间间被隔开的写字间,在这里或许将诞生另一个中星微、百度或是启明星辰。然而,在他们走向辉煌之前,作为创业园中的企业,他们将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孵化过程。这些被分割成格子状的公司,正在为着一个腾飞的理想化茧成蝶。

陈明彻是这群人当中的一个缩影。在我们的谈话中,他有意无意间在感谢着许多人,家人、导师、中关村和创业园的领导。他说自己很幸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有一席之地。可是他却很少谈及他个人在这个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当然,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陈明彻在光电领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并有着相当出色的成就。

20年的时光会改变一个人的很多习惯,比如语言和表达的方式。从留学加拿大到工作和创业,陈明彻已经在那里待了20年。我们愉快的交谈会停下来,他会花一些时间来组织将要表达的内容,或者用便笺纸记下重点,以便稍后回答提问。然而,即便再过20年,有一些东西却都不曾改变。

他说:“我们的根在这里,无论何时我们都在等待祖国的召唤,无论在何地我们都会涉水而回。”

这位拥有光学工程和电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的光学专家、加拿大Brighten Optics公司的创始人,正在中关村开创一番崭新的事业。这次回来,他是要着手准备两天后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煤炭展览会”。作为“红外瓦斯报警器探头”的“首秀”,陈明彻对这款产品寄托了太多的期望。他说公司的研发团队在这上面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投入已经超过200万美金??不管怎样,只要能为祖国奉献一点绵薄之力,便无怨无悔。

办公室里面很安静,三楼的窗外是呼啸而过的秋风,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上,很暖和。陈明彻笑容恬淡,他说自己不像是“企业家”,他是一个“研究技术的人”。如果可以定义,他希望自己的头衔是“科学家”。

后来这句话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播映。原来在这与“光”打交道的领域中,有着陈明彻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