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为管理学
10405000000070

第70章 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与不同阶层分工合作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的协调一群人的活动。本单元是对组织的动态面、静态面、生态面及心态面综合观察,研究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影响。社会科学家以系统观念研究组织理论,因此视组织为开放系统,需注意组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关系,并研究如何综合人力,运用技术,提供良好环境,满足员工需求,以达成组织目标。

组织的含义,因研究途径及观点不同而解释不一。有的着重于组织的结构、权责分配、层级节制等静态面来解说;有的着重于组织成员的相互行为等动态面来解说;有的着重于组织对环境变迁的适应等生态面来解说;有的着重于组织成员对权责观点的认识、感情交流及思想沟通所形成的一种团体意识等心态面来解说。关于组织的概念,不同学科各有其观点。

一、行为学的观点

行为学家把组织视为一个有机的实体。组织与团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正如同有机体中身体各器官与细胞的关系一样,彼此互为依存。所以行为学家一致认为组织为一开放性的有机系统,与环境发生互动的复杂关系,而其效能则是建立在组织内的各次级系统的密切分工与动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组织是将输入的各种资源,透过管理的过程而产生变化,以达成理想的输出。

二、社会学的观点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它是由群体成员参与,而有目的的分工活动,以便达成群体共同的目标。它不仅包括有关工作安排、权责划分,还包括个人的人格、需求、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些非正式组织。

三、系统的观点

组织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及技术的系统。由于组织不是单独存在于一个空无旁物的世界,围绕在组织的外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这些外在环境对于组织的内在条件有其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而使组织呈现动态而不是静止不变的。近年来社会科学家都采取系统研究的方法,试图从整体环境来探讨问题,以系统概念来说明组织,较易于掌握组织的实况。

四、物理、文化与技术关系的观点

社会学家荷门提出组织为一个社会体系。他认为,任何社会体系都存在于下列三种环境中:物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及各项设备;文化环境,包括社会规范、价值观和目标;技术环境,执行工作有关的知识与设备。由这些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活动与相互作用,同时也引发人们彼此间对环境的感情。这种由环境所决定的活动相互作用及感情所结合起来的,称为“外部体系”。

荷门认为人们的活动、相互作用及感情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项。例如,成员相互作用的次数增加后,则彼此间的感情即愈好,不但产生了从外在环境事先无法预计的新感情,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新活动及行为的新规范。他把这种由外部体系所引起的新行为模式,称为“内部体系”,即我们所熟知的非正式组织。

由此可见,内部体系、外部体系与环境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附的,环境的变化将引起正式工作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改变,反之,内部体系所产生的新规范与活动,最后也将影响物理、技术、文化环境。

五、重叠团体的观点

由李柯特提出的重叠团体的观点,比前述多了两项重要见解:第一,认为组织是互相链接的团体组成的体系。第二,互相链接的团体是由同属于两个团体而具有连结点功能的个体来联结。李柯特将环境视为一组相关的系统,包括三个部分:较大体系,指比组织本身更大的整个社会,或从事类似工作的所有组织的集合;同大体系,指与组织本身相同大小的其他体系,如同业组织、消费者团体、供给者团体及地域社会团体等;较小体系,指组织内的正式团体及非正式团体。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链接,是靠那些同时占有组织体系中重要地位的关键人物来维持的。这不但使我们知道组织中的联结点的人物或单位,同时也使我们明白组织各部分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必须探讨各部分相依状况,才能真正了解及处理组织的问题,李柯特的重叠团体组织。

六、重叠角色组的观点

社会学家卡恩提出以“角色组”的概念,应用到组织的解释上。他认为李可特的重叠团体的概念非常接近组织缎实态,但他忽略了非正式团体与正式团体的差异,而且也缺乏区分不同团体的明确方法,较难确定具有联结点功能的人。因此,为了解正式组织中某一种职位与其他哪些职位相联结,卡恩即以角色的概念来解说。即当甲执行某一项组织角色时,为了圆满完成该角色的任务,他必须与其他人联系或协同工作,此时甲即为焦点人,而跟他的角色有关联的那一些人,如上司、下属、同事、组织外的人等,就成为甲“角色组”的人物,因此整个组织可以看成是一个许多这种重叠和链接的“角色组”来组成的。

卡恩特别强调组织的职位、角色期待的认知、角色冲突的反应及执行角色任务的有效性等多种变数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些概念超越了传统的组织定义的范畴。

综合以上这些概念,我们对组织的含义可以获得以下的解释:

(1)组织是经过规划过程,有明确目标及由分工的团体合并形成的。所以应视组织为分工的体系、层级节制的体系,权责分配的体系、法令规章的体系、目标导向与协调配合体系。

(2)应该把组织视为开放体系,亦即组织与外在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关系,从外在环境中引进原料、员工、能源、情报等。外部的大环境决定了组织的特色;而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结构、技术、人群关系、心理与社会、目标与价值及管理等五个次级系统,各有其功能,彼此影响及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链接体系。

(3)组织是由许多具有动态相互影响作用的次级系统组成的,这些次级系统也是互相依存的,因此其中一个次级系统发生变化,必将影响其他次级系统的行为。

(4)组织是结合人力、分担任务,在不同的权力分配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使成员获得人类需求的满足,所以,组织为社会体系和技术、经济体系的综合。

(5)组织的外在系统,包括影响组织的文化、政治与经济系统;组织的内在系统,包括人力系统与工作系统所构成,而这两个系统则是经由链接系统中权力、联系、结构所结合为一体。

(6)介于整体环境(外在系统)与组织的个体环境(内在系统),包括市场、物资分配、联系、竞争、技术、劳务,与压力团体等系统。

早期对组织理论都是从静态的观点研究,偏重有形的组织体系及组织的理性结构。近年许多社会科学家都采取系统研究的方法来探讨问题,试图以系统概念来说明组织。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个组织,远比传统理论对组织的看法更能符合客观现实。使我们对于构成一个组织的许多复杂的因果关系,了解得更宽广、更丰富,使我们更易于测知,也更易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