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为管理学
10405000000058

第58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

行为管理学将组织视为一个群体的有机结构。组织与团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正如有机体中身体各器官与细胞的关系一样彼此互为依存。

组织是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目标,经由分工合作与不同阶层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前面各篇是对构成组织单元的个体行为、领导行为的研究,本篇则是对群体、组织的动态面、静态面、生态面及心态面等综合观察研究组织内的成员行为及成员对组织的影响。

当今,群体与团体的行为已成为管理学家应用行为科学方法作为中心研究的内容,以便使管理者能够对组织内的人群行为了解、预测与控制。

一、群体的含义和分类

1.群体的定义

群体被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群体的分类

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在正式群体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并且是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是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还可以把群体细分为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其中命令型和任务型群体多见于正式组织中,而利益型和友谊型群体是非正式的联盟。

命令型群体。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它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这样的群体很多,比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和他管辖的12位教师就组成一个命令型群体。又如,一个邮局的审计主管和他下属的5位工作人员也组成一个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任务型群体也由组织结构决定,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但任务型群体的界限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例如,如果一个在校大学生违犯了校规,就需要在教务主任、学生处处长、保卫处处长、学生辅导员之间进行协调沟通和处理。这些人员就组成了一个任务型群体。应该说,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因为任务型群体可以由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人组成,因此,任务型群体不一定是命令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在利益型群体中,大家是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那些属于或不属于前两种群体的人都可能加入利益型群体。比如,有些员工为了修改休假日程或为了增加福利而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群体,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友谊型群体。群体往往由于其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形成,这种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称为友谊型群体。这种群体往往是在工作情境之外形成的,他们赖以形成的共同特点可能是年龄相近、同一所大学毕业、政治观点相同等。

非正式群体通过满足其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工作场地和任务联系的密切而导致了交往比较频繁,可以看到员工们在一起打球,一起驱车上下班,一起吃午餐,一起度过工休时间。应该认识到,即使员工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非正式的,它们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由于大多数人同时属于多个群体,显而易见,对个人来说,不同群体为其成员提供不同的利益,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总结了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常见原因。

3.群体行为的解释

现实中有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复杂的,但它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如群体成员的能力、群体的规模、冲突的水平、群体成员为了遵循群体规范而承受的压力。列出了决定群体绩效和群体成员满意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关键变量并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工作群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是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工作群体都要受到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的影响。但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由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这包括群体成员的智慧才能和工作动机等。群体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其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这些因素就是群体成员所带来的资源和群体结构,它决定着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其他过程。最后,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

二、群体的环境条件

要理解组织群体的行为就应把它们看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即把群体看做内外大环境组织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从它所属的组织的解释中抽取出对群体行为的理解。

1.组织战略

一个组织的整体战略通常是由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制定,它规定着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例如,组织战略可能引导组织朝着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或收缩其总体规模的方向发展。在任何时候,一个组织所追求的战略都会影响到组织中工作群体的权力,反过来,这又将决定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希望分配给工作群体用以完成任务的资源。比如,如果一个组织通过出售或关闭其主要业务部门,来实现其紧缩战略,就会缩减其工作群体的资源,增加群体成员的焦虑感及引发群体内部冲突的可能性。

2.权力结构

每个组织都有其权力结构,规定谁向谁汇报工作,谁有权决策,把哪些决策权力授予个人或群体。这种结构通常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虽然群体可能由群体内的某个非正式领导控制,但组织的正式领导是由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任命的,其仍然具有群体内其他成员所没有的权力。

3.正式规范

组织通常会制定规则、程序、政策以及其他形式的规范来使员工的行为标准化。组织对员工施加的正式规则越完善,组织中工作群体成员的行为就越一致,也越容易预测。

4.组织资源

有些组织规模较大,而且利润丰厚,资源丰富。例如,它们的员工可能拥有高质量的工具和设备来完成工作任务。而有些组织可能资源有限,那么它的工作群体就不具备完善的工作环境和设施。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源条件。各种资源如资金、时间、原材料、设备是由组织分配给群体的,这些资源是富裕还是短缺,对工作群体的行为有着巨大影响。

5.人员甄选过程

工作群体的成员首先是这个群体所属的组织的成员。一个组织在甄选员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将决定这个组织工作群体中成员的类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另一个影响员工的变量因素是组织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能够给员工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具体的绩效目标,或者组织对于成功地完成任务的个人或工作群体能够给予奖励,都会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7.组织文化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组织文化规定着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员工在进入组织几个月之后一般就能了解其所在组织的文化。他们能够知道,上班时应该如何着装;组织的规章制度是否都应该严格地遵从;哪些类型的出格行为会使自己遇到麻烦,哪些则没有多大关系;在组织中诚实和正直等品质是否很重要;等等。虽然许多组织中存在亚文化,它通常以工作群体为中心产生,从而存在组织正式规章制度之外的一些规则,但在这类组织中仍然是由主导文化向所有的组织成员表明组织所重视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工作群体的成员想得到组织的承认,就必须接受组织主导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标准。

8.物理工作环境

由外部条件作用于群体的物理工作环境对群体行为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建筑师、工业工程师、办公室设计人员决定着员工工作场所的外观、设备的安排、照明水平以及是否需要隔音设备来减小噪音干扰。这些因素既可以成为工作群体互动的障碍,又可以为群体成员的交往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