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行为管理学
10405000000044

第44章 协调与沟通概述

当今组织日趋庞大,人员众多,对内必须整合资源,使组织内各部门与各员工间互助合作、协同一致达成共同目标;而外界环境又日益复杂,必须协调、统合各方。这些都与沟通与协调密切相关。沟通是协调的一种方法,旨在求得思想观念的共识;协调则在谋求行动的一致,解决组织的障碍与歧见。有效的领导从本质上讲是人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复杂协调。

一、领导协调与沟通的含义

所谓协调,是指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使领导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各种关系、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各种层次整合起来,行动一致,形成组织活力、社会合力,达到组织目标,取得组织绩效,从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协调是领导者工作的基础,它已经成为维系组织正常运转的纽带。在管理中由于协调能力的不同,同样的权力会产生不同的权力效应。领导者要比他们的下属更善于协调。

领导协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既有人与人的协调,也有人与物的协调,还有物与物的协调。但最关键的是人与人的协调,因为人与物的协调和物与物的协调归根结底仍是人与人的协调问题。

沟通,从字面上理解是指“通一条沟”,使隔着的堤岸达到相互融通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在人们相互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双方便会有更多的了解和交流。

管理中的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转移信息的过程,是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消除误会,增进了解。领导沟通则更多是指组织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了解和交流的过程。

有时人们用交流、交往、信息传达等术语表达沟通。组织中沟通的明显特点是要有信息存在,而且信息要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传递,无论这种信息是情感信息或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会阻碍信息的传递,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沟通。

领导沟通的过程,是领导者把信息传递给另一个接受者的过程,信息沟通的程序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1)确立概念。确立概念是指沟通者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传递的信息,如果把未经证实的道听途说的信息传递出去,肯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编码。概念确立后,沟通者要做的第二步是把自己要传递的信息概念转变成适当的传递符号,例如言语、文字、图片、模型、身体姿势、表情动作等。在这一过程中,沟通者选定信息传递的方式并组织好信息传递的符号。

(3)传递。传递信息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场合,沟通者在传递信息时要力争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尽可能没有干扰和障碍。只有这样他所发出的信息才可能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被他们所接收。

(4)接收。传递的信息被接收者收到的过程为接收,如果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没有人接收,信息也就丢失了。

(5)译码。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被理解。要理解信息一定要译码,也就是真正理解信息含义。

(6)应用。对接收到并已理解的信息加以应用是沟通的最后步骤,即接收者应该对信息有所行动或有所反应。但应注意信息的应用效果不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接收者没能正确理解信息;二是接收者不愿意执行这种信息的要求。

二、协调与沟通的功能

协调的根本功能在于提高和实现组织系统的整体效能。组织是由许多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是体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协作关系的统一整体。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产生某种整体的效应,这种效应表现为: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简单相加。这种非相加性有两种可能:一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二是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相加之和。前者源于组织系统内部各部门间和成员间的协作和协调,后者则是由系统内部各部门间力量的相互抵消、内耗造成的。领导协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减少系统内部各种因素间的功能损耗,使行政系统内部协调有序的运转,通过和谐、相互依赖和配合建立高效运转的组织系统。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这就告诉我们,任何有组织的领导活动都需要协调这一管理和指挥手段,协调的过程也就是管理的过程。协调对于领导的这种重要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凝聚功能。领导协调能使组织各部门和人员统一认识、统一意志,团结一致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2)提高效率功能。领导协调能使组织各部门和人员在工作上既分工又协作,避免矛盾,减少内耗,从而有效地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3)调节功能。领导协调能使组织各部门和人员各行其权,各尽其责,忠于职守,从而使整个组织活动秩序井然,真正实现管理的调节功能。

(4)服务功能。领导协调能使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和融洽,使组织成员既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也能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配合默契,真正实现管理的服务功能。

(5)枢纽功能。能领导协调还可以使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高瞻远瞩,信息灵通,指挥有方,真正体现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中心枢纽功能。

沟通是组织中领导协调的基础性工作。沟通的一般功能表现为:

(1)搜集信息资料的功能。一个组织要想顺利成功地开展工作,首先必须获得各种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组织外的信息沟通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和情报资料,如国家的经济战略目标、方针、政策及国内外相关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态、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的趋向等。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战略决策,以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组织内的沟通可以了解员工的意见倾向、价值观和工作结果、积极性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的效率等。只有及时全面地掌握组织内部工作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及其变化规律的各种信息资料,才能反映与沟通各方面的情况和变化,并借以及时控制、指挥整个组织的运转,实行科学有效的领导。

(2)满足员工心理需要的功能。这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功能。无论是在工作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沟通思想和感情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沟通可以解除人们内心的紧张和怨恨,使人们感到精神舒畅,而且在相互沟通中使双方产生共鸣和同情,增进彼此的了解,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组织信息沟通渠道堵塞,员工间的意见难以沟通,将使人们产生心理压抑、郁闷。这样不仅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还会严重影响领导的工作。因此,一个组织若要顺利发展,领导者必须保证组织内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这样,组织内部员工士气高,人际关系和谐,才会提高绩效。

(3)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功能。在组织中领导者的知识、经验及观念往往影响着员工的知觉、思维和态度,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各层领导者为了适应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某种改革和决策时,他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转变员工原有的抵触态度,改变其行为,这样才能进行他们之间的良好合作,搞好组织的领导工作。因而充分的沟通既可促进领导者改进管理,又可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提高信心,积极主动地为本部门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使领导工作更富成效。

三、领导协调的类型

领导协调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领导活动的领域或部门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政治领域的协调、经济领域的协调、文化领域的协调、军事领域的协调等。政治领域的协调主要包括政府与党的领导之间关系的协调、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协调、政府与人民政协之间关系的协调。经济领域的协调主要包括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协调、政府与企业经济关系的协调等。由于各个领域工作的任务、对象、环境、知识文化结构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各个领域的协调必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情况。

(2)从领导协调的内容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领导系统内部的协调、领导系统同外部环境的协调、领导者内部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组织协调、个人协调、行为协调、心理协调、积极协调、消极协调等。领导系统内部的协调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领导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同外部环境的协调主要包括领导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与社会团体之间、与公民之间的协调。领导者内部协调主要包括领导职能协调、领导班子内部协调、领导与环境的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主要包括上行协调、平行协调、横向协调和下行协调。组织协调,是指组织从整体出发对各部门中一些违背整体利益的行为进行协调工作,使部门与整体、部门与部门和谐一致。个人协调,是指通过对个人行为、人际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协调,保障机关行政工作正常、高效地运转。行为协调,是指通过明确各自的工作性质、职能、职责范围以及主要任务等制定出有关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行为。心理协调,是对部属失调的心理进行调整,使之心理恢复正常,重新确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积极协调产生快节奏,消极协调产生慢节奏,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与适应的环境。当协调客体态度暧昧,客观环境又不允许协调的主体用别的方式进行时,协调的主体只能在客体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慢节奏的协调,或者是分层次地多次协调,待时机成熟后再调整协调节奏;如果操之过急,反而容易使矛盾尖锐,欲速则不达,此时采用消极协调比积极协调作用更大。

(3)从领导协调的层次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的协调和战略、战术的协调。就一个组织来说,有高层、中层、基层的协调问题和战略、战术的协调问题。由于各个层级的协调的任务和要求不同,因而又有各自的情形和特点,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制约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相互借鉴、有机结合,但不能相互取代。

(4)从领导活动的范围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宏观协调、中观协调和微观协调。就整个国家来说,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协调。就一个组织或部门来说,也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协调。它们同高层、中层和基层协调一样,其划分也是相对的,也各有不同的范围和要求。

(5)从协调的形态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静态协调和动态协调。静态协调是指认识一致、行动统一的局面。动态协调是指协调不仅表现为一个过程,还表现为各方面发展速度的协调、发展规模的协调等。

(6)从领导协调的过程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事前协调、事中协调和事后协调。任何领导活动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就某一件不协调事件来说,也有它的酝酿、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因此,领导协调工作也必然表现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阶段和过程,每个阶段和过程协调都有不同的要求。

(7)从领导协调的实质来看,领导协调可分为权力协调、利益协调、职责协调、信息协调和动态协调。任何协调的实质,都必然牵涉到这几个方面,只有这几个方面协调好了,才能出现巩固持久的协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