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要懂心理学
10344000000085

第85章 随机应变,顺势借力

营销无常法,策划就是打破成规的艺术,而非建立定律的科学,而思维定势的不断打破,是策划人的生命力所在。“有无相生”,“点石成金”,“四两拨千斤”,这三个经典词句,写尽了四季沐歌“顺势而为,借力发力”创意之根本特色。

基辛格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有一个朋友在农村种地。

这一天,他的朋友带着儿子来拜访他。朋友儿子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结婚,朋友就想让基辛格帮一下忙。

基辛格听完以后,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已经为您物色了一个最好的儿媳妇,是欧洲一位最有名望的银行家的女儿。”

朋友和他的儿子都大喜过望。于是基辛格来到了欧洲,找到了那位银行家:“我为您的女儿找了一个千里挑一的好丈夫。”

“可是我的女儿年龄太小了,我们还不想……”

“是啊,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年龄是太小了,可是我说的这个小伙子是世界最大银行的副行长啊!”

银行家和他的女儿大喜过望,同意了。基辛格又来到世界最大银行的行长办公室:“我给你找了一位副行长。”

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位副行长了。

“我知道。可是如果你不接受会后悔的。还是让我把这个小伙子的身份告诉你吧:他是欧洲最大银行家的女婿。”

于是这位行长欣然同意。

基辛格折冲俎樽之间,不费劲就为小伙子找到了副行长的职位,而且促成了一桩姻缘,让农民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其中所运用的顺势借力的技巧,确实使一般人不能望其项背。

岳飞的孙子岳柯在其笔记小说《程史》中写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卖治脚茧药的人,店门高挂的木牌,上大书“供御”二字,打皇帝的旗号。可是药品并不走俏,他却因撒谎被拘传进宫。幸亏皇帝认为他是个蠢汉,没有重罚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驱赶出宫。不想他又将木牌上的“供御”改为“曾经宣唤”,这样效果就非常明显,他所卖药品一下走俏。

在国外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读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又有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

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这就叫水涨船高,你不想让我借的光,我偏要顺势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