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96

第96章 打草惊蛇:巧妙地摸清对方的虚实

打草惊蛇,出自《酉阳杂俎》,说得是唐代当徐县令王鲁,贪婪爱财。一天老百姓联名举状告发他的一个手下受贿。他看了状子后,十分惊骇,不由自主地在旁边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我已惊蛇”。意思是:你们虽然告发我的手下,但已经吓着我了。这句话比喻言语或行为不慎,暴露出目标,使对方有所警觉并加以防范,以至达不到目的。但把它作为计谋来用则恰恰相反,是指利用“打草”去达到“惊蛇”的目的,以获得成功。唐太宗贞观年间,湖南衡阳的一家板桥客店发生一起谋杀案。在店主张迪的妻子回娘家的那天晚上,张迪在店里睡觉时突然被杀。

店里的伙计怀疑是当晚住店的三个客官所为。因为这三个人在张迪被杀后不久便匆匆离店走了。伙计们立即去追赶这三个人,追上一搜查,这三个人都带着刀子,其中一个叫卫三的刀子上还有血迹,就把他们扭送到官府。

他们开始时不承认杀了人,在动了大刑之后才供认他们是凶手,官府老爷让他们画了押,吩咐左右:“押入大牢,等候处斩!”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了这个案子,觉得有些蹊跷于是派御史蒋恒去彻查这个案子。

蒋恒来到衡阳,告诉当地官府不要立即处斩那三个客官。他对这三个客官亲自提审,问道:“那天晚上你们为什么半夜离开客店?”卫三回答说:“回大人的话,我们三人不是本地人,这次出来是为了做买卖。因为第二天要到60里外去看货,所以半夜动身。当时店里的人都在睡觉,故而不辞而别。”蒋恒又问:“卫三,你的刀为什么有血迹?你要如实招来!”卫三又说:“小人确实不知刀上的血从何而来。我在睡觉前曾洗刷过我的刀,不知为什么第二天上面竟有血迹。小人的话如有半句假话,情愿受死!”

蒋恒初步断定这三个人并非凶手,他苦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想到一个打草惊蛇的主意。

第二天,蒋恒让板桥客店的所有人员都到官府集合。人到之后,蒋恒又说人不足数,次日再来。他只留下一个80岁的老婆婆,与她说了一些有关无关的活,很晚才放她回去。老婆婆刚出门,蒋恒就吩咐一个狱卒说:“你秘密跟踪老婆婆,看谁主动与她说话。”狱卒紧跟着老婆婆不放,果然有一个男子前来问老婆婆:“官府都问了你些什么?”老婆婆实言相告。蒋恒又叫客店的人到官府集合两次,每次都让老婆婆晚走,那个男人总是向老婆婆问来问去。

蒋恒立即派人追查这个男人与张迪的关系,得知此人与张迪的妻子有暧昧关系,张迪为此与他闹过纠纷。蒋恒下令将这个男人逮捕,经审问这个男人果然是杀害张迪的凶手。

原来,这个凶手与张迪之妻长期通奸,为达到霸占店产、永远姘居的目的,他一直想谋害张迪。那天晚上来了三个带刀的客官,于是产生了借刀杀人、移尸嫁祸的念头。他先让张迪妻回娘家,半夜里潜入客房,用卫三的刀杀死张迪,又把带血的刀装回刀鞘。

蒋恒巧用打草惊蛇之计,终于使这件疑案真相大白。李世民对蒋恒大加赞赏一番,赐给他丝绸200匹,并升他做侍御史。历史上运用打草惊蛇之计了解事实,挖掘出真相的例子不胜枚举。打草惊蛇之计绝妙的地方就在于,在敌情不明或敌情可疑时,先进行试探性的佯攻,诱使敌人将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在反复侦察、探听虚实之后,再采取行动,避免堕入敌人设置的陷阱。总的来说,本计有以下三种含义:

1.打草惊出蛇。这是一种间接的引诱之法,也叫投石问路、引蛇出洞。蛇隐蔽在广袤的草丛之中,随时可能咬人一口。因此,在行进中要先打草,使蛇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这般,消灭蛇也就轻而易举了。

2.打草惊走蛇。这是一种间接的驱敌之法。用棍子打草中之蛇,蛇有可能随棍而上。通过打击草丛吓跑蛇,是一种有效且无危险的策略。在不愿与敌直接作战时,可以使用此法。

3.打草惊醒蛇。这是一种间接的警告之法。甲和乙是两个相关的事物,如果甲受到打击惩处,乙就会感到恐惧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用打击甲的办法警告乙。

在商战中,“打草惊蛇”之计还可以引申为:对竞争对手或市场情况缺乏了解、尚有可疑之处时,应当了解清楚后再行动,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有意的行动,来了解竞争对手或激发潜在市场显现。

我们知道,蛇一般是隐藏在草丛中的,要发现蛇就要打草,打草惊蛇是为了打蛇做准备。但是如果打蛇的工具没有准备好,或地形不利,这时已经发现了蛇,也不能打草,以防蛇跑掉。因此,我们在使用此计时,一定要先把准备工作做足,把所有工具都准备好再动手。

知而思之:

在市场变化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打草惊蛇之计,可以探明市场对产品的潜在需求,从而可以估计出市场的容量以及发展的趋势,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和决策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使经营和销售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