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08

第8章 皮京顿定理: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目标是河流的彼岸,是高高的山顶,是想要到达的地方,更是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想激励员工,让员工不懈地努力工作,就必须帮助其树立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指引、鞭策着其前进。

美国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阿拉斯塔·皮京顿提出:人们如果无法明白地了解到工作的准则和目标,他必然无法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心,也无法全神贯注。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皮京顿定理。

人们普遍认为,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目标,就难以形成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准确地衡量自身的工作。例如下面这个小和尚的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但钟声空泛、疲软,缺乏浑厚悠远的气势,因而就没有感召力。”小和尚没办法,只好到后院去劈柴挑水。小和尚工作没有做好,其实是由于住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和目标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和目标是员工的行为指南,缺乏它们,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目标是引领人生的指南针,有了目标,就能让人心里明亮,拥有前进的动力。盛田昭夫是著名企业索尼的创始人,他在国际上的盛誉与索尼公司是相得益彰的,是日本声望很高的企业领导人之一。盛田昭夫在创立了索尼公司之后,逐渐了解到在产业界,除了理论背景和前瞻性的研究发展之外,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个集中全力追求的伟大目标。

在盛田昭夫的管理下,索尼公司巧妙地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实际开发服务。例如,当井深大(索尼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决定“造一部录音机”时,公司的研究开发人员对录音带的制造、录音机的结构还几乎一无所知。这听起来简直有点“荒唐”,但索尼公司的开发人员硬是把它研制出来了。他们把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这些基础科学和应用物理、应用化学这些具体知识糅合在一起,由基础研究走向应用研究,从每一个部件着手,潜心研究,细致开发,最后终于取得成功。

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研究看起来好像无从下手,甚至显得盲目,但这项研究和其他的盲目研究有一个本质区别,那就是后者毫无目标,而前者却是目标明确,因此只需要一步步接近目标,而不至于像无目标研究开发那样“云里雾里”。盛日昭夫在开发家用录、放像机时也是如此:先给自己的研发人员寻找到目标,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研发。

当美国几家主要的电视台开始使用录像机录制节目时,索尼公司就看好这项新产品,感觉它完全有希望“打入”家庭,只要从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上加以改良,就会受到千家万户的欢迎。一个新的目标就这样确立了,开发人员又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们先研究现有的美国产品,认为既笨重又昂贵,认定这是通过研究开发加以改进的具体主攻方向。

新的试验样机就这样一台接一台造出来,一台比一台更轻盈、小巧,离目标也越来越贴近。当然感觉上,井深大老是觉得没到位。最后,井深大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到桌面,对开发人员说,这就是卡式录像带的大小厚薄,但录制时间应该在一小时以上。开发人员再一次运用了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应用科学,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划时代的录、放像机。

盛田昭夫强调,企业领导者必须不断给工程师制定目标,这是作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而制订的目标必须具备三重属性,即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这样才能走在对手的前面,立于不败之地。不然,一旦目标不切实际,就会损失惨重,不但“劳民伤财”,还挫伤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目标的制定并不是盲目的,它源于实际,符合开发研究的范围,并有一定的成功把握。目标是人生的追求,也是前进的动力。工作标准和目标是员工的行为指南,缺乏它们,往往会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此,领导者有必要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这样一来,就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绩效。

知而思之:

组织行为的效率依赖于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指令。而领导者必须论证指令的明确和相对稳定性,才能使下级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并且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去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