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65

第65章 卡贝定理: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说:“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放弃是成功的钥匙。”他认为,人们与其把目光盯在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上,拼命地去争取,不如坐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身上是否满是累赘。当你放弃了本不该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时,你就会突然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你曾争取过而又未得到的东西。后来人们将卡贝这一理论称为“卡贝定律”。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1964年10月,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在分析了各种情况后,决定停止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开发生产。然而在这之前,松下公司的通信部已经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已经试制成功了该项产品。但是,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前景却不容乐观,需求量极少。鉴于这种情况,松下决定及时放弃这个项目。这一决议一经发布,舆论就一片哗然,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同意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大家一致认为:花费五年时间、耗资十多亿元的项目如此放弃,得不偿失。如果要放弃,日本国内七家生产厂家中的另外六家也可以放弃,又何必要松下公司首先放弃呢?

来自外部的舆论的猜测更多,认为松下公司要么是由于技术跟不上,要么是由于财政赤字才放弃这个项目的。就连一些久经沙场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松下的拟议也持怀疑态度。当时,松下面临着诸多的困扰和烦恼,但他顶住各种意见和舆论,毅然停止了这个没有前途的项目,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其他方面。事实证明,松下的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之后,世界上几个名厂,包括独联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也都纷纷停止了生产大型电子计算机。

为什么松下公司在花了五年时间,投入了十几亿资金进行开发,眼看就要收获时,偏偏要放弃不干呢?

原来,松下发现,电脑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炽化,仅在日本就有富士通、日立等公司在做最后的冲刺,如果此时松下公司再加入,也许会生存下来,但也有可能全军覆没,这就等于拿整个公司下赌注。所以,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他毅然做出退出大型电子计算机市场的决策,这实在是一次清醒冷静思考后的勇敢大撤退。确实,放弃有时候并不是退缩,而是一种头脑冷静后的明智决策。有效的撤退有时是理智的前进。如果在战斗中没有取胜的把握,可作战略转移,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日本钟表企业精工舍是一家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它成立于1881年。该企业生产的石英表、“精工·拉萨尔”金表远销世界各地,其手表的销售量长期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它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完全要归功于第三任总经理服部正次的放弃战略。

1945年,服部正次就任精工舍第三任总经理。当时的日本还处在战争破坏后的满目疮痍中。精工舍受创严重。与此同时,素有“钟表王国”之称的瑞士,由于没有受到二战的破坏影响,其手表一下子占据了钟表行业的主要市场。精工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然而服部正次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冷静地制定出“不着急,不停步”的战略,着重从质量上下手,开始了赶超钟表王国的步伐。然而10多年过去了,服部正次带领的精工舍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无法与瑞士表分庭抗礼。整个六十年代,瑞士年产各类钟表1亿只左右,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市场的占有额也达到了50%~80%之间。有“表中之王”美誉的劳力士,和浪琴、欧米茄、天俊等名贵品牌的瑞士手表,依然是各国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等人财富地位的象征。无论精工舍如何在质量上下功夫,都无法赶上瑞士表的质量标准!

怎么办?是继续寻求质量上的突破,还是另谋他路?服部正次思量着。他看到,要想在质量上超过有深厚制表传统的瑞士,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于是服部正次毅然决定让精工舍换个活法,另走新路。经过慎重的思考,服部正次决定放弃在机械表制造上和瑞士表的较劲,转而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做文章。

经过几年的努力,服部正次带领他的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产品——石英电子表!与机械表相比,石英表最大的优势就是走时准确。表中之王的劳力士月误差在100秒左右,而石英表的误差却不超过15秒。1970年,石英电子表一投放市场,就立即引起了钟表界和整个世界的轰动。到70年代后期,精工舍的手表销售量就跃居到了世界首位。

在电子表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后,精工舍便于1980年收购了瑞士以制作高级钟表著称的“珍妮·拉萨尔”公司,转而向机械表王国发起进攻。不久,以钻石、黄金为主要材料的高级“精工·拉萨尔”表开始投放市场,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了人们心中高质量高品质的象征!在风云变幻的商场,精工舍通过放弃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放弃是一种基于战略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进有退、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张弛有度的战略智慧。因此,企业家应勇于摆脱成功光环阴影的羁绊,把企业的利益作为最高的利益,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终极追求,该放弃的时候一定要放弃,从而在其他方面以图新的突破。

知而思之:

面对战略选择的诸多困境,选择放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胆识,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太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是不断地进行理性的放弃才获得了持久的成功,而失败的企业则因不能进行理性的放弃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