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60

第60章 晕轮效应:要看信息的本质,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试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卡片,上面列有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像为一个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顺序变成:聪明、勤奋、坚定、冷酷、灵巧。再让大家想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却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结论,而把这个人想像成了一个可怕的坏人。这说明“热情”和“冷酷”这两个品质产生了掩盖其他品质的晕轮效应。晕轮是指太阳周围有时出现一种光圈,远远看上去,太阳好像扩大了许多。晕轮效应是指人对某事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会扩大到其他方面。最典型的是,如果一个人崇拜某个人,可能会把其看得十分伟大,其缺点怪癖也会被认为很有特点,而这些出现在其他人身上,则不能忍受。这种晕轮效应,一般产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或者伴随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之间,最能产生晕轮效应的是外表,外表的美丽往往容易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像太阳的光环一样,把太阳的表面扩大化了,这是人们知觉认识上的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见识、经验比较少,这种表现就更加突出。另外,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才智以及家庭背景、个人修养都会产生晕轮效应。但是,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粗俗的举止,就会破坏你的形象,而一个美好的举动,则可以使你光彩倍增。

晕轮效应的实质就是对信息的错误感知,只看到了信息的表面,而没有看到信息的本质。晕轮效应最大的弊端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表面性。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的特征上。

2.遮掩性。有时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人们却仍然习惯予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

3.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务上。

领导者要想在管理过程中克服晕轮效应的影响,应该从以下五点入手:

1.注意“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2.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这是导致失真的一个“误区”。

3.注意“投射倾向”。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们知觉的投射印象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

4.避免“以貌取人”。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分。为此,需要注重了解对方的心理、行为等深层次的结构,才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5.避免“循环证实”。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这就提醒我们,当你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收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知而思之:

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本质两面,领导者在搜集信息时,要看到信息的本质,不要受晕轮效应的影响,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