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04

第4章 热炉法则:让违纪的下属必须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又称惩处法则,其根本意思是: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它最早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

领导者在执行和落实惩罚制度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在执行赏罚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使制度成为摆设,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站稳脚跟,希望集团坚持“严厉和宽容”。希望集团的治厂方针是“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它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不允许搞下不为例,不允许打折扣,甚为严厉。曾有人建议希望集团的总裁陈育新将“严厉”改为“严格”,但遭到了一向从善如流的陈育新的拒绝。他认为,只有将严格上升到严厉的程度才能表达他“钢铁般”的本意。

希望集团的严厉体现在制度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上。在数年前,希望集团美好食品公司,还是一个连年亏损几百万元的公司,在直接归属陈育新掌管后,第一年就转亏为盈,之后连年赢利以千万元计,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靠什么?总经理杜诚斌道出了真谛,靠员工“十不准”戒规。这些戒规条款几近苛刻,但正是对它的严格执行培养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保证了公司高效率运转。

严厉体现胆识,宽容则体现胸怀。严厉要以公平为基础,这样通过严厉不但可以消除不良现象,保证公司高效率运行,而且还可以发现人才、造就人才。但宽容的前提是企业领导人的头脑必须清醒,糊涂的宽容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包庇和纵容。必须让员工明白,宽容是有限度的,并且宽容只会发生在提高认识之后。陈育新强调,他18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证明:在严厉基础上的宽容效果才好,在宽容之后的严厉才更有力度。这就是企业对热炉法则的运用。在企业中实施“热炉法则”,还要坚持四大原则:

1.警告性原则。

众所周知,热炉外观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得足以灼伤人的。为了让员工做到趋利避害,企业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宣传,以警告或劝诫员工不要触犯规章制度,说明罚款的种类和额度。如果有企业平常把规章制度束之高阁,谁都不知道里面规定了什么内容,等到员工违规后,却又拿出来作为罚款的依据,显然是难以服众的。

2.验证性原则。

用手触摸热炉,毫无疑问地会被烈焰灼伤。谁如果明知企业有相关规定,还要以身试“法”、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

3.即时性原则。

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公平性原则。

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领导者应该是罚款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对自己倡导的制度更应该身体力行。如果处罚还因人而异,那么罚款制度有不如无,甚至比没有更糟糕。

此外,企业在制订罚款制度时,还必须遵守合情合理的原则。比如说,员工在禁烟区内违规吸烟,你即使罚他一百、二百元谁都没有话说,但如果提出罚款一万元,那就是暴政。在这方面,中国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企业对员工的罚款金额,不得超过员工工资的20%。

当然,热炉法则的作用也是双向的,它既惩罚违反制度的人,也会给遵守制度、切实执行的人带来益处。只要大家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可以不受其害了。

知而思之:

烧烫的火炉是不讲情面的,谁碰它,就烫谁,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和谁都没有私交,对谁都不讲私人感情,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然而人毕竟不是火炉,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一视同仁。不过,作为领导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个人意识和人情关系来行使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