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不可不知的管理学常识
10301500000019

第19章 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会成为拖延的牺牲品

A·J·S公司副总裁普希尔认为,凡是在某些行业内的领跑者,都具有迅速做出一项正确决策的能力;思虑太多,会阻碍迅速做出决策;任何一项正确的决策,都是现在做出来的。一个企业,不管领导者制定了怎样美好的未来战略规划,如果不能坚定、果断、有步骤、迅速地实施决策,那就无法达到战略决策的目标。后来人们将其总结为“普希尔定律”。

有些领导者处处谨小慎微,害怕风险,即使事情迫在眉睫也不大敢拿主意,企图得到有关决策对象的全部详细的信息资料;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希望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但殊不知等到做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决策”时,却已时过境迁,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决策。

现实中,人们往往浪费太多的时间来预测未来,才延误了做出决策的时机。要知道,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稍一拖延就会因失去机会而追悔莫及。因此,领导者一旦遇到机会,就应该迅速做出决策,立即伸手抓住。下面是一个温州商人的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的故事:199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酒足饭饱后,长住上海大方饭店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逛街去了,他把这种消闲称为“跑信息”,或者说“捡钞票”。拐出延安东路就是热闹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朱厂长职业性的条件反射。这些年来,朱厂长悟出了一条发财真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

朱厂长在一旁仔细观察了起来,他发现急于尝鲜的上海人买了糖炒栗子后,都急猴似的咬着、剥着吃,而常常又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嘴边一副狼狈相。

“能不能搞个剥栗器?”朱厂长的脑子里立刻就有了灵感。他迅速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计算起了成本: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10分钟后,朱厂长就推开了商店经理室的大门。经理认为:这是一项发明,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于是问他两个月够不够?朱笑了:“两个月?我一个星期后就送上门。”经理不相信,但还是同意只要产品出来了,这里就愿意代销。

当晚,朱厂长就将剥栗器草图传真回了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就涌进了大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成了朱厂长的经销商。朱厂长看到上海人剥板栗有困难,就在别人都还没有发现这一商机之时,就用最快的速度去解决人们的困难,并因此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可以说,这个朱厂长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决策者。

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因此,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不能拖拖拉拉,迟滞决策。原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柯卡指出:“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不能拖拖拉拉,迟滞决策。因为一个再正确的决策,如果做迟了,也会是错误的。”因此,领导者在做决策时,要养成“三快”的习惯:

1.决策的形成要快。

有些领导者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后,往往是慢条斯理地研究研究,仿佛不这样做不足以显示其“大将风度”似的。待到决策方案“研究”出来后,早已是时过境迁。

2.决策的方案实施要快。

一位企业家曾指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想,在片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好的主意今天就得实行。”这位企业家的话确实是经验之谈。要使自己的决策达到预期的目的,只要条件成熟,就要立即予以实施,使头脑中和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3.决策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节奏要快。

有的领导者在实施决策过程中抓得不紧,本来三天能办完的事情,硬要拖上七八天。这种拖拉的作风不仅会使决策大大贬值,甚至还会出现前功尽弃的情况。

决策之快与行动之快缺一不可。没有快决策,行动必然慢半拍;没有快行动,决策再快也没用。只有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制胜千里,占尽先机。

总之,对企业而言,商场如战场,讲究兵贵神速,如果反应迟钝,拖拖沓沓,就会落在人后。

知而思之:

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决策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即使是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行动快,谁先投放到市场,谁就能占领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