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上)
10296300000102

第102章 14、威廉?K?霍尔:竞争中的四类企业

要成为市场之王,而且要稳稳当当地坐住这个宝座,光靠它们现已取得的成绩是不够的,还要靠它固有的实力。威廉?K?霍尔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对这个问题提出过一些十分贴切的意见。他深入地考察了六十四个公司,以便测定哪些公司在恶劣的环境下最富有生存下来的希望,并以此作为评定企业管理好坏的标准,就像测定谁能经得起中世纪的火刑和水刑一样。

根据他的研究,霍尔总结出以下四类企业:

第一类企业:最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能拿出最低成本的产品的厂商,以及那些拥有某些被称为“地位相差甚大”的产品的厂商。“地位相差甚大”一词讲得通俗一些就是指要有顾客能一眼看出卓尔不群之处的产品,在各个重要方面都比竞争对手强的产品,也就是说,只有这种公司才能成为市场之王。造成差异和形成优势的两个基本的诀窍,无论是在一条完备的生产线上,还是只在某个市场的一个特殊的、可以生存的领域内,都可以奏效。但是,只有取得市场之王的地位的大公司――不论它们是如何取得这一地位的――才能取得最高的增长率、最大的收入和盈利的最好前景。

第二类企业:处于次佳地位的企业有些公司之所以处于次佳地位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它们无论是在低成本交货方面,还是在差异方面,都是次佳。况且,这种次佳公司在增加收益方面也只能是次佳水平――也有可能被来自市场之王或外部的竞争击败。

第三类企业:前景凄凉悲惨的企业是那些在成本方面和各种赌博中,即在成本和差异上既不能得金牌也不能得银牌的企业。处于这种地位的企业,如果不能在市场上找到彻底改变地位的出路或彻底更换经营品种,它们就会落入第四类。在第四类中它们会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并不比死好多少――简直就等于死亡。

第四类企业:地位最低或濒临破产的企业是在竞争到达了白热化程度的恶劣环境中,拼死挣扎而被挤到最后地位的竞争者,最终肯定会破产,不然的话,就必须接受资助,或者被划归政府所有,或者接受政府的援助,或者靠多样化经营的母公司注入资金。尽管努力利用这种补助资金改营其他行业,但这种争取挽救破产命运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要点:

企业的类型归属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特别是处在第四类的公司要想在竞争中进行战略转移,重新站立起来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有人怀疑是否存在战略转移这种可能性。就像某个经理班子在面临重大抉择――是使公司东山再起,还是眼看着将自己的命运捆在这条恶性下降的孤线上时所感觉到的一样。如果他们想挽救自己和公司,战略重点显然是放在关闭本公司最大的工厂,也就是关闭那个把钱不断地投入无底洞的工厂上。这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经理们要求停止这项工作的同时也会失去自己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