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10170500000017

第17章 修改(2)

初稿是先写到了仙台,并介绍了仙台的情况,然后再倒叙从东京出发往仙台,介绍沿途风物。这样叙述显得层次不清,读起来也别扭。修改稿,以出发路线为线索,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层次清晰,结构严密,文气也顺畅。

小改。主要是个别字句的修改。由于在起草过程中,来不及对语言细加润饰,所以修改的大量工作常常要落在语言文字方面。虽然是字句上的修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观点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划,或者内容的连贯照应等方面。语言修改要注意内容表达的需要。语言的修改,对于表达不正确不简洁的字句当然耍修改,但更重要的是锤炼字句,提高语言表现技巧,这就要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如诗人臧克家所说的那样:“下一个字象下一个棋子一样,一个字有一个字的用处,决不能粗心地闭着眼睛随意安置。敲好了它的声音,取好了它的颜色,审好了它的意义,给它找一个只有它才适宜的位置把它安放下,安得牢,使人看了只能赞叹,却不能给它调换。”下面是两个语言修改的名例。

初稿:大约我们看得生死都有些随随便便,不象欧洲人的认真了。

修改:大约我们的生死久已被人们随意处置,认为无足轻重,所以自己也看得随随便便,不象欧洲人那样的认真了。(鲁迅《死》)

修改稿的增笔所显示的思想意义是极为深刻的:我们所以把生命看得随便,并不是我们天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缺少欧洲人那样的对生命的认真态度,而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对我们“随意处置”,人民求生不得,生命“无足轻重”,也才“看得随随便便”了。我们要生存!我们决不能让人随意处置!这是对反动派的狠命一击,是代表人民群众发出的战斗呐喊。经过这样修改,就如许广平所指出的:“明确地表现出它的战斗性和它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初稿: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我接到通知,一位带着秘密使命的官员已经从彼得堡出来私行察访了,他要来视察我们省会的所有民政机关。

修改:诸位,我所以请你们来,是因为我要把一个极不愉快、的消息告诉你们。钦差大臣快要到我们这儿来了。(果戈理《钦差大臣》)

初稿中“我接到通知”一句自然可以省去,后面是一个长句子,繁复而外露,修改稿用了一个简明的短句,音流弦外,耐人寻思。修改稿一则加上了“钦差大臣”,一声“钦差大臣”就令他们如此惶惶然,可见沙俄官员的昏庸和反动政府腐败之极。二则加了“快要到我们这儿来了”一句,情势如此紧迫,戏剧一开始就形成了剑拔弩张之势,扣人心弦。这样的改笔确有点石成金之妙。

3.从修改的形式看

修改形式主要有增补、删削、调换、润色四个方面,使用率最高的是增和删。

增。内容贫乏,材料单薄,主题表达不深刻,人物形象不丰满,就要考虑增补。古人强调“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瘦驴”。文章散如野马自然是一病,但野则野,因为有内容,经过删改就可由野到文,改成佳作;内容贫弱如瘦驴,就连删改的条件也没有了。所以为文要善删,还要善增。

删。文章修改,最重要的是删改。“善取者不如善舍,善改者不如善删。”(魏际端《魏伯子文集》)一则起草时为求得思路畅达,常常是一古脑儿写下来,赘词费句自然难免;二则文贵简,“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去掉杂质见清辉,不删就难以求简。《文心雕龙·熔裁》中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删改到不能减字削句,文章才精炼,章法才严密。历来作家们都很重视删改,俄国作家柯罗连柯说:“我在检查自己写好的文章时,总是这样思考:‘这里难道没有一点损害文章的内容可以删除吗?’对于删改文章我从来不感到后悔和惋惜。”契诃夫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说:“老弟,能删短就要删短,你直接从第二页开始写好了……可以删去一半以上,一般说来……我是不赞成未经删改的短篇小说的,应该狠狠地删改。”

修改的方法

文章的修改(指自己改自己的文章)一般是采用边读边改的修改方法。“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白居易)诗人常常是边吟边改。吟咏对一般文章的修改也很有必要。老舍介绍他修改文章的方法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也说:“这个办法有效验,不管出声不出声,念下去觉得不顺当,顿住了,那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念几遍,修改的办法也就来了。”“用念的办法——也就是用说话的办法来检验写成的稿子,最为方便而且有效。”(《和教师谈写作》)

这种边读边改的修改,可以考虑分作三步走。第一步是默读,以修改内容为主,内容是否偏题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层次与段落、上文与下文的内在联系严密否,发现问题作上修改符号,待全文读完后再回头一一修改。第二步还是默读,主要是斟酌字句。第三步是出声读,把文章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从内容到形式来一次综合修改,然后誊清定稿。当然誊写和誊清以后,也可以继续修改。誊写也是很好的修改,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就是通过反复誊抄进行修改,他的《杜鹃和公鸡》的草稿存有二百多行,经反复抄写修改,现在只有二十一行。列夫·托尔斯泰也很重视反复誊写的修改方法,他谈到写作的过程,“(1)起草……;(2)誊写一次,删去一切赘余并给予每一思想以真正的位置;(3)再誊写一次,改正表现得不正确的地方。”(《文学的法则(续)》)

就作家们的写作情况来看,其具体的修改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介绍以下三种修改方法。

一、绣花式修改法

这可以左拉为代表。左拉这样叙述他的写作习惯和修改文章的做法:“我工作起来,是最资产阶级式的,我按照着钟点:早晨坐到书桌边去,仿佛商人进事务所似的,慢慢地写,一天平均写到三页光景,不重抄的:你想象吧,譬如一个女人打着绒线织物,一圈一圈地打过去;自然也要写错的,有时候要抹掉,然而我写的时候,总等到一句句子在心里完全想好了之后,才写到纸上去。”(引自《瞿秋白文集》第四卷《现实·关于左拉》)这是先在心里打好腹稿,酝酿成熟,然后几乎是一字不改地写到稿纸上,这就如同绣花一般,细针密线,一丝不苟。这修改不见于纸面,实际上修改工作是在脑子里进行的。鲁迅先生也是采用这种修改方法,“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他的初稿也就是定稿,往往只有个别字句的改动,“整页整页的删改是没有的”(许广平)。

二、烹调式修改法

这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这种修改是趁热打铁,一面写,一面改,而且是大刀阔斧地增补砍削,反反复复地锤炼熔裁,巴尔扎克把这称为“文艺烹调工作”。司蒂芬·支魏格在《巴尔扎克传》一书中这样描绘巴尔扎克的写作情况:他是把校样作初稿,当校样拿到手后,他迅速一瞥,头一天写的都得重来,他感到“意义晦涩,造句紊乱,风格多瑕,结尾粗陋。必须整个改动,使它更清楚一些,更简明一些,笨重处减少一些。象一个骑兵向敌人巩固的方阵冲击一样,他向那块排印就的本文进攻,在进攻时的那种狂暴,是能从他墨水四溅的笔下那些横穿纸面的凶恶的戳点与笔画看出来的。用他的笔作佩刀般地一挥,一个句子便从它文气中裂出,而被抛向右方;一个单字被刺中了而被猛掷于左方;整个一段文字被拉了出来而把另一段填了进去……直到一块本来是白色空间的沙漠,和中间的一块印着本文的沃壤上面,都被交叉线条的蛛网盖满为止。于是他必须翻过篇去在背面继续修改了。”但这“烹调工作”并未到此结束,当接到第二次印好的大样,“他再度把这整个辛苦筑就的大厦拆散,把每一页从顶到底布满了更多的删改与墨渍,直到它的复杂与难读不减于它前身的时候。”如此大删大改,有六、七次,甚至有十五、六次之多。

三、冷藏式修改法

这可以果戈理为代表。他在写作时,一开始,先把自己想到的很潦草地写出来,然后就把这草稿搁起,“随后过一个月、两个月,有时候也许更要久一些(这可以由自己决定),您再拿出您所写的东西来读:您就会发见,有很多是不对的,很多是多余的。您在空白上作一些订正和注解,重新抛开那个笔记簿吧。当下次读它的时候,仍然要在空白上添上新的注解,到那里没有地方好写了——就移至到远一点的页边。当全部被写成这样的情形的时候,您便亲手来把这些文字誊写在另一个笔记簿上。这里就给您看到新的光辉,剪裁,补充,词句的洗炼。在以前的文字中间会跳出一些新的字句。这些字句非得安置在那里不可,但这些字句不知怎样却不能够起初一下子就现身出来。您再放下那个笔记簿……”(万垒赛耶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有些作家也采用这种修改方法,唐庚(字子西)说:“诗初成时,未见可訾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转引自《随园诗话》卷三)初稿完成时,原先形成的一些感情,想法,还暂时留存在脑子里,如立即修改,思想尚未脱离原来的轨道,难以评判文章的成败短长;把初稿来一个冷藏处理,搁置一段时间,让感情冷却下来再修改,经过反复的寻思、琢磨,就会发现原先没有觉察的许多毛病。唐彪也讲过这道理:“文章脱稿时,弊病多不自觉,过数日后,如能改窜,遗漏之处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着此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着,前日所作未是处,故能辨之。”(《读书作文谱》)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自己动脑筋修改,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多商量,虚心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欧阳修把写作的“秘诀”归纳为三条:“看多、做多”,再一条就是“商量多”。互相切磋,集思广益,自然对修改很有好处。“诗能自改,尚矣。但恐不能自知其病,必资师友之助。妆必侍明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特患自满,不屑就正于人,病不求医,必成痼疾矣。”(李沂《秋星阁诗话》)个人认识有局限,又常常是“私于自是,不忍于割裁”,故“妍媸不能自见”;而别人看自己的文章,则是“公鉴无姑息”,毛病就容易看得清。杨沫说,她的《青春之歌》初稿并不成功,是因为“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帮助,听取了许多同志非常有益的意见,这才改来改去改得好一些。”(《谈谈〈青春之歌〉里的人物和创作过程》)初学写作更要多商量,多讨论,讥弹削夺,虚心求教。不可怕文章幼稚羞于见人,也不要“私于自是”拒人批评。须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常用修改符号

修改可以用一些符号表示增删等修改意见。修改符号必须是约定俗成,社会上通用的,不要乱造乱用。这里介绍以下十五种常用修改符号。

一、大删除号××××,用于删大段文字,在删去的文字周围加方框,内中打×号。

二、中删除号////,用于删掉一行或一行内的较多文字,将删去的字加方框,内中加斜线。

三、小删除号,用于删除一两个字或标点符号,删除的或外加方框或在删去字中间加横线,加小删号,或将删去字加上圆圈,加上小删号。

四、增补号∨或∧,增添的字词写在符号尖端上方或下方。如:那村的名字,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如增补的文字多,可以用标在行的上方,或用标在行的下方。如:蜂窝炉的外形象个小水桶,一般直径为23cm,高35cm,也有小提手。

五、换位号,如果是几个字的换位用,如:。如果是大段或行与行或隔行换位时用天晴雨后,要换位的文字加方框,箭头加在应移入的所在。如:啊,春雨,你为青山添黛,你为湖水泼绿,你为田野嵌镶着一块块翡翠。

你身着薄纱般的裙裾,驾春风越过山谷、间溪和田野。

六、改正号,要改的字加方框,在上方改上相应的字。错字可在字下加×号,别字可在字下加横线。如果要学生改正的错别字,可将改正的字框起,另在眉批栏写个,让学生填上正确的字,或加,学生改对了,就把敞口用横线封死。

七、恢复号△,加在要恢复的字、句或标点下面。如果要恢复已删去的大段文字,可在删除的方框两边各加两个△号,如:

八、提行号|←,用于把一段文字提到前面另起一段的情况,箭头划在应提的位置上。如:

生活啊,多么美好!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呢!晚上掌灯时分,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离开张大伯家……

九、连接号←→,表示上下文连接在一起,或中间不分段。箭头两端分别指向应连接的两处。如:

十、空格号∨,表明空格,标在应空出的格子的上方。也有用→|表示的。比如每段开头不照空两格的要求写,就可加空格号。

∨∨早晨起来推开窗……

→|

早晨起来推开窗……

十一、空行号>,表明两行之间要空一行。标在行与行之间的左端。如抄写诗歌不照格式留出空行,可加空行号。

>进了村子不用问,

大小石头都姓孙。

孙老财一手把天盖,

穷小子死了没处埋。

十二、颠倒号的,用于文字有颠倒,除把字用∽标出外,应在上方加上。

当我们

山峰登上

时……

十三、质疑号?

,用于文字上的不当或错漏。横线标在质疑的字、词、句、段的下面。

十四、赞许号○或,用于文章中(指批阅文章)特别值得赞许的字词句。符号划在被赞许的文字下面。

十五、提示增补内容号……,在需要增补内容的地方下边加上增补号∧。在上方加上省略∧号,表示需要增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