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06

第6章 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周末,吴楠在溜冰的时候,和班上的同学张明发生了口角,13岁的吴楠仗着自己比张明强壮,一下子就把张明给摔趴下了。并且还在一边叫阵:“起来呀,快起来!怎么成了狗熊?”说着还去拽张明。

张明倒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脸在地上擦破了皮,流出了血。吴楠这才慌了,赶紧回去找妈妈,小伙伴们又叫来了张明的爸爸,大家一起把张明送进了医院。

诊断结果是张明脸皮擦破,小腿骨折,吴楠的妈妈连连向对方赔不是,并每天拎着大包小包去医院看张明。张明这一躺就是一个月,这期间吴楠仅仅去了一趟医院,还是妈妈硬把他拖去的。当爸爸妈妈为他闯的祸忙碌时,他完全视而不见,好像一切都和他无关。

当很多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心时,有没有想过,其实正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当孩子打碎了家里的热水瓶时,父母通常只会问孩子有没有烫伤,如果不要紧,就告诉他们下次注意就完事了,而清理“战场”的事还是由家长来。很少有家长让孩子想想全家人没法喝开水了该怎么办?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过错时,都会有一种想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求得心理平衡。而这个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在孩子内疚和不安时,让他明白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重要性,这样他才会将之铭刻于心。

美国总统里根11岁的时候,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要向他索赔12.5美元。虽然闯了大祸的里根向父亲认错了,但是父亲还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当里根告诉父亲他没有钱陪人家时,父亲却说先借钱给他,但是必须按期归还。最后,里根只好通过周末、节假日打工来挣钱还给父亲。里根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西方教育孩子的普遍观念。然而,对于我国很多家长来说情况就会截然不同。假如孩子打破了邻居的窗户玻璃,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破碎的玻璃有没有溅伤孩子。而对于赔钱、道歉的事情,家长会一一代劳。孩子在受了惊吓后,又心安理得地去玩了。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无力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与赏识、激励教育相比,惩罚教育更具有培养责任感,矫正错误,打动心灵的作用。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以适度的惩罚,让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失,就会达到“自食其果”的教育目的,使其记住教训,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以养成可贵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