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56

第56章 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王恺每天都是兴高采烈地去上学,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后,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就和伙伴们玩起来。吃完晚饭后,才开始做作业。每次做完作业,他就感觉万事大吉,而不会主动把当天学过的内容及笔记温习一遍。他要抓紧时间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就睡觉了。

班里经常要举行小测验,由于王恺平时在课后没有复习的习惯,所以每次考试前就熬夜备考。但是因为一些内容是老师多天以前讲的,所以印象不深,掌握得不扎实,备考难度很大,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因而考试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王恺的这种状况很多孩子都有,与课后不及时复习有很大关系。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仅凭课堂学习很难完全掌握知识。做作业时往往还需要重新查书或请教同学。这是因为有的知识根本没有领会;有的虽然领会了但并没有记住;有的虽有初步领会和记忆,但还不够深刻。因此,遇到问题时仍然不知道怎么办。可见,下课后认真的进行课后复习,深入的掌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它是课堂的继续。

而且做作业是不能完全代替课后复习的。因为作业不可能涉及上课所讲的全部问题,这样,凡是作业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就有可能长期被忽略。而有的学科根本就没有留作业,那么那一部分知识只是在上课时“见了一面”,以后一直要到考前复习时才能“再见面”。

自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课后复习因为常常是一个无人检查的环节,所以容易被忽略。因此,孩子们必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才行,等到形成了习惯,就不会忘记了。

不仅要记得复习,还要懂得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

复习的首要环节就是回忆。独立的先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问题?哪些已经弄懂了?那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哪些模糊不清了?

这样做既可以检查自己当天听课的效果,也可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而且回忆也是个动脑的过程,可以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

在回忆之后要认真看书。稍加注意,往往会发现,优等生的书往往被翻的较旧,这正是他们的聪明之处。因为教科书是专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的,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也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抓住了教科书,也就抓住了基础和根本。而且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要注意学会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讲课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接着,要对书进行“精加工”,把厚书读薄。可用彩笔把书上的重要知识或容易忽略的内容勾画标出,然后在书的四周空白处,记下简要的体会,以及自己的概括和便于记忆的语句。以后再看时,就能迅速地抓住关键内容了。就不会在复习考试时因为找不到重点而从头看起,浪费时间了。

最后,要整理、翻阅笔记。包括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单化的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进行核实;删去啰嗦的词语、让笔记看起来工整等等……这样可以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整理好笔记之后,还要认真翻阅。做作业和阶段复习时,翻阅一下课堂笔记,可以很快回忆起学过的知识,对做作业和复习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