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57

第57章 记笔记,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以大学生为对象,做过一个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记课堂笔记与不记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给大学生们读一篇有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

研究人员将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就是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记下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要求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用动手去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不去看有关的要点。

这样学习之后,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其对文章的记忆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记下要点的同学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记的同学成绩次之;而单纯只是听讲,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的同学成绩最差。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一语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课堂上只有45分钟,而老师要讲的内容又那么多,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还需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老师讲的提纲以及重点内容,这样可以方便日后复习。而事实上,如今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不仅仅只是记笔记。

总的来说,记笔记的好处可以归纳如下:

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就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如果光听不记,就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事实上,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以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没有记笔记,复习的时候只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浪费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自然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了老师所讲纲要、重点和疑难点,就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在复习时,可以对照笔记,就会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复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识。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新观点,如果不断积累,就能获得很多新知识。

有的同学会疑惑:我一直在认真地记笔记啊,可是怎么好像没什么用处呢?这是因为他们没做好笔记,只是在照搬黑板上的东西,那么究竟如果记好笔记,并将之充分运用呢?

首先,在听新课前,应当先预习老师将要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能否理解和掌握老师要讲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去听,并记下那些自己弄不明白的内容,可以有的放矢地记笔记。

再者,课堂笔记的内容应该是简单扼要,最好做到既有观点,又有材料;既有主干,又有枝叶。有人也许要问了,课堂笔记需要记些什么内容呢?

第一,老师列出的提纲,因为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落的记下,所以你只需要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即可。

第二,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第三,记下课本上没有,而老师补充的内容。

第四,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记上你个人需要加强的内容。

第五,要记疑点,记方法和记总结。记疑点就是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而造成;记方法即记下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以及方法,这对智力的培养和解题技巧的培养都很有好处;而记总结则要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课后的总结一般浓缩了一堂课的内容,这对于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十分有好处。

总之,课堂笔记应该是筛选老师讲到的要点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是用短句或一两个词迅速记住。还有,笔记不应该局限于老师的板书。

而且,课堂笔记字迹要清楚,内容需全面,还要记得分门别类,也就是注意将例题与讲课作业分开,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会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