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55

第55章 课前预习,掌握学习主动权

贾玉箫是一位高中学生,他以前认为课前预习是浪费时间,完全没必要,对于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从未放在心上,觉得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了。

然而,升入高中后,他明显觉得力不从心,感觉以前学的东西都不扎实,往往上课时对老师所说的内容似懂非懂,不能完全把握,下课后更是一下就忘了,感觉很被动。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课前没有预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学得不扎实,出现很多问题。由此也可见预习对同学们听课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通过预习,孩子能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而哪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弄懂,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

这样一来,在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也变得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了,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还能让孩子提高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效率。如果课前没有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因为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老师讲课。但如果课前有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就会选择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让孩子更好地听老师讲课。

当然,课前的预习也是讲究方法的,并不是死读书。

要根据时间来安排自己的预习。通常预习的时间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里,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也可以钻研得深入一些;但是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那么就应该把时间用于对薄弱科目的预习上。

预习的时候首先要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内容。通过浏览,可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便于发现难点和自己不懂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

在第二次阅读时,速度可以适当地放慢一些,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是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问题给解决了,把那些没读懂的地方读懂。

至于那些经过了自己努力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勉强去解决了,这样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先记在笔记本上,留到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再去解决。因为老师可以为孩子“传道解惑”,这是掌握知识,增长新知的时候。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带着问题听课,也就不存在“解惑”的可能了。

预习时要勤于动手和动笔。课本不需要保存得很干净,也不用担心会把它弄脏。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先用铅笔将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和词句勾划出来,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将老师告诉的重点、要点再勾划出来。这样两相对比,还会发现自己的眼光和老师的眼光有何不同,慢慢就能总结出如何有效预习的技巧了。

对于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比如,语文课的预习应当是首先排除生字、生词的障碍,然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和手法;数学课的预习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如果孩子能在课前用自己掌握的预习方法去预习,就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效提高听课效率,它和课堂上认真听讲、勤作笔记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