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34

第34章 养成向人请教的好习惯

一对夫妇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虚心请教的精神,经常鼓励孩子不懂就要问。

孩子们小的时候,这对夫妇就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孩子提问的能力。他们告诉孩子,每天上学都要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平时的游戏中,有不懂的问题要问伙伴;在家里,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父母和家人。他们还让孩子每周把弄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看谁弄懂的问题最多,就奖励谁。

在这种竞赛的氛围中,孩子们把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作一种乐趣,请教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这对夫妇还给孩子买来《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孩子们看后非常喜欢,当他们不明白书中的解释时,就会问父母。

虽然3个孩子经常轮番提问,但是夫妇二人从来没有觉得烦。当然,有时候孩子们提的问题也让他们为难,当他们回答不出来时,就会鼓励孩子去学校问老师。孩子在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中增长了知识,开放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对很多不懂的事情充满好奇,那时候他们经常缠着父母问这问那。等他们长大一点后,特别是上学了,就慢慢变得不爱问问题。有的是碍于面子,有的是骄傲自大,不想向他人请教。说到底,就是缺乏谦虚的心态。

几乎在孩子每天的学习和游戏中,他们都会遇到很多疑问,让孩子明白不懂就及时向他人请教并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而是虚心学习的表现。培养孩子谦虚好问的品质,对丰富孩子的学识,增长孩子的见闻都极为有利。

当孩子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后,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样他们就会一如既往地向他人学习、请教,而不会沉溺于现有的成绩和知识,变得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在鼓励孩子积极提问方面,犹太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犹太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提问精神的培养,有些犹太家长甚至规定孩子每天必须问多少个问题。目的就是让孩子在提问和解答中激发思维能力,学习更多知识,也让他们懂得谦虚好学。

可是,很多孩子并不能做到不懂就问。稍微取得了一些成绩,被父母和老师表扬几句,被同学羡慕一番,就认为自己多了不起,然后陷入了自满的境地。对于这种情绪父母要及时遏制,教育孩子勤学好问,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是有限的。让孩子知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就是两种思想。有的题目孩子会做,父母也可以鼓励他向别人探求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尤其是同时代、同年龄的其他孩子的优秀事迹对孩子更具有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成绩和优势都是相对的,他们所拥有的,永远都微不足道,所以没有理由不谦虚一点。

无论你的孩子成绩多么拔尖,都不要让孩子满足现状,骄傲自大,只要是孩子不懂的问题,你就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向别人请教。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变“不知”为“知之”,他才能学到更多知识,成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