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32

第32章 学会自我管理比什么都重要

洋洋是一个上五年级的女孩,学习成绩在班里中游偏上。她对课外读物非常感兴趣,父母给她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每到暑假,洋洋就“沉迷”于看书,几乎每天都去书店,一呆就是一整天,而且晚上还要看到深夜。

按常理来说,喜欢读书是个很好的习惯,孩子有如此强烈的求知欲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可是洋洋的父母却为此非常苦恼。因为洋洋在阅读课外书籍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晚上不能及时睡觉,白天不能按时起床,课堂上不能自制,还偷偷地看课外读物。这样使得洋洋的眼睛过度疲劳,影响了视力,而且上课分心不能学好知识,课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慢慢退步。

这就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致。此时,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在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在该游戏的时间尽情游戏,在该阅读的时间专注阅读,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也不挫伤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儿童专家表示,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来自于目标和意志力。很多孩子之所以自我管理能力差,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如果孩子心里没有“把房间整理干净”这一目标,他很可能就会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不注意生活的细节,最后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因此,家长应该用目标引导孩子,并结合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应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首先,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入手。

在孩子4~6岁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帮忙分发碗筷,叠衣服,叠被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并把它们归位还原;在孩子7~8岁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帮助妈妈做饭做菜,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家里的卫生。

只有从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否则,孩子就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变成生活的奴隶。

在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上,国外的一些父母做得相当好。

比如,韩国人喜欢周末全家出游。不管孩子多大,哪怕只有两三岁,父母都会带上他们。而且,父母会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照顾自己。即使孩子走累了,父母也很少去抱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

其次,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的孩子,学习时常常三心二意,他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他们精力充沛的时候可能在玩耍,而精力不够的时候却在学习。有人说:“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可见,管理自己的学习很重要。

许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经常改变;孩子学习不专心,做作业马虎,不爱检查作业等。其实这与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有关,有的家长喜欢帮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削铅笔,陪孩子学习,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管理学习的能力。

再次,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在诱惑面前就会失去抵抗力,在冲动的情况下就会盲目行事。例如,一个孩子的成绩很好,但是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无法用理智的行为控制自己,而是整天泡在网吧里。

如果一个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可”与“否”的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即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让孩子在这个标准下,学会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些规定,以此规范孩子的行为。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父母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打扰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能对他人发脾气。

规定制定后,父母应该严格遵守,为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当然,在制定规则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讲明为什么要这样,比如,未经父母同意而在外留宿会让家人担心,这样孩子就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思。这有利于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另外,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如今的社会有太多不健康的风气,一些网站、报纸、杂志、电影、录像、图书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和污染,会腐蚀孩子纯洁的心灵。

因此,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毒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防止被不健康的东西伤害。

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喜欢骗孩子的钱,诱惑孩子走歪门邪道,这些现象都需要父母给孩子分析,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和灾难,因此,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着火了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父母应该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