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02

第2章 培养独立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

谈敏是个很受宠的孩子,父母就像她的保镖,遇到事情,只要她一哭,父母就会帮她完成。于是,谈敏就养成了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上小学二年级时,谈敏还都不会穿衣服,不肯一个人睡觉,不会叠被子、整理床铺。

后来,老师建议谈敏的父母不要太照顾女儿,不要太顺着她,而应该鼓励她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谈敏的妈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谈敏独立做事的能力:早上起来,妈妈要谈敏自己穿衣服,开始时谈敏老穿不上,急得哇哇大哭,但是妈妈只是在一旁鼓励她一边指挥她。谈敏费尽周折才穿好衣服,嘴里还责怪妈妈不帮自己。

渐渐地,谈敏发现遇到事情自己必须想办法,因为自己的哭声“失效”了。就这样,她慢慢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不但生活上独立,在学习上,她也有自己的主见,比如先做什么作业,再做什么作业,而这在之前她总是听妈妈的安排。

常听家长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像个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手能力差,对父母过于依赖。其实,造成这一后果的,不能怪孩子,家长要承担起责任。很多时候,正是家长的教育思想有所偏差,对孩子娇宠过度,保护过度,才会导致孩子没有机会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想要改变孩子依赖的毛病,让孩子变得独立起来,父母就应适当对孩子“狠”一点,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能怕把孩子累坏了,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容易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家长们应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做事的技能,如学习叠被子、打扫卫生、洗自己的袜子等等。

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这是在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不论孩子做得是否完美,父母都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肯定或赞赏。当孩子获得父母的肯定后,他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做事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