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古代军事典籍
9605900000004

第4章 《吴子》

(一)《吴子》的作者

《吴子》一书的作者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吴起,约生于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元年),卒于公元前381年(周安王二十一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与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齐名,历来被人们并称为“孙吴”,有人称他为“盖世英才”。

吴起出生于富裕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父亲早逝,吴起由母亲一人抚养成人。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为人豁达、开明,这深深影响了吴起。青年时期的吴起就有远大的理想,但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为了功名,他不惜花掉重金,结果却遭到拒绝,而且受到乡邻的讥讽。一气之下,他与母亲诀别,发誓不做卿相,不回卫国。于是,他逃奔到鲁国。拜于儒学大家曾子门下。不久,其母亲过世,而此时的他还没有卿相之名,就没有回去奔丧,这引来了老师的不满,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离开曾子后,他刻苦研究兵书,侍奉鲁穆公。后赶上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听说吴起善于用兵,便想任他为将军,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觉得吴起不可靠。吴起听说之后,杀死了妻子,以表示他对鲁国的衷心。于是鲁穆公任命他为大将统领鲁军,使吴起正式登上了军事舞台。吴起为鲁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鲁穆公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辞退了吴起。

离开鲁国后,吴起来到了魏国。魏国的魏文侯是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吴起经李悝的推荐,被任命为大将。据记载,吴起在军营中,与战士同吃同住,行军中绝不独自骑马,自己的粮食自己背,因此受到了士兵的拥护,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将军。有一次,他部队中的一名战士生了毒疮,他用嘴把脓血吸出来。后来士兵的母亲得知后,不禁痛哭起来。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她不感谢将军,反而哭呢?老人说当年吴起曾为她的丈夫吮吸毒疮,结果他奋勇杀敌,战死沙场。如今将军为她的儿子吮吸脓血,她怕自己再失去个儿子。魏文侯看到吴起善于用兵,就将他调到西河地区,这里易受到攻击,而且较难防守。吴起到任后立刻实行改革,赏罚分明,言必信,行必果,屡建奇功,成为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也因此遭到了不少上层统治者的嫉妒。文侯去世后,武侯即位。尤其是在公叔痤任相之后,他一直想铲除吴起,就联合自己的妻子魏公主欺骗武侯,使武侯对吴起产生怀疑,慢慢疏远他,吴起怕惹祸上身,于是离开了魏国,投奔楚悼王。

楚国曾经称霸中原,但到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楚国日益走向衰败。楚悼王即位后,大权掌握在昭、景、屈三大奴隶主手里。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楚悼王一心寻求改革之路。听说吴起来到了楚国,他便设宴招待,拜他为国相。从此吴起在政坛上大展拳脚。他首先裁定官员,废除授爵制度,扩充兵力。改革不到几年,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南胜百越,北吞陈、蔡,西伐秦国,击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由于他的改革,使许多王公贵族受到了牵连,因此,很多人图谋害他。楚悼王死后,怀恨在心的人联合追杀他,他无处可逃,就跑到了楚悼王的寝宫,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被乱箭射死。肃王即位后,彻查此事,捉拿乱党,共有七十余人被处以极刑。

吴起将军,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不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他的卓越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年轻时期的杀妻求将、母死不葬引起了众多非议。他一向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然而对待自己的亲人,他却没有实现他在政坛上的道义,也给他的一生蒙上了阴影。

(二)《吴子》的地位及影响

《吴子》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对当时的战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在《汉书·艺文志》中记录《吴子》共48篇,现已失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吴子》是后人根据吴起的军事思想整理出来的。《吴子》问世以后,曾经风靡一时,成为秦汉时期许多军事家必读的经典。宋元年间,《吴子》被纳入《武经七书》之中。

《吴子》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其影响也早已流传海外,得到各国军事家的重视。仅在日本,有关他的著作就有六十多部。后来法国、英国、俄国等都出现了它的译本。他将自己的军事思想记录其中,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吴子》的内容

《吴子》共分: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被西方人称为是“无价的真理”。

1.图国

吴起认为君主要想治理国家,必须先教诲百姓,亲近百姓。有四种不和睦的情况:国内意志不统一,不能对外出兵;军队内部不和睦,不能布阵;阵型内部不统一,不能作战;战场上不和,不能取得胜利。所以,贤明的君主都是先使民众和谐统一。并且参考天时,才能使军队上阵杀敌。圣人用道安定天下,用义治理国家,用礼教化民众,用仁安抚百姓。这四德,施行好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否则就会衰落。治理军队,要用礼来教育士兵,用义来激励士兵,这样才能使他们懂得耻辱。然而打败敌人容易,保护胜利果实却很难。取得五次胜利的可能招来祸患;取得四次胜利的可能使国力衰退;取得三次胜利的可以称霸;取得两次胜利的可以称王;取得一次胜利的可以做皇帝。凡是发起战争,原因不过五种:一是争名;二是争利;三是长期有仇;四是内乱;五是受饥荒。兴兵有五种:一是义兵;二是强兵;三是刚兵;四是暴兵;五是逆兵。治理军队要严守君臣之间的礼节,团结官员和百姓,按习俗教化百姓。如果能让贤能的人居高位,让平庸的人居低位,国家可以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尊敬他们的长官,防守可以稳定。百姓都能拥戴国君,战斗就能够胜利。

2.料敌

吴起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防守是最重要的。当时魏国所处的形势:齐国兵力众多,但是官员俸禄不公,人心不齐,所以兵力虽然集中,但是不稳定。攻击齐国要兵分三路,以攻击其左、右侧翼,另一路乘势追击,就可以瓦解他们的阵势。秦国人性格强悍,国家地形险要,重赏罚,战士好胜,因此,在战场上可能会各自为战。攻击秦国应该先施小利,引诱士兵,使他们脱离将领,然后乘乱攻击。楚国民众天性懦弱,政令不严,人民疲倦,所以楚军不能打持久战。攻打楚国应先扰乱他的阵地,挫败民众的气势。突然进攻,快速撤退,使战士疲劳,就可以打败他们。燕国人民性情淳朴,民众谨慎,但少欺诈,因此攻击他们要先扰乱他,然后远离,使将领们疑惑,士兵们恐惧,同时严守敌人逃跑的路线,就可以俘虏他们的将领。韩国和赵国地处中原,民性温和,士兵们厌烦战争,战场上布阵统一但行动不统一,攻击韩赵两国,要用更加强大的阵势压倒他,他若前来就与他对峙,他若逃跑就乘胜追击,使他的军队疲惫不堪。况且在魏国的军队里,一定存在精兵强将,善待这样的战士及其家人,这样就可以攻击两倍的敌人。凡是攻击敌人不经过占卜便行动分为八种情况:一是敌人在严寒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跋涉,战士疲惫;二是在盛夏炎热的天气,任务紧急士兵无法正常休息;三是敌军长期驻扎在外,粮食供给不足;四是军需不足,加上天气恶劣;五是敌军兵力不足,内部疾病流行,远兵不能前来相救;六是敌军饥饿困乏,卸甲休息;七是敌军将领威信不足,军心涣散;八是布阵没有完成,隐蔽的士兵没有完成任务,一半隐蔽,一半暴露。还有六种情况是不经占卜也避免与敌人交锋:一是敌人土地广阔,人民富足,人口众多;二是国君和官吏爱民如子;三是将帅赏罚分明;四是重用有贤能的人;五是敌军兵力众多,装备精良;六是有强大的邻国作后盾。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如敌国,就不要轻易和他们发起战争。

3.治兵

吴起认为指挥作战首先应该明确“四轻”“二重”“一信”。“四轻”是指要选择适合战马奔跑的地形;注意按时喂养马匹;准备好膏油锏铁,减少车轴的摩擦;保持兵器的锋利,铠甲的坚固,战士才能轻装上阵。“二重”是指勇敢拼杀的有重赏,胆小落后的有重罚。“一信”是指遵守承诺,赏罚守信。军队可以靠严格治理取胜。将领要严格执法与士兵同吃住、共生死,这样士兵就会团结一致。行军中不能违背行军的节制,不要忽视饮食的安排,不要使士兵疲劳过度,这样就能使士兵听从指挥。两兵交锋,死伤不可避免,如果抱着必死的信念倒可能有活路,如果存在侥幸心理反而更加容易死亡。吴起认为将士往往死于没有打仗的本领,军队往往因为不懂战法而失败。所以首先应该重视训练。各种战斗队形都熟练后,就应该授予他们武器。让身材矮小的士兵使用矛戟,高大的使用弓弩,强壮的扛旌旗,勇武的敲战鼓,体弱的负责后勤工作,睿智的作为谋士。用鼓声作为战场上的信号,第一次击鼓要整理武器,第二次击鼓要操练阵法,第三次击鼓要迅速吃饭,第四次击鼓急令整装,第五次击鼓要站好队形。听到鼓声齐响,用旌旗指挥行动。军队要避免在山谷的谷口扎营,不可在大山顶端驻军。军队左面用青龙旗,右面用白虎旗,前面用朱雀旗,后面用玄武旗,中军在高处摇旗指挥。对于驯养战马,一定要按时补给食物和水,节制饥饱。使它们生活舒适,避免让它们受惊。人马熟悉之后才能用于作战。不能让马过度疲惫,使它们保持精力充沛。

4.论将

吴起认为只有文武双全的人才能作首领,刚柔并济的人才能指挥打仗。将领必须具备五方面的条件:一是理,即统领大军如同治理小部队一样。二是备,即军队行动中时刻保持戒备状态。三是果,即面对敌人不考虑生死。四是戒,即虽然取胜要像战斗刚开始一样戒骄戒躁。五是约,即军纪简明而不繁琐。接受命令不推辞,攻破敌人之后再谈返回,这些都是将领的行为准则。带兵打仗有四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掌握士气,二是利用地势,三是运用谋略,四是增强军队战斗力。这些是对将领最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将领还要有威严、品德、仁爱、勇敢,做士兵们的表率。小鼓大铃是使士兵们听的,各种旗帜是给士兵们看的。各种惩罚是用来使士兵们心理服从的。如果这三者不清晰的话会为敌人所击败。指挥战争最重要的是先考察敌人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引诱愚笨的人上钩,买通那些贪图财物的人。如果敌人没有什么谋略就可以不断扰乱他们,使他们疲惫。如果敌人上下不统一,就可以离间他们。如果他们将领犹豫不决,就可以用强大的气势逼走他们。如果士兵不服从上级,厌战思乡,就可以给他们让开险路,截击他们。如果进来容易,退出去难,就应该引诱他们前行。如果敌军前进的道路坎坷,后退的道路平坦,就应该采取进逼。如果敌军的位置低洼,又无法排水,而且经常下雨,就应该放水进攻他们。如果敌军驻扎在荒芜的沼泽,又时常刮风,就可以放火烧他们。如果敌军很久没有移动,将士们容易疏忽防备,就可以偷袭他们。如果对敌军的情况不了解,就可以派少部分人去试探,如果对方的阵势有条不紊,无视我们的小利,就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对方乱了阵脚,就可以将他们的首领擒获。

5.应变

魏武侯问吴起:如果我军的装备精良,将士勇武,一旦遭到敌人突击,乱了方寸怎么办?吴起回答道:作战经常白天用旌旗,晚上用金鼓笳笛作为号令,一切听从指挥。第一次吹笳笛战士们要准备武装,站好队形,第二次吹就要集合,不听从指挥的要严惩。这样就没有打不胜的仗。如果敌众我寡,在平坦的地方要避开敌人,在地形险要之处要截击他们。如果只有几个士兵在险要的地方击鼓鸣金,即使敌人的队伍再大,也会惊慌失措。

魏武侯问:如果敌人部队精良,地形有利,怎么办?吴起回答:这不仅要有勇猛的车骑,还要有贤才的谋略。如果能有足够的实力,就将其编为五支队伍,分五路攻击。敌人如果坚守,就应该派使者试探他。一旦他们杀掉我们的使臣,就分五路和他们交锋。打胜了不要追击,失败了立刻撤退。一支军队假装败阵,如果敌人不上当,就派一支队伍从正面牵制他们,一支队伍从后方截断他们的后路。另外两支队伍袭击他的两翼。

魏武侯问:敌军逼近,我军无路可退怎么办?吴起回答:如果敌寡我众,就分几路合击;如果敌众我寡,就合力出击。

魏武侯问:如果敌众我寡,地形对我不利怎么办?吴起回答:必须急速前进。如若在山谷与敌军突然相遇,就要击鼓呐喊,乘势攻击。

吴起认为谷战时,必须挑选精兵良将,把兵力隐蔽在四周,不能暴露。派出战车和骑兵向敌人挑战,使他们无法休息。如果是水战,一定要掌握水情,知道水量和深浅,就可以制胜。敌军如果渡水,就等他们行军到中间时袭击。通常战车作战要在晴天进行,阴雨天休息,并选择高地作战场。如果遇到凶猛的敌人来袭,必须坚守,不要轻易与他们决战。敌人在夜里撤走,由于装备和粮食沉重,队伍可能不统一,这时再追击他。通常攻敌围池,攻破以后,部队要有秩序地进入宫府,所到之处,不要砍伐树木,不能毁掉房屋,不准抢夺百姓的粮食、杀他们的牲畜、烧他们的仓库,以向人们表示没有残害之心。如有投降者,要准许并且安抚。

6.励士

吴起认为战争的胜利不能完全靠赏罚分明。发号施令人们乐意听从,出兵作战人们乐意奋战,战场杀敌人们乐意献身,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这些,就要挑选有功之臣用丰富的宴席款待他们,无功之臣用此激励他们。将将士分为几个等级,用不同的奖赏犒劳他们。武侯便给功臣的家属颁发赏赐。对于战死沙场的士兵家属,派使者慰问其父母,予以奖赏,表明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秦军压境,士兵们没有等到命令就与秦军大战结果大败而归。而后,吴起带领五万无功之人与秦军五十万大军交战。出发前,吴起下达命令:如果车战没有缴获敌人的战车,骑兵没有缴获敌人的骑兵,即使胜利,也不算有功。果然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