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制度公平公正,员工才会心服口服
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公平。尽管管理者拥有制定制度的权力,但切不可利用制度给人“穿小鞋”,否则不仅会引起下属的反感,甚至会引发公司全体对制度的公然挑衅,自己的领导威严也会毁于一旦。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家族企业是“穿小鞋”的高发区域,不少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或某种目的,会有意无意地把制度当成为自己保驾护航的“保镖”,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制度一旦有失公平,就会成为舆论的靶子,又怎么可能真正贯彻实施下去呢?到头来,只会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
一家小公司正朝着中型企业进发,为了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几个领导制定了一项具体的奖励办法:超额完成正常工作任务20%的员工将在年终获得奖金1万元;超额40%及以上则可获得奖金2万元;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经过董事会集体商议,可获得3%—10%的原始股份;员工对所持股份有自主支配权,既可以享受分红,也可以转让、继承。
这项制度并没有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几个领导一商量便拍板决定了,但该制度一公布就遭到了不少员工的质疑。“什么样的贡献才算重大贡献?连个标准都没有,到时候算不算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经董事会商议才有股份拿,如果他们商议的结果是不给股份呢?那岂不是辛辛苦苦白忙活了一场?”诸如此类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别说调动员工积极性了,反倒让这些流言蜚语闹得公司上下混乱不堪。
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切不可自作主张,而是要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用制度给员工“穿小鞋”。案例中的管理者尽管是无意识的,但仍然在不知不觉中给员工套上了看不见的“枷锁”,这正是大家对制度产生质疑的最根本原因。
不管是有心也好,还是无意也罢,管理者都要时刻谨记:制度的第一原则是公平,所谓“公平”并非是一个人、一部分人的公平,而是全体的公平。如果仅仅为了维护某一部分员工的利益,就牺牲另一部分员工的利益,那必然会遭到受损害员工的反抗,并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所以千万不要利用制度给人“穿小鞋”。
113没有100分的员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不少企业管理者在用人方面,往往存在盲目高要求的误区。明明是中专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到了招聘时却要求不得低于本科,实际上这种用人策略并不高明。世界上没有100分的员工,只要适合企业的工作岗位就是最好的。所以在很多时候,管理者不必对员工过分苛求。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做事时喜欢追求百分之百完美,所以在管理下属时也常常以满分为目标,殊不知过于要求完美不仅不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人才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只要将员工放到与他们匹配的职位上,就是成功的管理。
身为公司经理的老高,是一个自我要求极为严格的人。他对下属的要求也很高,比如写收据时必须百分百正确,不能涂抹,不得有错别字,字迹要清晰优美,不能过于潦草,此外所填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一旦发现员工所写的收据不够完美,老高会马上要求他们予以修正。
事实上,对于老高的这种做法,他的几名下属都颇为反感,出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员工们表面上并没有说什么,但私底下却是怨声载道。“真是没事找事,我又不是书法家,写个收据还得写出美感来吗?”“我现在最烦写收据了,上次一张收据我可是足足写了7遍才通过,还被批评了好几次。”
但老高并不了解到员工们的抱怨,依然按照这种近乎完美的标准去要求每个下属,时间一长大家的工作效率竟然越来越低,这时他才意识到管理出了问题。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100分的员工,管理者用满分的标准去要求下属,绝大部分人必然会牢骚满腹,又怎么会安心工作呢?
要想避免这种状况出现,企业管理者就必须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对下属不能事事要求完美。只有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合情合理,才能赢得他们的好感;反之,过高的标准只会让员工们心生退意,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
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务必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用人方面,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高能力;二是在管人方面不用满分的标准去要求下属,坚持合格即可的管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好口碑。
114升迁过快,弊大于利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现代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不少管理者求贤若渴,为了笼络各路英才,都建立了“破格提升”等制度。然而,升迁过快,还是带来了不少“后遗症”。
不管是从企业来讲,还是从被提拔的员工本人角度来看,升迁过快都不是一件好事。适度提拔有能力的员工能激发其工作潜力,但企业毕竟是一个团队,对某个员工或某些员工的提拔过于频繁,往往会令其他员工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在人事升迁上一定要把握好“度”。
田经理就职于一家中型食品厂,作为销售部的领导,他十分希望组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销售队伍,但考虑到部门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员工,缺乏闯劲和拼搏精神,他便打算为部门注入一些新鲜血液。
新入职的员工当中,有一个小伙子令田经理刮目相看。他刚来就拿下了一个百万大单,要知道自从他担任经理以来,公司还从没人签过这么大的单,因此他对这名新员工也十分看重,并打算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试用期刚过,他便按照老员工的标准上调了该员工的底薪,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此举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竟然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是由固定底薪、学历补贴、销售提成、话费差旅补四部分构成的。老员工们的学历多以大专为主,而新来的员工则一律是本科学历,按照公司的薪酬制度,本科的学历补贴每月要比大专学历高出200元,由于田经理给其中一名新员工上调了底薪,使其与老员工的底薪持平,这样一来,新人的固定工资比老员工还高。再加上老田有意提拔这位新人担任销售副经理,所以老员工们感到极度不公,为了发泄心中不满,甚至集体排挤新人,结果硬是把这名销售人才挤走了。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在一个团队中尤其如此,一旦有人升迁过快,必然会引起“众怒难平”的局面,不仅破坏了团结,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所以,管理者在提拔下属时,还要考虑到全体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破格升迁确实能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但就整体来说,升迁过快弊大于利,既不利于人才的立足,也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团结。所以,管理者要尽量避免破格提拔,如果迫于某种原因必须这样做,也要提前做好预防“内讧”的准备。
115杜绝“人人都端铁饭碗”
管理学者史蒂格说过:“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人人都端铁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如今这个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打破“大锅饭”的传统分配方式,让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一个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能够把员工个人报酬与其贡献率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种管理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事实证明,平均主义是企业管理的大忌,铁饭碗雷打不动的原则只会使公司效率低下,因为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工资,所以员工们没有丝毫的斗志,工作懒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没有任何工作积极性可言。
某大型国企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尽管打破了平均主义,但不仅没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反倒引起了内部混乱,这着实令管理层感到意外。销售是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在薪酬制度上采取高提成的奖励措施,正是造成内乱的导火线。
眼看着销售部的员工月月都拿高工资,那些在生产部门的员工们必然会抱怨。车间工作很辛苦,努力了半天也没多少奖金,尽管有奖励措施,但和销售部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大家情绪不满,工作也就开始糊弄。而一旦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得罪了大客户,销售部与生产部之间的梁子也会越结越深。
打破平均主义本无可厚非,但杜绝“人人都端铁饭碗”就势必要出台一项新的分配制度,这时,管理者一定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得失,既不能实行平均式的奖励,也要考虑到公平性。一旦新的分配制度有失偏颇,不仅不能起到激发员工干劲的作用,反倒会引起内讧,对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有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实行平均奖励的情况下,奖金与工作的相关性为20%;而进行差别性奖励,则该相关性可高达80%。由此也不难看出,打破“人人都端铁饭碗”的分配制度是提高员工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既然是差别性奖励,就势必会有厚有薄,只有管理者秉公办事,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避免引发内部利益之争。
116特殊人才,特殊对待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毫不夸张地说,人才正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领导在选拔人才时不能过于死板拘泥,坚持“不拘一格,实力胜过资历”的选材原则才是明智之举。试想,如果仅仅因为学历的门槛,就把一个能力超群的员工拒之门外,这岂不是企业莫大的损失?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只有敢于突破束缚,大胆起用各种人才,才能让企业迅速崛起。
不少管理者在人才提拔上都吃过哑巴亏,表面上的“人才”经过一番考验才发现真面目,结果不但没给企业带来益处,反倒因错误决策导致企业面临生死考验。有些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过于注重条条框框,不管什么人,一律用这个“大筛子”一筛,反倒漏掉了那些优秀的特殊人才,等对方投身竞争对手有所作为时才悔不当初。
作为在全球都颇有知名度的企业管理者,松下本人在提拔人才方面也确实很有一套。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松下始终都坚持着“量才适用”的原则,不论年龄、学历、性别,只要有才干、有经验、有品德、有能力,那么就可以委以重任。在松下看来,人才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如果明知道他有能力、没学历,还非要用世俗的规矩去束缚他,那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这位特殊人才。
众所周知,松下电器有论资排辈的管理传统,所以管理层大多都是老员工,他们经验丰富、资历高,很受年轻下属的拥戴。但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不能因此忽视那些年轻有为者,为此,松下专门为特殊人才预留了上升通道,并将30%的升迁名额都留给了这拨年轻人。这种特殊对待的管理方式让年轻员工大为感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也确实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企业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不能总走四平八稳的老路,这样纵然稳妥,却很难发掘拔尖的特殊人才,有时候为了公司前途和业绩,在用人方面也要敢于冒险,敢于用特殊政策来吸引人才,敢于破格录用有实干精神的能者,这样才可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对于那些需要急剧扩张的企业,在用人上更是不能墨守成规,往往越是那些偏才怪才越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爆发力,如果能有他们的全力加盟,那么企业的前途将不可限量。所以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学会特殊人才特殊对待。
117疏而不漏,危急关头绝不手软
身为企业管理者,由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所以即便是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产生或多或少的遗憾也是在所难免。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不会对无关紧要的小遗憾患得患失、耿耿于怀,只要所做之事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那么他们便会坚决执行,绝不会因为小小的损失而忧虑。
疏而不漏,危急关头绝不手软是很多成功管理人的共同之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管好一个偌大的企业,就必须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点。俗话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如果凡事斤斤计较,过于在乎那些细枝末节,那么,势必会丢掉大局,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既有人不断加盟,也有人陆续离开,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号称“中国企业教父”的柳传志,在用人上就看得很开,对于那些不正常的现象,他从来不会过分忧虑,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联想有不少元老级别的员工,当初跟随柳传志一起创业,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联想从一个年销售收入几百万元的普通企业,迅速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知名品牌。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倪光南、吕谭平、孙宏斌到杨元庆、郭为,一个个重量级人物的离开,并没有让柳传志感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