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9476500000024

第24章 平台思维:搭建共赢平台,完善行业生态圈(2)

企业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构建自己的直面客户的社群,比如在Facebook、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构建粉丝社群。传统的媒介很多都是单向传播的,而社交圈子则是相互的,但是有个问题,客户如果不喜欢,可以不选择,这种转换成本对于客户来说非常低。在圈子里面,粉丝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娱乐、学习、参与和放松。那么企业怎样把娱乐和商业完美地结合,这就需要有粉丝经济的思维。企业要明白,客户就是企业的宣传媒介,企业就必须放下身段,诚挚地邀请粉丝,让粉丝参与到品牌的建设过程里面。

如果企业只是想进行传播,那么很抱歉,在进行一次之后,很难再继续进行。如果想运营得更好,就必须要把客户拉进到企业的圈子里面,或者是企业进入客户的圈子,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开始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才会做得更好。

作为企业来讲,如果具有很优秀的产品或者服务,或者是有积累下来的资源,那么这些都会让企业处于领先位置,并且可以让社群里的粉丝得到更多。比如生产运动衣服的企业,那么就有可能知道户外运动做什么比较好,运动装备怎么来搭配,如果企业可以解答客户这样的问题,那么就肯定会受欢迎。

当然,企业还可以用内置形式的应用软件来拉拢客户,或者通过微博、微信这样的工具来聚集粉丝。这里面有的是用来娱乐的,有的就是纯商业用的,也有些是两者的结合体。对于人们来说,不光要娱乐,还要生活,所以生活的一些必需品也是他们的需求。

在社交圈子里面,也有一些圈子是面向企业的,就好比LinkedIn,而其他一些社交平台也都会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当然,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商业化的社交圈子出现,这些圈子可以帮助企业改进经营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粉丝社群的相关事情。

内容是一个社交圈子的核心,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哪怕是评论、建议,都是用户创造出来的可以分享的内容。而在社交圈子中传播最多的就是关于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相关评论和意见,这也是内容一种重要的形式,这些内容可以被企业直接拿来运用。

在社交圈子中,抛开个人玩耍娱乐的内容,还有很多含有评论意味的内容,比如对于新闻时事、网上购物、客户买到的产品或者服务,还有关于某个品牌的评论及评价。这些内容都会对企业产品的设计、营销策略还有最终转化。这些内容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结构化的信息,都是一些感想或者评论,而潜在的客户恰恰是通过这些信息来权衡自己到底买还是不买。在这个时候,企业有可能会有客户来评论,也有可能没有,但是企业无法掌控,到底有还是没有人去评论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

评论的内容一般就是随便说说自己的感觉,什么感觉好,什么感觉不好,企业和企业的潜在客户都可以专注和利用。评论一般都是给产品或服务一个分值,一般都是10分或者是5分,比如是5分的话,那就是5分最好,1分最差。当然得分越多越好,这样关注的人就会越多。建议或者推荐就是去评价一个产品或服务是好还是不好,是不是值得去花钱,比较像是一个投票的环节,而在互联网,众多的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可观的。但不管是评论也好,推荐也好,都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的反映。因此评论的内容很重要,企业也要参与其中。

企业要建立完善细致的评价体系,让消费者可以很好地很客观地进行评价,来让别人也知道自己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感觉,也可以对企业给出自己的好的意见,甚至是参与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过程中。只不过很遗憾,现在的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点,而这一点往往是增加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度的关键。

也许企业的产品还可能存在不足,这没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留下来的各种评论、评价、建议来把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更好,因为好的产品总是要经过打磨,总会有一个过程;也许企业的产品是很好的,那企业就更应该为消费者评论和评价提供便利,让消费者更好地去进行评论或评价,让客户来进行宣传,去影响其他的客户,让更多的人知道企业产品的优势和好处。

还有,企业可以把评论、打分、建议都放到一起,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比如亚马逊,亚马逊的评论,打分与建议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更好地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想要的信息,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与新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消费者在得到别人的评论信息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去发布自己的感受,这样其他人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评论,这样来来回回,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就一点点地巩固住了。

很明显,这些评论和评价还有建议都是消费者在做购买决定时的重要参考。这些内容可以影响消费者,也可以指导消费者,而且与满意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企业要明白,客户如果感觉很好或者很不好,这都是对话的开始。企业要给消费者提供开始对话的平台,并吸引和支持粉丝们在平台里面互相交流讨论,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价值信息。

社交互动信息

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明白,企业要积极融入社交圈子中,并把这些平台实实在在利用好,但是企业常常就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例如平台里面的成员、话题、图片,还有各种文字。海量的社交圈子,数不清的文字、图片、视频还有各种临时对话,还有各种时事新闻、娱乐电影等等,这些都是无序的以及非结构化的社交信息。

在社交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而信任就是社交的全部。如果有一个客户对企业不满,那肯定是对企业的信任产生了动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客户的信任,那么在社交的圈子里面,企业也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了。因此企业建设自己的忠诚用户群是很关键的。

企业要有可以很好地进行粉丝运营的能力,这是把社交信息流搞明白并加以利用的前提。首先,企业要学会倾听,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来完善自己在网络中的对话模式和经营模式;其次,企业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通过这种手段来鼓励消费者进行口碑宣传;最后,企业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并在整理的同时把信息注入社群平台。

当然,依托于互联网的社交圈子让粉丝社群变得更加虚拟,社交圈子中的众粉丝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社区或者社群,一般都包含了线上和线下的所有经验。每个人在每天不但接受了很多的信息,还创造了很多的信息。而移动社群就是移动终端与社群的结合体,移动终端所能够提供的比如位置服务(LBS)或者扫描二维码服务,都和微博、微信等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就是把智能手机和在线的社交圈子连接到了一起,可以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进行整合,以后线下和线上的分界将会被淡化。打个比方来说,在微博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在×××,有人要一起吗”,后面就附带着地图;在微信里面,消费者可以查询附近哪家店离自己最近。

如果企业要对自己的社交沟通信息进行管理与追踪,那么就必须对海量的社交数据进行管理和整合,而且企业还得注意这些信息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在社交圈子中,最关键的是关系,而建立关系就需要整合时间和信息来作为基础。

在传统的媒介中,企业常常是利用第三方的系统来对企业进行建设和管理。在社交网络里面,也是可以利用第三方系统的,但是不能仅仅依靠着第三方的系统,还必须要亲自参与。企业必须要牢记:融入圈子并保持互动。这样才可以在大量信息的条件下构建起牢固的信任关系,让建立起来的粉丝社群不断地运营下去。

战争的最终形式一定是商业网络之间的比拼

价值网络的终极形式就是商业链条或者是一个商业网络。未来的竞争将不只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拼的你死我活,而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的争斗,甚至是商业网络之间的碰撞,如果只有一个平台,是不能够成完整的网络的,也就不具备完整的竞争力。百度、阿里巴巴还有腾讯这三架马车,依托于互联网的搜索、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网络,就算是京东这样的后起之秀也没办法与之抗衡。

平台模式和核心就是,要构建一个多主体的互利共赢的网络。

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自然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各种需求也就大幅增加,比如在购物的时候会挑选最便宜的,付款的时候要最便利的,还会去各种各种的论坛社区,发表各种各样的帖子,等等。而为了满足人们这样的要求,企业就会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而这个商业网络就可以依托现在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腾讯、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等。

哪个企业可以更好地把现在市场利益各方所想得到的以及未来想得到的事物弄清楚,哪个企业就可以打造出更完整的平台。哪个企业可以把握住更有价值的多方需求,哪个企业的平台就更有价值,并且可以进一步构建自己的商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