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9418300000017

第17章 言谈礼仪风俗(1)

敬语、谦语的运用

英国谚语有云:善始者方有善终。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与人打招呼的方式、介绍别人或自我介绍的方式很可能决定着以后整个交往的成功与失败。倘若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你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弥补缺陷,重新树立你的形象。

如与熟人相遇,要先主动向对方问候、发话,如有必要,要与对方握手,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还可以称呼对方名字,让对方感到亲切。

此外,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因此,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且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视对方,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并对你产生信赖,从而容易接受你。下面这些客套话,会显示出你的修养来。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看稿称“阅示”,请人改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至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原主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自称礼轻称“菲仪”,不受馈赠说“反壁”。

上面这些客套话,都属敬语和谦语,如能适当运用它们,会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貌若君子,很有教养。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熟人更加增进友谊;请求别人时,可以使人乐于提供帮助和方便;发生矛盾时,可以相互谅解,避免冲突;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

在称呼方面要注意: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以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以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能量较大,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

、“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进展,交往的顺利进行。

谦语就是自谦的话,使用正确的谦语,能使对方与自己的距离缩短,为彼此的谈话奠定友好的基础和融洽的气氛。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时,如果不能使用正确恰当的谦语,就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引起别人的猜忌、困惑或反感,甚至使别人误会了自己的好意,从而给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因此不能不谨慎地使用谦语。

谦语较敬语数量要少一些。如谦称自己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谦称家人可以用家父、家母、家兄、舍妹、小儿、小侄、小婿等。

当言行失误之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别人谅解之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

有些敬语或谦语是把日常使用语进行文雅化的修饰,而使之成为日常通用的谦让语。比如,把“我家”说成“寒舍”,把“我到您那儿去”说成“我去拜访您”,把“请您看看”说成“请您过目”,把“我认为”说成“以我的肤浅之见”,把“请您收下”说成“请笑纳”等等,都是这样的。

家中有客人来访问时,端出茶点向客人说:“你吃不吃?”这是很无礼的,应该泡茶一杯,说:“请您尝尝看。”或说:“请您慢用。”这才较为合适。

敬语和谦语不可滥用。如果大家在一起相处很久了,相互之间做些一般小事,有的就可不必多用谦让语。熟人之间用多用滥了谦让语,反而会给人一种虚伪之感。

当然在平时,即使你是率直、不拘小节的人,对别人说话时也应尽量注意礼貌及谦和的态度,如此经常不忘以诚恳的口吻说:“请”、“谢谢”、“对不起”、“您好”、“麻烦您”

、“抱歉”、“请原谅”等谦让语,必定使你待人处事更加顺利成功。

称呼礼仪

称呼要看对象

对不同性别的人应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姑娘可称“小姐”、“小姑娘”,对男士可称呼“先生”、“师傅”、“同志”等。

对不同亲密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亲密度很高的人可以称呼小名、绰号等,对亲密度低的人则不适宜。

对不同国籍的人采用不同的称呼。

称呼要看场合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对方的称呼都是与其环境相对应的正式称谓。例如一位姓陈的先生,在下级向他汇报工作时称他“陈书记”(他的官衔),同事和他交往时称“老陈”,年轻的工人在车间里称呼他“陈师傅”,他的亲密朋友在与他私人交往时称呼“陈大哥”,妻子在家里称呼他“当家的”,有人对他不满时会称他“姓陈的”。

称呼和身份、修养有关

例如一个农民对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不会称呼“先生”,而多半会按照自己家乡习俗亲热称呼“大哥”之类,在这里他没有考虑到称呼的时宜性。知识分子和大多数城市人由于社交活动范围广,见识多,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他们称呼时会考虑对方的地位、国籍等,并考虑称呼的场合。

介绍礼仪

介绍他人的礼仪

介绍和被介绍是社交中常见而重要的一环,懂得吸引人、有效率的介绍方式,是每一个社交成功人士一项相当有用的利器,甚至是带来成功的一项因素。一个擅长于此的人往往可以借由被介绍、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人的动作中,展现出随和、可靠、精干、博学的特征。

如果两个人没有作自我介绍,他们就无法深化谈话的内容,一旦经介绍相识之后,隔阂才会消失,两人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能迅速地结识人,并且获得于己有用的信息,这是成功人士的一项特质。

介绍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使人际交往进行下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个小故事:保尔深深地爱着安娜,两人关系非常亲切。但保尔有一天发现安娜房里来了一位陌生的男子,两人非常亲昵,于是误会产生,保尔断绝了与安娜的来往,爱情由此夭折。其实这位男子是安娜的哥哥,如果安娜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误会也不会产生了。

恰当地作好介绍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去身体力行。

作为公共关系人员应注意的是,当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这种介绍方式还可以说明被介绍人与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在介绍时,注意不要用手指指点,而应礼貌地以手示意。

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点头微笑有所表示即可。

具体来说,介绍的礼节有下面几点:

(1)在介绍过程中,先提到某个人的名字以表尊敬。

(2)当介绍陌生男女相识时,通常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但是也有例外,如果男士的年纪比女士大很多时,则应将女子介绍给那位男性长者,以表示对长者的尊重;年轻者被介绍给年长者,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地位低的被介绍给地位高的。如果在被介绍相识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中,有一位地位较别人高,宜将别人先介绍给他。

(3)当双方性别相同,年龄、地位相当,未婚者通常被介绍给已婚者,除非未结婚的人年龄比已婚者大很多。介绍时,通常后被介绍者应趋前主动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握手后,双方应寒暄几句,如随身带有名片,可以互换名片。互换时,要注意用双手递给对方,收取一方应双手接受,看过之后应尊敬地放入名片夹中,不可随随便便丢在桌上或折起、卷起。

介绍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趋前,微笑,点头,目视对方,举止端正得体。

(4)根据介绍的场合、对象,介绍可分为正式介绍、非正式介绍、自我介绍3种类型。

正式介绍是指在较为正规、郑重的场合进行的介绍。正式介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介绍时一般采取“请允许我向你介绍……”的说法。

②如果将女士介绍给男士,应有一个类似征求意见的表示。

③当给双方介绍后,介绍人不应马上离开,避免双方因初次接触而感到尴尬。

非正式介绍指在一般在非正规场合中进行的介绍。在这种场合,不必过分拘于礼节,完全可以依你与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当时的情形,做较为随便的介绍。介绍时语言也比较简单、活泼,也不妨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当向众人介绍自己的朋友时,可直接说:“诸位,这位是我的朋友某某。”

自我介绍是交际场合中常用的介绍方式,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打开人际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在社交场合,如果主人无法抽身介绍,或者忘记了介绍,你就应先做一下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样,沉默就被打破,彼此便可作进一步的交谈了。有时为了结识某人,在没有介绍人的情况下,也可直接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中,还可以先请问别人的姓名。

如能找出你与对方的某种联系,将使彼此更容易沟通。

介绍时应注意:介绍时,要先向对方打招呼,使对方有思想准备,不至于感到唐突;要注意先后顺序;语言要清楚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使双方记不清或记错对方的姓名;要避免过分赞扬某人,不合时宜的吹捧会使被介绍者尴尬,介绍者本人也会给人留下不良感觉,从而使被介绍的双方产生反感,造成难堪局面;介绍后的停留时间要适当,一般应稍停片刻,引导双方交谈,等他们能够交谈后,再借故离开。

对于公共关系人员,在介绍双方相识时,最好能将双方的所属机构或企业以及职务、如何称呼等介绍清楚。

介绍自己的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出于礼貌或业务上需要,往往须做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要求注意一定的态度和方式:

①必须镇定而充满信心。一般人对于自信的人,都会另眼相看。如果你有自信心,对方会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畏怯和紧张,可能会使对方产生同样的反映,对你有所保留,使彼此之间的沟通产生阻隔。

②在公共交际场合中,如果你想认识某一个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诸如性格特长及个人兴趣等。有了这些资料,在自我介绍之后,便容易交谈,使关系融洽。

③表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时要热诚。任何人都会觉得能够被人渴望结识是一种荣幸。如果你的态度热诚,所得到的反映同样也会热烈。

④在自我介绍时,应该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及渴望沟通的心情。

⑤在获知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都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这会使他有自豪感和满足感。

(2)自我介绍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和避免:

①不要过分地夸张热诚。大力握手或热情地拍打对方手背的动作,可能会使对方感到诧异和反感。

②不要中止别人的谈话而介绍自己,要等待适当的时机。

③不要态度轻浮,要尊重对方。无论男女,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特别是希望别人敬重他的优点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绍时,表情一定要庄重。

④如果希望认识某一个人,要采取主动,不能等待对方注意自己。

⑤不要只结识某一特殊人物,应该和多方面的人物打交道。

⑥如果一个以前曾经介绍过的人,未记起你的姓名,你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询问,最佳的方法是直接了当地再自我介绍一次。

接受介绍时的礼仪

介绍需要讲究必要的礼节,而接受介绍时应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来表现自己呢?

(1)起立。男士起立,女士同样也要起立,尤其是给你介绍长辈之时,不起立,表示你的身份比对方高。

(2)目视对方,面带微笑。被介绍人的目光一定要注视着对方的脸部,无论是男是女。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不要东张西望,以免给对方留下心不在焉、不重视或不欢迎的印象。

(3)握手。如果双方均为男性,握手绝对必要,这象征着信任和尊敬。如果把男性介绍给女性认识时,女性觉得有握手必要时,可以先伸出手来,表示出诚意。

(4)问候对方并复述对方姓名。你可以说:

“能认识你很高兴,李先生。”

“你好,张先生。”

(5)交谈后走时要互相道别。一声“再见”可以给双方留下好印象。

在介绍时,你没有听清对方的名字,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请他再说一遍,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可以说:“对不起,我没听清楚你的名字,可否请你再讲一次。”别人不仅不会生气,甚至会觉得很受用,因为你很在乎他的名字。

言谈技巧

谈话是人们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主要手段。在人际交往中,谈话是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说的一方和听的一方都理应“好自为之”,遵守以下礼仪规范:

在交际的言谈中,首先是要让人正确了解、领会自己所表达的含义,这是沟通的最低的标准。为此,除了文法准确、通畅外,还必须丰富自己的词汇,做到思想精炼、言简意赅。在此基础上,交际还应掌握以下方面的言谈技巧:

巧引话题

几乎任何话题都可能成为良好的谈资。只要我们在平时处处留心,就可以发现许多引人入胜的话题,如体育运动和近期赛事、小说、电影、话剧、食物、烹饪、天气、名胜风光、电视节目、流行时装、畅销书、“热门话题”、个人嗜好、个人的特殊经历等。

一般在交际场合中,与刚相识的人开始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的性格、爱好,而时间又不允许你多作了解。这时宜从平淡处开口,而不要冒昧提出太深入或太特别的话题。最简单的是谈天气,或从当时的环境找寻话题,比如:“今天来的人真不少!”、“这儿您从前来过吗?”、“你和主人是在哪儿同过学?”、“你的气色真不错”!等等。另外,还有一个中国人惯用的老方法:询问对方的籍贯,然后就你所知引导对方详谈其家乡的风物,这几乎是一个万通万灵的不衰话题。平时参加交谈,我们可以留心一下人们的话题,看看哪些吸引人而哪些不吸引人,为什么?自己开口时,便自觉地练习讲一些能引起别人兴趣、避免引起不良效果的话题。

有一些话题在交际场合中是不宜谈论的。从你自身说,首先应该避免你不完全了解的事情。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地说一遍,不仅不会有助于你们关系的进展,反而给人留下虚浮的坏印象,若有人就此对你发起究问,回答不出则更为难堪。其次是避免你不感兴趣的话题,试想连你对自己所谈的都不感兴趣,怎么能期望对方随你兴奋起来呢?如果强打精神,故作昂扬,只能是自受疲累之苦,别人还可能看出你为人太过虚伪。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和行为规范,这是一种公众的观念,每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遵从。与人谈话,哪些可说,哪些不可说,也都有很多讲究。应该避免的话题如: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令人生厌的动物(如臭虫、苍蝇);别人的年龄与隐私;别人的财产和生活状况;别人的缺陷和短处;别人以往的过失或隐痛;对他人的评头品足;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个人恩怨和牢骚;自已的成就和得意处等等。总之,在浩渺无边的话题之海中,有许多或隐或现的小小礁石,你必须小心地绕开它们。

善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