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9418300000018

第18章 言谈礼仪风俗(2)

幽默总是与智慧和爱心结伴同行的,每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着宽广的心胸、随和亲切的性情和洞察一切的聪灵。幽默是思想、爱心、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种良好修养的标志。

在人际交往中,当矛盾发生时,只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会把感情弄得越来越糟,而幽默者却使一切变得轻松、自然、美好。幽默所带来的笑可以冲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把冲突化解于无形之中,还可以使本来融洽的气氛更加和谐,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但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幽默也是如此。场合、对象都是幽默时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同一个玩笑,你对甲可毫无顾忌地开,对乙却不可以,或是在某场合可以说,而在其他场合却不行,尤其是对于初识的人或长辈,幽默一定要慎用,否则很容易让人感到一种突兀其来的唐突,或者会认为你是在玩弄聪明,有种被戏谑的感觉,有时,幽默变成了取笑和讥讽,那就更有失礼仪了。

学会倾听

在交谈中听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包括两个方面:即留心听自己的谈话,和留心听对方的谈话。在自己开口讲话时,若能分出部分精神来,留心自己声音,就可以时时清醒地有个“自知之明”:“你清楚地表达了你的意思了吗?”“你的发音清晰吗?”、“你运用敬语了吗?你语速平稳吗?”这些看似小问题,但若不加以注意,往往会使你的谈话效果大大降低,你说得太快,又不清楚,别人听不懂,等于你白费了一番口舌。你在交际场合旁若无人,大声谈笑,令对方十方窘迫,惶惶然中心底升起来的是对你的反感,带着这么一种感情上听你说话,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呢?

由此可见,倾听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句老话训导人们:人长着两只耳朵,却只长着一张嘴巴,就是为了少说多听。听别人说,至少有下列好处:第一,加深理解;第二,加以判断;第三,在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和怎样引导对方做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但怎样才能高明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呢?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引导对方

说下去。可以采用提问、赞同、简短评论、复述对方话头、表示同意等方法引导对方说下去。比如:“你的看法呢?”“再详细谈谈好吗?”“我很理解”、“想象得出”“好像你不满意他的做法?”等,总之,让对方把自己的话继续下去,你可以采取这种积极引导的方式。

(2)抓住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东西或实质性问题,不要被他的遮掩或言语技巧方面的缺陷所误。

(3)不要打断他,不要贸然地中途给对方的谈话下判断性的评论。

(4)对自己没听懂的话,要随时询问。

(5)不使你们的谈话中断。

言谈礼仪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有人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口才,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有人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这些人留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此,要极力避免这些谈话误区。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道别。

谈话中不能使用粗话和黑话,有人认为一说出那些不洁的词语便会缩小同他人的距离,他们把长得漂亮叫做“条挺”、“盘亮”,把100元、1000元、10000元分别叫作“一颗”、“一吨”、“一方”,殊不知这样只会显示出自己的格调不高。

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不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你是在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多人一起谈话,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凑到他耳边去小声说话更不允许。如果确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另外此刻张口闭口引经据典,子曰诗云,只会让人见笑。

一般不要询问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岁”是也。不要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首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女性讲话不要说她长得胖、身体壮等话,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究根问底,触及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有人谈话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人则专好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在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不要恶语伤人、讽刺漫骂、纠缠不休。

参加别人谈话中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与他人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你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滔滔不绝下去。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谈话中的目光与体态是很有讲究的。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的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等。这些举动都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傲慢无礼。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还要善于聆听,只有说、听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对方发言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他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他。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对方的讲话告一段落之后。

听人谈话要认真,切勿心不在焉,也不可东张西望,或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感兴趣的样子,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必要的。

谈话不必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轰动效应,以礼待人,善解人意才是最重要的。在谈话中,要做到对待上级或下级、长辈或晚辈、女士或男士、外国人或中国人,都能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尊重,这才是一个最有教养的人。

在社会交往中,特别是在人多的情况下,不要什么事都往前跑,总表现自己,把自己摆在中心的位置,又打手势又指挥别人,甚至有时还用手拍一拍说话人的背说:“你等会再说,让我先说。”这些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来压制别人,使别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对方不客气地加以指正。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是否需要反驳,则要分几种情形来决定: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经常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讲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或观点,给大家做个参考,不要故作深沉,否则就会失掉相互讨论的意义,而且也有对朋友不忠实之嫌,会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就显示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气来;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初识,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都不太清楚,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要反驳,但也不必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却说:“不好意思,我还没考虑成熟。”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的场合,这不能够称作“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有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得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发表荒谬至极的意见,或散布对大家有害的谣言,那么就应该提出反驳。但在进行反驳时要讲究一下说话的技巧,做到既一针见血地揭露出对方的错误,一方面又能够轻松幽默地争取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切忌感情用事,因为感情用事不但把空气弄得太紧张,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没多大帮助,不宜为之。在这种时候,就需要考虑得十分周到;倘若自己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者发表了很不正确的意见,那么,就要设法替他“解围”,提出一些表面上和他不冲突的话,使别人觉得他只是在措词上有一点不妥而已。但事后却应当单独地向他指出他的错误。

总之,大家见了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不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要根据当时情形,好好加以斟酌。

学会赞美他人

赞美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人积极进取,几句适度的赞美,可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消除彼此间的戒备心理,为交际沟通创造良好的氛围。喜欢赞美,是人的天性。在交谈中,真诚的赞扬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使人终身难忘。

说句简单的赞扬的话,不是一件难事,生活中处处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任何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不十分漂亮的人,可能有着“优雅的气质”、“善良的心灵”;做工不甚讲究的衣服,也许质地优良;事业不很顺心的人,可能有着完美的值得称羡的家庭……总之,只要你愿意,并且以真诚之心去发现,一个人总是有值得你赞美之处的。

赞美是一门需要修炼的艺术,但只要你窥破了它的“秘诀”,你不但能赞美别人,而且能如意地得到别人的赞美。以下是赞美的礼仪:

出自真诚,源自真心

有的人很难看出别人可赞美之处,那是因为关注自己太多,即使赞美,也不是出自真心。古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使人感到你是真的发现了他的优点,而不是以一种功利性手段去分享他的利益,从而达到赞美的最终目的。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家宋世雄一次“打的”到中央电视台转播一场比赛。“面的”司机将他送到电视台后说:“宋老师,转播完球赛都深夜一点了,您这么辛苦,我夜里一点再回来接您吧。”多年以后,宋世雄还回忆说:“人生当中,还有什么比这种真挚的关心和赞美更珍贵呢?这位终日在大街小巷中奔忙的司机并不懂公关技巧、公关心理,但他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善良之心。”这位司机一句源自真心的话语,将自己对宋世雄的赞美之情寓于生活之中,感人肺腑。因此赞美有时没有必要刻意修饰,遣词造句,只要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的效果。

真诚地赞美与阿谀奉承有着本质的区别。菲力普说:“很多人都知道怎样奉承,很少有人知道怎样赞美。”赞美具有诚意,阿谀没有诚意;赞美是从心底发出,阿谀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赞美是无私的,阿谀完全是为自己打算。因而人们喜欢赞美而厌弃阿谀奉承。

知己知彼,“投其所好”

赞美别人之前,必须掌握对方的基本情况,如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他的缺点、弱点,还要熟悉对方的爱好、兴趣、人品等,这样才能避免泛泛而谈或者无话可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要赞美他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之上,有无数让他们引以自豪的事情。真诚地赞美这些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与人相处;可以使他人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可以使他人感到幸福。对于一位老师,最希望别人称赞他的教育成绩和他的学生;对于一位母亲,你可以称赞他很有出息的孩子;对于一位老人,你可以赞颂他一生事业的光辉亮点。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总要有其缺点、弱项,要了解一个人的弱点,才能利用对方的弱点,用其弱点的反向去赞美他,实现他心理上的满足。性格善良既是优点,但有时难免优柔寡断,常言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对于一位性格善良又被人利用的经理,可以这么说:“经理,你待人宽容大度,菩萨心肠,所以有人用卑鄙的手段对待你,实在对不住天地良心。”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要做赞美的高手,必须了解别人的爱好并赞美别人的爱好,这样才能“投其所好”,获得他人的好感。例如有人爱好足球,你不论是夸他足球知识渊博,还是赞扬他喜爱的球队和球星,他都有志趣相投的感觉。

从小事着眼,无“微”不至

古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赞美别人时,要“勿以善小而不赞”。因为普通人不可能有许多大事值得赞美,千万不要吝啬,一定要慷慨地从小事上称赞别人。

善于从小事上赞美别人,不仅可以给人惊喜,而且可以树立你明察秋毫、体贴入微的形象。

一位服装店的员工发现新上架的衣服有做工问题,及时把它移走。值班经理赞扬他为公司着想,决定给他加奖金。这位职员受宠若惊,到处称赞这位经理眼快心细,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记住,别人的闪光之处,哪怕微乎其微,经过你无“微”不至的赞美,小事就不小,其意义自然而然明显出来,对方就会有愉快的感觉。

前面已经说过,赞美是一门需要修炼的艺术,赞美要赞得得法,不能瞎赞它,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

忌太夸张赞美需要修饰,但是过分地、太夸张的赞美就会变成阿谀奉承,让人感觉不到真诚,只留下虚浮和矫揉做作。丁聪有一次被别人冠以“画家、著名漫画家、抗战时期重庆的三神童之一……”他听后就极不舒服,批评说话者给他戴了这么高多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