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409600000057

第57章 高等教育德育借鉴国外的创新(2)

4.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综观世界各国的德育教育,发现这里也涌动着改革的潮流。从教育的表层——形式和途径,到深层——教育的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了,除了说理教育,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的教育,更多地采用“渗透式”、“隐蔽式”的教育和注重教育方案的可操作性。

5.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当代世界的德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益专业化、学科化。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日益增多,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主要的学科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甚至医学、逻辑学等。不同学科交叉、渗透,而在同一学科内部却出现了细分化倾向,如专门研究青少年政治观点如何形成的“政治社会化”理论,就是政治学与社会学交叉的结果。风靡世界的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学生发展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它表面上是一个伦理学课题,实际上研究的却是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和心理测试理论及技术。这些学科的研究给德育实践活动有力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6.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各国在适应本国国情和时代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比如,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英、德、法三国就各不相同。英国历史上道德教育大多由宗教教育承担,“二战”后宗教教育僵化保守,脱离实际,招致社会的批评和抵制,出现了“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的口号。1955年英国广播公司的“非宗教道德教育讲座”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震撼,社会舆论强烈要求取消宗教教育。但是政府从英国的传统和现实考虑,坚持对宗教教育进行保护和支持,并指导宗教教育进行了世俗化改革,使之得以继续存在。而在德国,历史上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像“母子”,相互渗透,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法国作为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策源地,有悠久的公民教育传统,再加上法国的政治和宗教中都存在严重的宗派对立,所以它的道德教育并不特别倚重宗教,而是与公民教育一体化。

国外大学德育的新特点

美国等发达国家德育从维护社会制度方面看效果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德育传递和发展了一套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而德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通过管理、服务、活动、交往、环境等进行大德育教育,呈现现出寓他性、渗透性、活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

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发达国家大学的一切学科,包括德育知识的传授均以课堂讲授为基本形式。从课程设置来说,当今欧美主要德育课程设置理论有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理论、麦克费尔的人本主义的价值教育课程理论。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称德育为“政治教育”,美国称为“公民教育”,西班牙称为“公共之道教育”,一般均开设公民课、道德价值课、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世界观方面的教育课程等。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的8类核心课程、75门课,其内容从历史到道德无不是教育者根据道德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本国教育政策、教育目标,从本国和本地区实际出发,按照学校教学方案和认识水平,选择对象所能接受的教育形式与方法进行课堂德育知识和行为规范的灌输。同时从科技经济到政治文化,从地球到宇宙空间,从核技术到环境保护,从吸毒、艾滋病到妇女权利等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成为课程教育的补充,而且对一所大学的学术气氛的活跃与学术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影响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状况及其变化与发展。

发达国家大学还十分重视通过普通教育课程进行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这类课程所起的作用与我国的“两课”相似。在日本,东京大学就设有“教养”学部,“教养”学部的课程分为教养学科与基础学科两大类。学生入学后,首先在教养学部学习两年。教养学科的课程根据“制定综合性的研究对象,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与科学研究,使学生掌握高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修养并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人才为目的”。美国许多大学也很重视,如哥伦比亚大学就规定任何专业的本科学生,首先必须学好文化基础课,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都是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这类课程政治性理论性很强,充满资产阶级核心的价值观。有的学者讲:“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能算是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

二、课外活动是施行德育的重要形式

发达国家大学经常举办各种讨论会、演讲会、展览会,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论文成果的竞赛和评估,各种类别的读书活动,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研讨会,如举办种族、性别歧视、暴力、吸毒和爱情专题讨论测评,举办体育、音乐、戏剧、舞蹈、摄影比赛、旅行考察等活动。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不仅课外、校外活动广泛多样,而且要求学生在其活动中都要贯穿“独立思考”和“不断更新”这两个“不变”的指导思想。在美国的大学里,一般都有成百个课外活动组织,归纳起来大致有社交团体、政治团体、宗教组织、娱乐和运动俱乐部、留学生俱乐部、学术研究会、特殊小组等。美国大学教师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参与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并传授培养学生开展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美国大学一般有两种课外活动形式:一是独立活动时期。一些大学规定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是学生课外独立活动时期,学生在这段时间可以在校内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活动项目由学校提出,学生自愿参加,比如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提供约600种不同的活动项目,包括小型课程、专题讨论会、问题研究会、短期进修、外地考察、旅行和出国参加研究等。二是假期活动。美国大学的假期特别是暑假相当长,有些大学常利用这段时期让师生共同从事科研,或开办各种暑期班,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体质,学生按其需要和兴趣自愿参加。不仅如此,美国众多大学尤其注意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造方法与精神培育的作用,建议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参加科研活动。德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学生的科研津贴制度》,用经济杠杆鼓励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匈牙利在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生科研俱乐部”,将学生科研与国家的科研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由科学家具体指导。在日本,大学生课外活动由日本全国大学生生活会负责,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如早稻田大学目前有20多个学生剧团,戏剧之风极盛,学生在课外时间,常做剧团演员的“功课”。

三、文化传统熏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大学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学校历史传统对学生的影响,他们认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与特定的办学目标,从学生入学的目仪式等构成了奇特的传统习俗,培养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富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精神、自我负责精神与人格全面发展的学者、科学家。德国学术性大学从柏林大学以来就形成了学术自由、教学自由、教授治校与大学自治、学术中立与科研超越社会要求的传统,它通过陶冶教育发展个性,不仅保证学生接受最佳的科学教育,而且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发达国家许多大学还十分注重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校园文化景观、图书馆建设中渗透校园精神,努力营造校园氛围。因为校园的物质一空间环境起了一种“无声语言”的隐蔽性教育作用,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靠他们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而不是被动的听讲所学到的。

四、自我管理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发达国家大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各国大学一般都有学生活动办公室一类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意见和经费等方式指导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活动,而且为学生组织创办各种活动实体,如向学生活动中心提供设施、资金和政策等,使学生组织成为不依赖行政拨款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性组织。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中就提出,大多数学生会的基金来自国家税收或地方政府的税收,凡是允许暴力达到目的学生会,都不能把国家税收的钱作为学生会基金。日本在《改善大学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使得正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感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仅靠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充分解决学生人格形成的问题,“学生辅导的主要职责在于开展以人格形成为目的的课外教育活动,配合大学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在美国的大学各类学生组织活动也相当活跃,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内有就600多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相互联络,发展共同的兴趣、才能和业余爱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英国等国的大学十分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认为体育活动是校园中除专业学习之外最引人关心与投入的活动,除了普通的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健康与丰富课余生活等目的外,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重点与热点。学生作为观众看运动会,似乎是当今大多数欧美学校培养学生公共集体观念的最好形式。

五、心理咨询是德育的有效路径

发达国家大学都有咨询指导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中心理辅导的德育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心理辅导也叫心理咨询,在发达国家高校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编制、行政划拨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则,工作人员都是卫生保健、精神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大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咨询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心理疗法小组等。如卡纳尔大学十分重视情感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要性,他们以“暑假课程”的形式,在新生中开展“情感适应”训练,内容包括增强个人责任心、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和大学融为一体等。美国的每个州都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的行政专业,为大学培养学生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专业所设的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关,如《精神卫生》、《咨询工作技术》、《大学生人格发展》等。1953年,东京大学建立了日本大学的第一个心理咨询机构,到1992年上半年,日本已有78%的大学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内容包括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和其他问题(包括异性问题、友人关系、家庭人生等)。加拿大的大学也普遍设有咨询服务机构,作为学生工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以麦克麻斯特大学为例,该校的学生事务所下设学生咨询服务处,主要为学生提供个人问题、学习商量及择业问题三方面的帮助。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压力,比如学生感到方向不明、价值观念混乱、感到能力不足、精神紧张、冷漠或消沉等需要提供帮助,以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