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韩国大学门槛难进的现状,避免考生像过去那样因差零点几分而落榜。这项改革打破了以往以分数为主的招生制度,引导学生不再注意高考分数,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培养自己的专长和特殊才能上来。实行等级制后,尽管考生的考试成绩有差别,但是一个分数段同属一个等级,通过初选的可能性比以前大为增加。
三、重视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岗位培训
韩国教员团体联合会(KFTA)成立于1947年,是目前韩国最大的教师组织,其会员由全国63%的教师构成,代表着广大教师的利益。其主要活动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经济状况和福利;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完善教育的民主化发展;促进教育国际交流和文化活动;促进青少年文化与福利事业的发展;教育图书的出版。到目前为止,该联合会已与教育部达成多项关于改善教师的环境、保障教师待遇的协议并已实施。
大韩教员共济会(KOTEF)成立于1971年,它是政府资助的教师福利组织,旨在提高全国教师的福利待遇,为教师提供永久性财政保险。该组织共有7万个赞助商,基金总额达13亿韩元。此外,韩国在汉城、庆州建有3个教育文化会馆,在各道首府还分别建立了教职员修炼院及教师福利会馆,为教师学习、研修及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便利。韩国大学助教月工资为120万韩元,副教授为160万韩元,教授一般为180万韩元。
韩国重视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岗位培训大体分四类:资格培训,为教师晋升获得积分;一般性培训,用以扩展教师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整体知识;调整性培训,专为新教师而设,使之尽快熟悉本职工作;提高性培训,为在岗教师而设,使之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另外,韩国国立教育大学还开办特别培训课程,为期两年,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晋升培训项目为期30天(180小时)或更长,而一般性培训为期10天(60小时)或更长。资格培训的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园长和中小学校长,由国立汉城大学教育学院下属的中学教师在职教育学院及国立教育大学教师培训综合学院承担。对未来副校长、正规教师(1、2级)和学生顾问所设的资格培训则在地方教师研修院以及国立大学或国立教育大学下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进行。国立教育行政研修院接受教育部的直接监督指导,每年为4000名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和教育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提高性课程培训。国立国际教育发展研究院每年也组织一些外语、科学、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培训项目,该院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海外研究访问计划则由各市道教育厅管理实施。
四、实施“智慧韩国21工程”计划
1999年上半年韩国教育部提出了一项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智慧韩国21工程”(简称“BK21工程”)。“BK21工程”旨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政府与社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有重点地把一部分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院和地方优秀大学,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所需的新型高级人才和国家的栋梁,迎接21世纪的挑战。“BK21工程”概述了三大目标:一是作为一项基础结构建设,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技术和创意。二是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地方优秀大学,加强地方大学的竞争力。三是提倡和鼓励大学教育机构广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机制,即在大学之间的竞争中,评价某所大学不能以“是不是名牌学校”为标准,而要看学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
通过“BK21工程”的实施,一是给大学研究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与科学研究氛围,最大范围地减少额外负担,保证研究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其中还包括提供研究生专用宿舍,为其提供研究经费及海外留学进修的经费等支援。二是改善大学教授的研究环境,实行研究生院专任教授制,减轻大学教授的教学负担,减少大学教授指导的人均学生数。通过教授业绩评价制度的实施和大学教师升迁及报酬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大学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机制。三是改革大学教育课程,使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并加强产、学合作。学习国外大学在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法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促进国内大学的发展。同时,还强化远距离教育,实施国际水平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义务化和英语授课义务化。四是扩充教师的研究室、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和外国人(教师及留学生)专用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改革大学入学制度和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缩小学部定员,扩大招生的地域范围,保障学生对所学专业科目的选择权。
五、实行“学分银行制”,鼓励私人投资办教育,
面向21世纪,韩国的教育改革引人注目的是建立终身开放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使全体韩国国民能够随时接受教育的制度。这种制度亦称为“学分银行制”。韩国建立“学分银行制”的目的,是使国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如果一个人在高中毕业时未能进入大学深造,而他又想获得大学学历,那么他完全可以通过在大学校园外的其他学习途径,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
“学分银行制”的建立,使学生在选择学校和学习科目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者对什么课程感兴趣,就可以先学什么、考什么,学分积到一定程度,国家即发给学位证书。
在韩国教育投资的构成中,由学生父母承担的私人教育费在教育投资总额中占半壁江山。按照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观点,所谓“私教育费”,除了学生家庭支付给正规教育机构的学业费用外,还包括各类补习学校的学杂费、家庭教师费、教材费、学习用品费、膳食费、交通费、住宿费、校服费、团体活动费等。
韩国社会和民众重视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以来韩国形成的“学历为主”的用人标准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同时也造成了对学历的过分追求。因为在韩国,大学地位的高低与职业地位的高低密切相关,进入名牌大学就等于抢先占据了选择社会职业的跑道。在韩国学生的心目中,汉城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为了达到留在汉城的目的,学生首先在报考大学时以汉城的大学为目标。二是望子成龙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促成私教育费高涨的重要原因。受儒家传统重视教育的思想和父母与子女“一心一体”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也尽最大努力满足子女的要求。三是政府越重视教育,越在教育投资上起正面导向作用,国民的教育热情就越高涨,私人教育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长,从而使两种投资彼此促进,进入良性循环。四是课外教育即课外辅导“一对一”的优点,以灵活的方式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请家庭教师已成为韩国学生校外教育的一种时尚。
韩国在短短的三四十年内,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实施超越战略的奇迹。从根本上说,是全社会全民族重视教育的结果。因为教育作为最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事业,没有全社会的远见卓识,没有全民族的同甘共苦,是很难在产业社会、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六、扩展国际交流,提高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韩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发布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
1.加强对国际社会的理解教育。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素质的人才,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决定自2003年起,对在全国范围内指定10所“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进行试点,同时要求各市、道教育厅积极开发“国际教育理解课程”,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该项目共投资31亿韩元。
2.积极引进外国优秀人才。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内大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允许获得双学位;国家支持大学开展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与发达国家院校在IT、BT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将予以财政支持。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允许优秀的外国研究生院以非营利为目的来韩办学;支持国立大学高薪聘请外国优秀教授。
3.支持大学扩大招收留学生。2003年由政府出资71.5亿韩元支持10所大学新建外国留学生公寓;在2003—2007年投资5亿韩元支持10所大学扩大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自2003年开始政府每年投资8.4亿韩元,用于从东南亚国家招收10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来韩国留学。
4.对学生实施“一个学期的海外实习”制度。全球世界化的浪潮中,韩国教育界认识到提高大学教育的竞争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蔚山大学顺应世界潮流,全力改革,对大学生实施“一个学期的海外实习”制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蔚山大学2004派遣52名中文系学生来中国南京大学学习,实习期限是130天。这些学生已学成归国,他们在实习期间共获得17个学分,其中15个学分是在南京大学听课获得的,另2个学分是听同行教授讲课获得的。南京大学开设的科目有中国语会话、中国概况、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韩中语言翻译等。这些科目和蔚山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一中国语实用会话、中国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诗歌选读、中国历代散文选读等相类似,因此承认学生们所得之学分。在实习结束时,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到中国的主要名胜古迹去旅游,以此来代替国内的毕业旅行。实习期间,学生们住在南京大学西苑宿舍区,公寓费为250万韩元,学生本人负担150万韩元,学校和财团援助100万韩元。蔚山大学研究交流处副处长韩圭万说,学生们能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国外拿学分和提高语言能力,对提高学生世界化意识帮助极大。与此同时,还可在校内创造勤奋学习的良好气氛。今后,蔚山大学还将扩大学生的“一个学期海外实习”项目,计划除每年派学生去中国实习外,还将派英语系学生去美、英等国的大学学习。除此而外,还将派遣日语系学生赴日本的福冈大学和岛根国际大学学习。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策略
马来西亚面积相当于日本面积的90%,自然资源丰富,但马来西亚的人口不及日本人口的1/6。这说明,马来西亚同日本相比,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但劳动力资源不足。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冲击,马来西亚吸取东南亚教训,改变过去“资源兴国”、“劳动力兴国”的发展战略,纷纷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改革发展对策,相继提出中长期科教发展规划,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马来西亚政府提出应以教育与培训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七五”期间,马来西亚教育部获得101亿马元的拨款,其中45.6%用于兴建新的学校。
马来西亚政府特别重视高等教育。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育计划,2000年,马来西亚在大学就读的在校学生已达到25.11万人,19岁—24岁年龄段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已达到5.6%。但是,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规模、投资、教育模式和质量方面都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世界银行199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熟练工人数目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在下降。世界银行称这种下降是“有悖常情的”,并把这种情况归咎于受教育的人才短缺,像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马来西亚正面临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马哈蒂尔总理提出到2020年使马来西亚成为“充分发达的国家”的理想取决于提高生产率。为此,马来西亚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些人才不只是顺应时代性,而且要有创造性。
二、建设优秀的教育中心
这是让跨国公司和国外大学来开发马来西亚青年的创造潜力的做法,是为了把马来西亚创办成“东方的哈佛”。这样既可以保护亚洲文化的特性,又为马来西亚节省一笔开支,并进而帮助亚洲其他地区的家庭不必把孩子送到北美或欧洲读书而花费大笔的费用。因为一名在英国学习的马来西亚大学生一年要花费2.4万美元,而在本国就读仅花费4000美元。马来西亚高教司司长阿努瓦尔·阿里说:“马来西亚有利条件之一是马来西亚大多数教师都具备用英语交谈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到2000年,每百万人中研究和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将从1992年的400人增加到1000多人。马来西亚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把振兴科学技术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七五”计划期间,科学技术领域的预算将比“六五”期间的开支增加,其中研究和开发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1992年的0.4%提高到0.8%,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是通信、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和制造技术。马哈蒂尔总理的顾问、前财政部长达伊姆·扎伊努力认为:“现在必须大大提高生产率。仅仅是快跑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更快地跑。”
三、多渠道发展高等教育
近年来,马来西亚为解决学额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继续让一部分学生到国外深造。一方面是弥补马来西亚大学学科专业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接触最先进的人文、医药、科技和工商知识领域,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设立更多的大学和扩大现有大学的招生数。2000年马来西亚大学的学生数,已达到18万人。即使每所大学能容纳15000名学生,马来西亚最少也要有12所大学。因此马来西亚政府把一些师资培训学院或师范院校提升为大学,然后把培训大学资格教师的工作完全交由这些大学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