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9407300000049

第49章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12)

(六)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了3所职教中心实训楼、13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8所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市中医院住院楼、6个县级医院、13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村卫生室、2个县级博物馆文物库房、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2个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4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9%,累计为130.6万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7亿元。实施公安派出所、拘留所、司法所、检察院“两房”建设,法院审判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项。积极应对人口增长高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计生服务工作力度,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及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年输出劳务42万人,创劳务收入30亿元。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6%。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在建重大项目,加快西长凤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建设,争取庄浪至静宁、泾川至渗水坡至灵台2条二级公路改造开工建设;加快750千伏超高压输供电二期工程实施和城乡电网改造,提高城乡电网保障能力。全力抓好平天高速、宝平高速、平凉机场及天平铁路向北延伸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完成平凉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重点镇道路排水工程,加快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全市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继续实施好扩大内需项目,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

(二)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围绕扩大基地规模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年末全市牛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果品总产量达到76万吨,粮食总产量达到95万吨以上。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0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新建县级兽医站3个、乡镇兽医站40个,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2个;继续抓好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建设,解决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3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抓好泾河灌区等4个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工程,完成造林封育19万亩。进一步整合农村建设资金,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项目,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09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亩,落实易地扶贫搬迁6937人。

(三)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集中突破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60万吨煤制甲醇和大柳、新安煤矿年内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新增原煤生产能力300万吨以上。积极论证规划建设华亭、崇信、泾川、崆峒、灵台5个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区。加快泾川油气资源、灵台煤田、崆峒焦煤资源的勘探开发,超前调研论证煤和油气化工项目,全力打造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新优势。加快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业发展,扶持扩能改造、做大做强。抓住国家加大扶持自主创新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新兴能源和新型建材业,紧紧围绕高技术产业化,在创新和发展中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按照“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及早介入,论证谋划一批能源化工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靠项目推动全市工业的持续发展。扶持重点造纸、医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达产达标。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扶持发展服务业的契机,积极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促进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定位,着力抓好以崆峒山为龙头的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加快晋等升级,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最具活力的外向型产业。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开工建设平凉蔬菜瓜果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拓宽出口渠道,壮大基地规模,发展特色产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外贸出口力争增长20%。

(五)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抓好冶金、煤炭、电力、造纸、制革、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57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实现降耗增效。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环保项目,支持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余压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治理和烟气脱硫。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抓好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环保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产业化、市场化运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农村产业开发、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积极探索各类辅料、废料再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完成应对气候变化市级方案的编制工作,扩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问题。以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综训楼、2所职教中心实训楼、市中医院住院楼、4个县级医院、2个县级博物馆文物库房、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宿舍楼、工业中专学生餐饮楼、平凉四中综合实验楼、8所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市二院医疗综合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有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市级精神病院、3所县级医院、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工建设。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万平方米,解决城市1.05万户人均12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创造各类就业增收岗位,扩大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七)立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三二一”的发展目标定位以及“突出川区、轴线开发,做强园区、聚集发展、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启动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加强前期调研,积极论证,提前谋划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项目,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张立新朱强)

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各项预期目标,使全市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阶段。

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2.2亿元,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53.53亿元,增长58.5%;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4.7亿元,增长33.3%,创下历史新高;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6亿元,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17亿元,增长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13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686元,增长12.6%;粮食总产量完成110.8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一)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机遇,形成了上争、内聚、外引一起上,争取、建设、管理一齐抓的项目工作格局,一些事关发展全局、人民群众期盼多年的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是项目开工最多、投资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新开工项目124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增长37%。实施扩大内需项目554个,总投资26亿元。

(二)工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大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力度。陇东油田新增135万吨产能建设、庆阳炼化搬迁改造项目快速推进。生产原油313.26万吨,增长7.4%;原油加工123.8万吨,增长7.6%。年产1200万吨的核桃峪和年产800万吨的新庄超大型煤矿相继开工建设,刘园子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年产500万吨的马福川煤矿完成三通一平,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正宁南部、宁县南部、环县北部、镇原北部等煤田普查、详查、精查均取得重要成果。积极实施“中小企业解困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6项政策措施,新上了天材水泥60万吨粉磨、沙棘系列产品深加工等10个地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7.7亿元。地方工业产销继续回升。

(三)“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粮食总产量达到110.86万吨,创历史新高。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明显,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1.5万亩,接近全省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新种紫花苜蓿105.7万亩,肉牛饲养量82.3万头,肉绒羊饲养量292万只,新栽苹果32.8万亩,种植瓜菜149.4万亩,其中设施瓜菜5.6万亩。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户、无公害产地16处、无公害农产品16个,新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109个,试点村主导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完成:工程造林21.3万亩、封山育林11.8万亩、新修梯田21.8万亩、流域治理461平方公里。劳务输出53.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6.6亿元。农业部和省上先后庆阳市召开了旱作农业、农村沼气建设、土地流转、农民工培训现场会。

(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西长凤高速公路、宁长二级公路宫河至长庆桥段、西平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动工;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80个,1770公里,完成投资近5亿元,是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最大、里程最多的一年。扬黄人饮续建、巴家嘴电力提灌更新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5万人。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和“一城十镇百村”工程扎实推进,市区主干街道拓展延伸、旧街区提质改造、集中联片供热,各县城区廉租房建设、街道拓宽、供排水、污水处理以及重点镇建设共完成投资31.2亿元,增长24.7%,市容镇貌变化明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8.1%。

(五)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市、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校财局管”改革进一步扩大,4个县实现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院地合作进一步加强,与13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3项。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南京雨润、重庆阿尔康、山东东阿阿胶、天津天士力、陕西丽彩集团、中油川庆钻宇公司等一批强势企业在庆阳市投资,与中国铝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达成投资开发意向。实施5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56个,完成投资66亿元,增长64%。“家电下乡”“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全面落实,市场流通活跃,商品消费快速增长,住房、汽车、通讯、互联网、餐饮、文化教育等成为消费热点。外贸出口企业在逆境中发展,完成出口供货值8亿元,增长8%。

(六)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庆阳市被评为全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加大,成立了庆阳职教集团,组建了庆阳理工中专,撤并普教中小学及教学点300所,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进线率达到25.5%,较上年提高3.91个百分点。科技工作得到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技术帮扶关系。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和第七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一批文艺作品和优秀剧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红色旅游建设年”活动富有成效,景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基础教育、经典诵读、农家书屋、社科工作、地方病防治、计划生育现场会在庆阳市召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省、市确定的17件民生实事落实到位。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绩,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达到34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9.6亿元,增长3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4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7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2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0元,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