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
9130500000010

第10章 货币市场(1)

提要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主体短期资金融通的交易场所。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等子市场构成。每一个子市场都有大量参与者以及各自的交易机制。同业拆借市场通过资金融通双方直接交易形成短期资金的借贷关系,其他的子市场都通过各自所特有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建立交易双方的资金借贷关系。另外,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还存在着各自短期金融工具的流通市场。

货币市场概述

货币市场又可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等子市场,除短期信贷市场以外,其余子市场均属于公开的直接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概念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一个市场,而短期资金的借贷关系是通过具体的短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来建立的。货币市场是指1年期以内(包括1年期)的短期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和运行机制的总和。短期金融工具的“短期”所包含的时间间隔是金融工具从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并非指持有者持有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货币市场的性质是短期借贷市场,反映了短期债权债务关系。

二、货币市场的特征

按照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但这些子市场都有着以下特征:

(一)货币市场是一个无形的市场

货币市场没有固定的、统一的集中交易场所,通常是由借款者、贷款者、经纪人或交易商等货币市场的参与者通过遍及全国和全球的计算机、电话等通讯工具而连接的市场。

(二)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大

货币市场中的大多数交易在机构之间进行,资金借贷数额都很大,动辄就会有数百万上千万元的交易产生,因此货币市场被视为资金“批发市场”。

(三)货币市场工具流动性强、风险小和收益低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指的是金融工具以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及变现的能力。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存在较发达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迅速快捷的买卖交易;有些金融工具还可以在其未到期之前通过贴现等方式实现提前兑现。

货币市场工具都是短期的,影响金融工具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短期金融工具价格波动的风险比较小。另外,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大多都是信誉较高的机构,违约风险也较低。由于货币市场工具期限短和风险小,所以对应的收益率也比较低。

三、货币市场的功能

(一)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渠道和手段

在货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短期资金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一方面,短期资金的需求者为弥补头寸和流动性的不足,希望从外部获得短期资金;另一方面,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短期资金供给者,希望通过某种途径贷出资金并获得一定的回报。货币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短期金融工具可满足供求双方不同的需要,以实现短期资金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转移。

(二)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

货币市场中交易者数目众多,交易频繁且交易量庞大,由短期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具有市场化利率的特征。该利率对于确定其他债务性金融工具和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有利条件

中央银行通过参与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买入短期金融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卖出短期金融工具,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调节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还可以借助交易价格引导金融市场的利率走势。中央银行之所以选择货币市场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平台,一方面是因为货币市场工具数量大,期限短,能满足中央银行交易金额大又不希望因此而引起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者是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与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改变的是基础货币数额,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传导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政策效用大。

四、货币市场的参与者

货币市场中的参与者指在货币市场中参与交易的各种主体,按照它们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资金需求者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主要是由于短期资金不足或是日常经营需要更多的短期资金并希望通过货币市场交易获得短期资金的主体。这类参与者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和政府机构以及企业。

(二)资金供给者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主要是满足了日常经营需要后仍然拥有多余闲置资金并希望通过货币市场交易将这部分资金借出以获得一定收益的主体。这类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

(三)交易中介

货币市场的交易中介是为货币市场交易中的资金融通双方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手续费或价差收益的主体。这类参与者主要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引导市场利率,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的目标。

(五)政府和政府机构政府和政府机构主要是作为短期政府债券的供给者和短期资金的需求者而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

(六)个人

个人参与货币市场,一般都是作为资金供给者,但由于货币市场单笔交易数额较大以及监管的需要,个人一般不能直接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投资货币市场基金间接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但也有个人持有短期政府债券和大面额可转让存单的情况。

五、货币市场效率的衡量

衡量货币市场效率主要有三个指标:广度、深度和弹性。货币市场的广度是指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的多样化;货币市场的深度是指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货币市场的弹性是指货币市场在应付突发事件及大手笔成交之后的迅速调整能力。如果一个货币市场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那么就表明该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廉,交易活跃,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

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由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相互间进行短期资金借贷活动而形成的市场。该市场的参与者都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出现头寸盈余或不足的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拆借双方通过在拆借市场上的交易,形成的是一种短期资金的借贷关系,由头寸盈余者担当资金贷方,而头寸不足者担当借方。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活动的特点是交易量大、交易频繁、交易迅速完成、交易无担保以及交易双方免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费。这些特点使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能够敏感反映短期资金供求关系,形成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并影响着整个货币市场的利率。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产生同业拆借市场的国家是美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则是同业拆借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推动力量。

美国1913年通过的《联邦准备法》规定,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的会员银行必须按照存款余额计提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作为不生息的支付准备存入联邦储备银行,准备金数额不足将受到经济处罚。会员银行由于清算活动以及日常收付数额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些银行存款准备金多余,而有些银行则出现准备金不足。处罚条例的存在使得准备金不足的银行有了借入资金的需求,而准备金多余的银行也有贷出以获利的动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21年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了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之间的准备金头寸拆借,之后发展为同业拆借市场。

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建立在票据交换的基础上,由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后的差额需要轧平,因此头寸不足者向头寸多余者借入资金的活动频繁发生,便形成了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普遍强化了中央银行的作用,相继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时商业银行自身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要求也使得它们更多地参与同业拆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西方国家的同业拆借市场无论在交易规模、开放程度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拆借市场的参与者都不再仅限于本国的商业银行,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其中,这使得同业拆借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后来,外国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也被允许进入该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从而加大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开放程度;而各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基础利率的功能则对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拓宽了同业拆借市场的规模和范围,而且提供了套利机会,使隔夜LIBOR 和美国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紧密联系,形成了欧洲货币市场与各国国内货币市场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结构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决定对同业拆借的供应或需求。

商业银行是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成员,它既可以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也可以作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决定商业银行对资金是供给还是需求的因素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含义是商业银行对存款负债所持有的现金储备(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所需数额的部分。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中央银行制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数额都会产生影响。当商业银行的现金储备不足以支付法定存款准备金,或者超额准备金不足以应付流动性需要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短期资金,以弥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不足和补充必要的超额准备;反之,若商业银行存在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则可以通过在同业拆借市场贷出多余的资金,获得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放贷资金规模,也会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充当资金的需求者。拆借市场的存在对于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保持资产流动性有着重要作用。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银行等。这些机构在同业拆借市场里同样是既是短期资金的需求者,也是短期资金的供应者,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机构自身资金的状况。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资金盈余时,则可以贷出资金。由于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差异,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在方向和时间上也有所不同,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不仅增强了这些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它们完善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而且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交易中介机构是同业拆借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它们通过给拆借交易的双方充当媒介,获得一定的手续费收益。交易中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拆借市场及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中介业务的专业经纪商,如日本的短资公司;另一类则是非专门从事拆借市场中介业务的兼营机构,多由大的商业银行担当。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

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一般以1~2天最为常见,最短期的为隔夜拆借,这些时间很短的拆借,又被称作是头寸拆借,因为其拆借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借入者头寸资金的不足。其他还有拆借期限比较长的,如7天、14天、28天等,也有1个月、2个月、3个月期的,最长的可以达1年,但通常不会超过1年。时间较长的拆借又被称作同业借贷,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借入者的日常经营,以获得更多收益,如银行的短期放贷。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利率

同业拆借市场按有无中介机构参与可分为两种情况,即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并由此导致不同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方式。在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由交易双方通过直接协商确定;在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根据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过中介机构公开竞价或从中撮合而确定,当拆借利率确定后,拆借交易双方就只能是这一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

目前,国际货币市场上较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以下四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同业拆借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商业银行同业之间隔夜拆借资金形成的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是一个市场化利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属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及联邦货币政策委员会通常都会先设定一个联邦储备目标利率,联邦储备委员会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影响短期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实际的利率水平,使其接近由委员会制定的联邦储备目标利率。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即Londoninterbankofferedrate的缩写,是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相互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重要国际货币的利率。这些拆借利率是英国银行家协会(BritishBankersAssociation)根据其选定的银行在伦敦市场报出的营业日当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进行取样并平均计算而确定的伦敦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该基准利率在每个营业日都对外公布。拆借利率有拆出利率和拆入利率的区分,而一家银行的拆出利率,实际就是另一家银行的拆入利率。对于同一家银行来说,它对外公布的拆出利率应该高于拆入利率,其差价就是银行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