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杜佑评传
9079300000016

第16章 长吏生涯(6)

爱敬陂是一个曹魏以来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方圆百里人工湖渠系统。从梁肃作于贞元四年的《通爱敬陂水门记》可知,杜佑之前,杜亚还在任上时期,曾经利用冬闲时节动员人力,对这一湖渠系统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治理。梁肃在记中写道:“岁在戊辰,扬州牧杜公命新作西门,所以通水庸,致人利也,冬十有二月,土木之工告毕。”戊辰年即贞元四年。又,杜亚治理爱敬陂,当与一段时期以来,江淮地区气候变化,连年旱情严重有关。例如,统计《旧唐书·德宗纪》的记载,就可看到,贞元元年有“冬旱”,“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时关东大饥,赋调不入,由是国用益窘,关中饥民蒸蝗虫而食”,“谷价腾贵”,“五月,分命朝臣祷群神以祈雨,蝗自海而至,飞蔽天”,贞元六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七年,“扬、楚、滁、寿、沣等州旱”等记载。又《通鉴》记载:贞元八年秋七月,“河南、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

杜亚治理爱敬陂渠防的效果作用,梁肃前引文有一个总的介绍和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兹转引于下:

“当开元以前,京江岸于扬子,海潮内于邗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汤汤涣涣,无隘滞之环。其后江派南徙,波不及远,河流浸恶,日淤月填。若岁不雨则鞠为泥涂,舟戢陆沉,困于牛车,积臭含败,人中其气,为疾为病。长民者时兴人徒以时开凿,既费累钜万,或妨夺农功,殚财竭力,随导随塞,人不宽息,物不滋殖,百有余年矣。贞元初,公由秋官之贰出镇兹土。既下车,乃验图考地,谋新革故,相川原,度水势,自江都而西,循蜀岗之右,得其浸曰句城湖,又得其浸曰爱敬陂,方圆百里,支辅四集,盈而不流,决而可注。图以上闻,帝用嘉允。乃召工徒,修利旧防。

节以斗门,逦为长源,直截城隅,以灌河渠。水无羡溢,道不徊远,于是变浊为清,激浅为深,洁清潺澄,可灌可鉴,然后漕挽以兴,商旅以通,自北自南,泰然欢康。其夹堤之田,旱晒得其溉,霖潦得其归,化侥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野人诵曰,抚抚原田,自今以始,岁其丰年。都人诵曰:沔彼流水,我邦是纪,钟美不知。向非我公有先物之知,移俗之才,则遏能运可大之谋,蠲累世之弊,由旬朔之劳,致无疆之逸。宜乎人之永叹也如此。按,此陂塘本魏广陵郡太守陈登所设,时人爱其功,而敬其事,故以名之,谢文静成堰,又以召公之德为称。有魏以还,五百余载,不朽之绩,及公而三。皆在其邦,不其盛欤!水门之作,将以重成功,示长利,非登临游宴之为。”

爱敬陂水利工程及其完成,有益于淮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也对杜佑到任后继续抓农业,进一步抓水利,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杜佑的治理雷陂,以广灌溉,取得的成就也很显着。雷陂的主要问题当是因年久失修而面积减小,灌溉功能降低。杜佑治陂主要采取了两项针对性措施,一是开湖疏渠,扩大蓄水量,加强湖水的灌溉能力。二是兴建新渠,连接湖水与河流,扩大雷陂覆盖的灌溉面积。这两项措施对于雷陂水利的治理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权德舆作《杜公淮南遗爱碑并序》,特地提到这两件事,并做了这样的描述评价:“又潴雷陂,以溉穑地,逦引新渠,汇于河流。皆省工费而宏利泽。”其中的“皆省工费而宏利泽”一句则反映出,杜佑整治水利既关心效益,也关心成本,他对人力、物力的合理调配使用是很注意的。

治理沿海滩涂,变弃地为良田,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8世纪末的淮南沿海,海岸线已经在东退的进程中,沿长江入海口一带的滩涂荡地应在增多,开发这些滩涂荡地,对于扩大农田,发展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应该很有帮助。对于淮南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具有调整结构、引导方向的作用。

杜佑领导治理滩涂,开发良田,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史料缺乏记载,从权德舆《杜公淮南遗爱碑并序》反映的情况看,主要的治理措施,可能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垦殖。如权德舆在碑序里写道:

“初公之至也,岁丁骄阳,人有菜色,于是息浮费以悦之,蠲杂征以利之。夫家之税,有冒没者,免其罪以购之,废居之豪有委积者,盈其直以出之。濒海弃地,茭刍填淤,一夫之勤百亩,可获终古遗利。沛然嘉生,成于指顾,得以蕃殖。”

其中的息浮费、蠲杂征、对正税隐冒避税者“免其罪以购之”,以及“一夫之勤百亩”(可理解为允许多占滩涂田),就有点从税收、土地政策上鼓励引导、打造有利于垦殖开发的宽松环境的味道。

杜佑领导治理滩涂,应该说是有一定实际效果的。如前引权德舆的描述所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垦殖,淮南一些濒海地带的面貌就改观了,出现了“沛然嘉生,成于指顾,得以蕃殖”的景象。

其次是整顿军队管理,维护地方安定。《旧唐书》杜佑本传称:“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饰,四邻畏之。”权德舆《杜公淮南遗爱碑并序》称:“先是,营部未葺,菌仓未完,介夫半寓于仁祠,公聚或委于支郡。公乃虑材用,量事期,辑中权,规大壮,百堵皆作,三军宁宇。辕门言言,夏风眈眈,可以张射侯,可以容宴豆。爰居爰处,而武备修矣。巨廪崇构,晕飞云耸。缩以板干,积如京坻。得盖藏之宜,协出入之制。多黍多馀而礼节行矣。连营三十二,积谷五十万,工以悦使,人以乐成。”

再次,在整顿吏治的同时,选贤用能,广罗人才,加强淮南官吏队伍的管理力量。杜佑在当时以善用人而知名于朝,镇淮南期间招至幕府的人很多,其中如窦常、权德舆、段平仲、刘禹锡、符载、刘伯刍、杜兼、崔晕、崔膺、张士陵、穆赏、王鄂、罗饷、张万福等人,以后大多成为朝廷着名人物,多有建树。例如窦常,《全唐诗》附小传:“字中行,大历中及进士第。

隐居广陵之柳杨,着书二十年不出。后淮南节度杜佑辟为参谋。元和间为湖南判官,入为侍御史,转水部员外郎,出刺朗州、固陵、寻阳、临川四郡,入为国子祭酒致仕”。窦常入杜佑幕府的时间,由褚常言《窦常传》知为贞元十四年。常弟窦痒亦有《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诗》记其事。权德舆,在《杜佑墓志铭序》中称“德舆常忝府辟,晚联公座”,可知曾在杜佑幕府任职。又,权德舆在此墓志铭序中还称赞杜佑“凡推彀之士,由(佑)幕廷而奋迅者近于百辈,将相之职、左右曹台以至列藩二千石,不可胜书”。在镇15年,接纳推出人才“近百辈”,加强了地方管理队伍,也有利于朝廷的人才选拔培养,杜佑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成绩突出。刘禹锡,前已提及,贞元九年及第,贞元十二年父刘绪病卒,当因治父丧去扬州见到杜佑,已有职务聘用方面的考虑。三年后丧除,于贞元十六年为佑正式聘用,先辟为徐、泗掌书记,数月后再辟为淮南府掌书记。穆赏,由符载《杜佑写真赞》知曾为佑淮南幕府从事。又如杜兼,为唐初宰相杜正伦五世孙,及进士第,贞元中在杜佑管内任濠州留后、州刺史,以后杜佑为相时,也得到了杜佑的荐用。《旧唐书》杜兼本传:元和初,入为刑部、吏部郎中、给事中、河南少尹、尹等,“皆杜佑在相为所借护也。元和四年卒于官”(前曾提及,兼有藏书亦万卷之多)。又如罗珦,着名文人徐浩之甥,“早孤贫,笃志好学”、“宏厚有局度,辩论通史事”,“擢庐州刺史。民间病者,舍医药,蹈淫祀,饷下令止之。修学官,政教简易,有芝草、白雀,淮南节度使杜佑上治状,赐金紫服。再迁京兆尹”。

在诸多先后在杜佑使府做过事的幕僚中,最为着名的还要算是跟随杜佑多年的刘禹锡。刘禹锡与杜佑的关系,我们后面再讨论,这里不赘。

不过,在用人管理上,杜佑由于性格所致,“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杵”,也有不足的一面,即对待部下比较宽松,由此有部下争权的事情发生。《新唐书》本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佑)宽假僚佐,故南宫樽、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旧唐书》本传作“并窜于岭外”)。

又,说到杜佑在淮南选贤用能,广罗人才,有一件事,即史称当时着名文人梁肃也曾在杜佑幕府做过掌书记,经今天学者戴伟华的考证指出属于误记,也应该在这里提一下。《新唐书·梁肃传》:“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萧复荐其材,授右拾遗修史,以母老不赴。杜佑辟淮南掌书记。”这里的“杜佑”,戴伟华指出当为“杜亚”之误。杜亚前已提到,兴元元年至贞元五年为淮南节度使,五年十月为窦觎所代(窦觎旋又于十二月为杜佑所代)。梁肃任职淮南的最后两年,戴伟华据崔元翰的《梁君(肃)墓志》、肃本人的《中和节奉陪杜尚书宴集序》(作于贞元五年二月第一个中和节),以及《通爱敬陂水门记》(作于四年十二月)等表文,指出是在贞元四年、五年,而这两年的淮南节度使,是杜亚而不是杜佑。崔元翰《梁君墓志》所谓肃贞元五年应调入朝,表明杜佑还没上任,梁肃已经离开淮南了。杜佑与梁肃之间似乎没有过统属关系,因此《新唐书》作者说梁肃曾为杜佑辟为掌书记,当属于误记。

戴文的考证很有力,澄清了一段事实。因涉及杜佑领淮南期间的用人问题,这里提一下。

在杜佑的治理下,淮南道境内社会治安稳定、道路通畅、经济发展,与长江上游的剑南道、中游的襄、鄂、湖南观察使等道一起,成为后期唐廷维持统治的重要经济支柱地区之一。

后来宪宗时期朝廷有力量平淮西、讨河朔,一度统一藩镇于中央控制之下,出现元和中兴的局面,应该说淮南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支持,在里面也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权德舆作《杜公淮南遗爱碑并序》,对杜佑之治淮南有这样的评价:

“惟公镇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训,勤身急病,视阖境如枨之内,抚编人有父母之爱。因其习俗而均安之,识其惨舒而导利之。”

复次是与陆贽相配合,整顿江淮粮运,建立和籴制度。

但是,杜佑治淮南,政治经济管理上皆有成绩,军事指挥上却不太在行。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军乱,不纳朝廷派去的行军司马韦夏卿,上表请立张建封子张愔为留后。德宗不同意徐州兵擅自做主受代,决定以武力镇压。这年五月,德宗诏令杜佑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徐、泗军事,前往徐州讨伐。杜佑虽然做了水陆军事准备,却因不善于应变而出师不利,未能取得胜利。

六月,朝廷不得不同意徐州兵的请求,任命张愔为徐州留后。

是役,杜佑在出行之前信心很足,他在刘禹锡代拟的上德宗《请赴行营表》里表态道:“臣再授兵符,夙参军幕,被坚执锐。

虽未经于戎行,受制代谋,亦尝习于事业。自忝藩翰,属时清平,无施汗马之劳,但咏藁弓之什。今则幸遇殊奖,委之专征,以身率先,是臣素志。况闻徐州士众,本无叛心,仓促之间,危疑至此。臣请自临疆场,亲领纪纲,裂帛系书,喻其祸福。椎牛飨士,养以威声。冀宣皇风,熙兹蠢类,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宏安反侧之徒,革面浚心,期乎不日。其扬州留后务,请《全唐文》四九六权德舆《杜公淮南遗爱碑并序》。

令行军司马路应权知。”但出行后,顾忌境内安全不敢全力以赴,首战失利即驻兵不进,致使朝廷这次徐州讨伐战役以军事失败告终。《新唐书》杜佑本传记其事:“佑具战舰,遣属将孟准渡淮击徐,不克,引还。佑于出师应变非所长,因固境不敢进,乃诏授张愔徐州节度使,析濠、泗二州隶淮南。”《旧唐书·德宗纪》记为:“六月丙午,郓州李师古、淮南杜佑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以前虢州参军张愔起复骁卫将军,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本州团练使,知徐州留后。”又《新唐书》卷一五八《张愔传》:“始以荫补虢州参军事。建封卒,府佐郑通诚者摄留事,畏其军乱,因浙西戍兵过徐,谋引以为援,举军怒,斧库取兵,环府大噪,杀郑通诚及大将数人,乃表于朝,请愔为留后。假旄节,帝不许,披濠、泗隶淮南,诏杜佑讨徐乱。泗州刺史张丕以兵攻埇桥,与徐军战,丕大败。帝未有以制,乃授愔右骁卫将军、徐州刺史,知留后。

以丕为泗州留后,杜兼为濠州留后,俄进愔武宁军节度使。元和初,以疾求代,召为工部尚书,以王绍节度武宁,还壕、泗隶徐(该年愔卒,共治徐七年)”。权德舆《杜公淮南遗爱碑》记其事:“(佑)俄以左揆,竟参大政,加徐、泗、濠等州节度使。先皇帝在宥天下,推恩彭城,顾怀旧劳,复命其嗣,使得以州师建节,而公以二郡进律。”

不过,杜佑坐镇淮南期间,唐廷河南江北的汴、徐、蔡、扬等几个战略要地节度使管辖区,可以说最稳定的、发展最好的还是杜佑所在的淮南道地区。以后杜佑入朝为相,在上表谦让淮南道将吏百姓所立去思碑时,曾总结这段治淮经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