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王鸿谟自诊祛病法
849200000002

第2章 察颜观色保健康 (2)

在正常的气色中,无论哪种气,都以“有胃气”、“有神”最为重要。

正常的“气”体现在面色上的特点是明亮、润泽、含蓄。面色明亮是体内“脏腑之气”充足的表现,面色润泽是精血津液充足的象征。所以一个人面色明亮润泽,就代表其体内精气充足。精气充足了,就不会生病,即使有病也比较轻微。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凡是病色明亮润泽的,预后一般都比较好。

面色含蓄是指面色微黄、隐约含蓄而不暴露。饮食水谷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保证,饮食依靠脾胃消化吸收,人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面色含蓄的人有胃气。

无论颜面五官显现什么气色,只要面色微黄、隐约含蓄而不暴露,就是正常状态。中医形象地形容面色应该像用薄纱包裹一样含蓄朦胧,不可过于明显而暴露在外。一个得了病的人,只要面色还是显现微黄、明亮润泽、隐约含蓄而不暴露,就是有胃气的,就有希望恢复正常。

年龄、地域不同,面色亦有别

我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将女性一生以七年为一个生理阶段,男性一生以八年为一个生理阶段。我的一项课题是研究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大城市男性、女性的面色变化规律。我利用色差计测量面色,用红外热像仪测量面温,用神经网络制作色诊模型。用这些高新科技方法对人进行测量,发现人的面色变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黄帝内经》的年龄划分是吻合的。

通过严格测试和统计,我发现女性一生的面色的确是以七年为一个周期变化的,而且女性从盛到衰的转变年龄,面色从好到坏的转变时间,确实发生在五七三十五岁。男性则以八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从盛转衰的转变年龄则发生在五八四十岁。

下面是中国四大城市男性、女性面色光泽度检测的柱状示意图。

上图是调查男性、女性面色光泽度的对比,光泽度越高说明面色越亮,光泽度越低说明面色越暗。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重庆(成都)人的面色最亮、最白、最嫩。这跟重庆(成都)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因为重庆(成都)多雾多雨,过去重庆叫做雾都,日光照射很少,对人体皮肤的损伤就小,所以面色又白又嫩。四大城市中最差的面色是广州的男性和女性,因为广州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四个城市之中,广州的日照时间最长,日光里面紫外线A和紫外线B对面色的影响最为强烈,所以广州人的面色又黄又暗。北京和上海介于两者之间,但是北京人的面色比上海人的偏白,而上海人的面色偏红,这是由于上海人比较注重营养的缘故。

从下面的柱状示意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红光的不同。

人的面色比较红,这种红色是血色的显现。人的面色中的红色基本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血液里面血红蛋白的颜色,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个因素是人脸上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襻开放的数目不同,如两颊毛细血管襻开放得多,于是两颊就偏红,而下颏、前额毛细血管襻开放得少,尽管血红蛋白相同,但是不如两颊红。

广州人尽管受到日光照射的影响,但是出于人体的保护机制,毛细血管襻开放较少,人的面色红光反而少。

下面的柱状图是黄光检测结果。

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黄皮肤的人,不一定黄光都强。

从黄光来分析,上海人的黄光最低。这是因为,我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意识地在上海选择室内工作的白领女性。而重庆、广州、北京则各个职业的人都选,我们可以看到广州人的黄光是最突出的,北京人的黄色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

除了年龄变色,还有“地域变色”,如上图所示的重庆(成都)人的面色又白、又嫩、又亮,广州人的面色又黄、又老、又暗。为了能够验证地域变色差异,男性面色实测对象没有选择重庆,我选择了距离重庆几百公里的成都。按道理来说,这两个城市应当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但是实验结果是:成都的男性也是全国男性中面色最白、最嫩的,因为成都和重庆都位于四川盆地,雨雾较多、日光较少。这说明地域变色主要通过日光照射而实现。所以我们在色诊的时候,既要掌握良好的方法,又要考虑时间、年龄、籍贯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了解真正的脸色。

“笑不露齿”更能保持青春美丽

爱美的女性朋友,要注意几点保持青春美丽的窍门。

第一点是避免日光。日光的照射不但对女性有影响,对男性同样有影响。日光对面色的伤害是很严重的,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接触日光。如果必须在强光下外出的话,要打能够防紫外线的遮阳伞,这样确实能够保护自己。

第二点是要注意从年轻的时候表情就不要过于丰富。笑的时候要微笑不要大笑。古人说“笑不露齿”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表情肌收缩越频繁,脸上的皱纹出现得越早。为什么我们的眼尾纹最先出现,就是因为眼睛每天在不停地开合,而且我们笑的时候挤眼,愤怒的时候瞪眼,哭的时候流泪,流泪又把化妆品和护肤品都给冲掉了。嘴唇周围的皱纹、鼻子周围的皱纹都和我们表情丰富与否有密切关系。所以爱美的女性,要想皱纹出现得晚点,就要注意控制表情。

最后,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从14~28岁这一段美妙的时光,这一段时光是人的一生中红光和黄光最少,面色最白、最嫩、最亮的时期,所以我们管这个年龄阶段叫做“花季”,我们管这个阶段的少女少男叫做“靓女”、“俊男”。这一段时间大家也要表情适度,避免日光,保持自己亮丽的称号。

而对男性来说,除了以上两点,最大的问题和干扰可能还是情绪的问题。过去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所有男性都想要做强者,特别是面对女性的时候,自己身负一种保护、关爱的责任,因此多么艰难困苦都不愿意表露出来,闷在心里,本来男性的脾气就比较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肝气不舒。所以男性更应关注自己的情绪。

病色——疾病的征兆和警示

白、黄、红、青、黑五种病色往往由一定性质的病证所引起。中医把五色与五脏关系归纳如下:青主肝病,红主心病,白主肺病,黄主脾病,黑主肾病。这是不同病色反映特定脏腑病变的规律。

六大特点辨别病色

我们的脸色可能随着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时间变化而变化,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有些轻微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不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而是正常的客色或变色。如果脸色不随着时间、季节发生变化,那才是不正常的。而疾病引起的脸色变化,就是病色,它既不同于主色,也不同于客色,更不同于变色。它是疾病的征兆,也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改变,还可以提示我们身体的康复。

病色受到历代中医的重视和关注,是色诊最重要的依据。病色也是我们最重视的。

我们黄种人正常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而且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尽管每个人的主色都有区别,但从总体来看,红色和黄色都有各自固定的分布区域、一定的交界规律和限度。常色会随着季节气候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客色,还会随着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色。

病色的特征就是气色的异常。气色改常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六种。

第一种是气色太过,通俗地说就是面色“变得太深”了。正常面色的主要颜色由红色和黄色构成,当红色和黄色加深了,或者是红色和黄色中的一种颜色加深了的时候,就是气色太过了,这一般是由于患有实证,邪气强盛所致。

第二种是气色不及,也就是面色“变得太浅”了,达不到正常的限度。比如红色太浅了,或者是黄色太浅了,或者是两种颜色都太浅了,这就是气色不及。气色不及一般是由于患有虚证,正气不足而导致的。

第三种是一色独显。正常颜面五官的气色为红黄隐隐,健康时的主色由红色和黄色按照一定比例构成,如果患病以后红色或黄色中的一种颜色完全消失,只剩下另一种颜色仍然保留在面部,而且非常突出、明显,称为一色独显。一色独显就是病色。一色独显中的“一色”是与主色相比较而言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患病之前的主色具备红、黄两种颜色,现在只剩下其中的一种;二是剩下的颜色显得非常突出。依据这样的条件,如果主色本来就只有一种颜色,如黄色,或者一种颜色并不突出、明显,都不能称为一色独显,也就不是病色。在黄种人群中,特别是在中老年黄种人群中,黄色明显的情况尤为常见,但并不一定是病色。

第四种是特色显现。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一般没有其他的颜色,如青色、黑色等掺杂其间。如果在颜面五官上出现了正常时不应该显现的颜色,如白色、青色、黑色等,这些不应该存在而现在显现在颜面五官上的特殊颜色就是病色。当然,具体什么是“特色”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大多数黄种人的主色偏黄,但黄种人的主色相互之间差异很大,三岁之前的儿童和很多妇女主色原本就比较白,或者红白隐隐,白里透红、红里透白,那么,这种白色的显现并非病色。这时,为了分辨原来的面色,可以采用“三对照”方法。

第五种是色不应时。我们的面色会随季节气候的改变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春季略青、夏季略红、秋季略黄、冬季略灰,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客色。如果颜面五官的气色没有按照这种既定的规律发生变化,而是呈现出违背常规的颜色,或者虽然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但是要么太过要么不及,都称为色不应时,这也是病色的常见形式。

第六种是色不应位。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红中有黄、黄中有红,两种颜色比例适当、各有主次、各居其位。一般人由于颧颊部位的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毛细血管襻开放的数目又比较多,所以多数人颧颊部位的红色比较明显;而黄色则显现在颜面五官的其他部位,红色和黄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而是逐渐移行混合,再逐渐转换。特别在妇女或青少年人群中,这一特点最为明显。无论红色或黄色,如果出现在本来不应该出现的部位,这时显现的面色就是病色。

只要具备上述六种特征之一,便可以判断为病色。

青黑多痛,黄赤多热,白多寒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色彩十分丰富。我国古代中医学家根据中医理论和传统经验,将病人面部显现的颜色分为白、黄、赤、青、黑五种,作为基本色,色诊也因此被称为“五色诊”。由于面色变化一般非常轻微,所以又称为“五色微诊”。

在五色之中,黑色、白色以及黑白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主要是明暗变化,是非彩色系列。黄色、赤色、青色是三原色,是彩色视觉的基础。五色结合,可以高度概括彩色视觉和非彩色视觉,能够组合演变出无穷无尽的颜色,简洁明了,要而不繁。在两千多年以前创造的中医色诊体系,反映出我们祖先极其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古代中医学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了不同病色可以反映不同病证的客观规律,认为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往往由一定性质的病证所引起,并把病色与病证的关系归纳为:青黑多痛、黄赤多热,白多寒。

中医又把五色与五脏的关系归纳为:青主肝病,赤主心病,白主肺病,黄主脾病,黑主肾病。这是不同病色反映特定脏腑病变的规律。

病色既主不同的病证,又主不同的脏腑病。实际色诊的时候,必须把这两种规律结合起来。此外,病色还有判断预后转归甚至预期生死的作用,可以根据病色推测疾病痊愈或者死亡的时间。

疾病发生之后,由于具体病情有所不同,病色的显现有不同的层次,病色还有不同的显现形式,有的显现在颜面五官,有的只显现在颜面五官的某个特定的部位,有的显现范围较小呈点状,有的显现范围略大呈片状,有的范围更大呈区域状,而且颜色显现的形状也基本随着病情变化,“方圆大小,各如其色形”。

一般来说,如果疾病范围比较广泛、邪气弥漫在全身,或者病情影响到全身,病色就会显现在整个面部;反之,就会局限在面部某一小块地方。当病人颜面五官整体呈现出一种、两种甚至多种病色,我们就称其为满面病色。满面病色是我们生活中出现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现的病色。

色诊入门:察颜观色,见微知著

在自然光线之下,远望的具体距离是十步以外,大约相当于七米或者两丈以外,平时必须逐渐建立起这一距离的实际感觉。不要急急走近对方,必须首先远望他的面部气色。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自然会对满面气色形成深切体会。

间接日光,柔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