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项目都有导入期,在开始真正实现赢利之前,所需投入往往远大于最初预想。创业者必须有足够资金确保能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做到这一点,前期无论投入多少,都将有去无回,石沉大海。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更易被创业者忽略,甚至不少令人艳羡的老板都难逃覆辙。有很多朋友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就 2万~ 3万元,按夫妻二人同时上班进行计算,年家庭收入在 5万~ 6万之间,虽然居于二三线城市或者是县城,消费水平相对要低得多,但总是感觉手头紧张,一月之中人情往来稍微多些,经济上便捉襟见肘。同时,不时看到左右邻居、亲朋故旧当中谁谁谁又买了房、添了车、换了家电,到海南旅游了一趟,心里不免上下翻腾,隐隐作痛。虽有攀比之想,无奈囊中羞涩,自然少不了眼睛红红,胸中发堵,反省几日。更有人到中年之辈,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看病,小孩上学,月月房贷,物业水电,压得喘不过气来。看看周遭人中,原来脑子没有自己好,学习比自己差,家庭背景相当一般,倒也有几个比自己发展得好,现在顺风顺水,手头阔绰,出入宝马香车的。于是最终狠一狠心,选择了一个项目,开始了创业历程。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项目看上去不打眼,但当你真的去运作时,发现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并不低。就拿开家服装店来说,小的县城一年房租 1万~ 3万,二三线城市一年 4万~ 8万,一线城市稍好一点的地段得 10万以上;简单装修 2万~ 3万,水电暖气物业费 5000~ 8000元,如果雇人经营还得加上近 2万的费用。即使成本再低,当年需要的投入也不会低于 3万元。这还没有考虑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以及可能面临的房租暴涨等因素在内。
对很多有钱人来说,3万~ 5万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对并没有多少积蓄的工薪阶层而言,这基本相当于他们个人或者家庭一年的收入。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在进行创业之前都面临资金短缺,不得不向亲朋好处四处拆借。他们的预算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平衡上的,需要当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第二年能够回本。换言之,大多数人的创业,在财务上只能允许当年就获得成功,支撑不了更长的导入周期。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初次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盲目乐观,认为当年就能打开局面,至多一年半的时间,因而在资金上没有更多的准备。按照项目运作规律,即使前期构想得再好,项目再切合实际,考虑得再周密细致,项目和市场之间的磨合也不可避免,导入期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更长的导入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需要追加更多的资金,否则,原有的投入就成了沉没成本。此时此刻,这些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钱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当然,从项目运营角度来看,钱多有钱多的运作模式,钱少有钱少的操作方法。如果可动用的资金本来就非常有限,却非要玩一个大手笔,无疑是自讨苦吃。有个朋友在中关村卖显示器,几年下来,备感竞争激烈,疲惫不堪,就想转行改做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小杂粮,认为该领域前途甚广。他准备投入 50万资金,在位于自己居住的北京海淀某高档小区租一商铺运作此事,走节日礼品市场。商铺房租一年下来就达 14万,这位朋友还想进入连锁超市网络,以实现销量上的快速增长。本人听后笑了笑说,如果换成我,绝对不会这样操作,每个超市都要进场费、上架费和促销费,而且都有账期,需要自己垫付大量资金。
50多万看上去数目还可以,倘若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什么还都没有做,钱就已经枯竭,没等产生任何效果就弹尽粮绝了。C君,经销韩国某世界 500强企业产品十多年,年营业额达 7000多万,在北方同行内很有名气。2008年年底,厂家以经销协议到期为由,终止了其代理资格,该君不得不选择新的项目。经过一番详细考察、调研和论证,最后决定选择某新型汽车保养类产品,自己认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听朋友讲起此事,就摇摇头说,尽管选择的方向很好,但 C君的项目很难做起来。他只有几百万资金,这样的项目导入期的投入至少需要 3000万,两年内恐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项目未见成效弹药就已打完。最终这个项目运作了不到一年,就由于资金上的原因草草收场。投入泥牛入海不说,历经十年苦心打造出来的非常专业的一个团队也被迫解散。
现实中,创业失败者常常被指责为是做事浮躁,未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这些批评自有其合理之处,但更多时候未必是他们自己不想坚持,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坚持,不得不选择放弃,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和无奈。对项目而言,资金犹如人体中的血液,要么能够自己实现造血,以战养战;要么需要外界不断输血以维持生命。如果血液消耗过大,自身造血能力没有恢复,同时外界输血无法继续,单靠坚定的毅力,想活下去很难。资金犹如行军打仗中的粮草,在获得大批战利品之前,皆须自己解决。即使指挥官自己可以忍冻挨饿,下面的士兵也不太可能长期跟你遭罪。即使士兵可以,马匹也不可以。在选择项目及其运作方式之时,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固然重要,但在资金和时间上必须留出一定余地,作好打游击和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创业和打仗另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是“剩者为王”,而非“胜者为王”。无论多么艰难曲折,只要坚持到最后,你就是实至名归的成功者,前提是手中的资金能保证你等到“解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