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8293900000018

第18章 彰显社会责任的电视报道(3)

2003年4月29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全国首台号召全民抗击“非典”的大型直播晚会《万众一心抗“非典”》,创作了国内第一首抗击“非典”的新歌《一路同行》,晚会筹备仅用了一天时间,现场募集了现金5000多万元和价值2000多万元的物品,在首都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直接支援了抗击“非典”的斗争。这台晚会的导演回忆那段特殊的经历时说:

“非典”来时,我们提出做台晚会,市里很支持,当时“非典”是怎么回事,大家不太清楚,市民也很害怕,街上行人也很少,我们做这台晚会是为了给大家树立信心。

这台晚会的确很特殊,第一,我们策划的时间很短就推出了。由于当时“非典”病因不详,危险又很大,我们策划时大家都戴着口罩,可是拍摄的过程中,环节太多,一急起来,口罩又忘戴了。第二,其它晚会,台上演员演,台下有观众看,这台晚会怕“非典”传播扩散,台上演员演,台下是没有观众看的,对面都是椅子,就是给下面的椅子演,电视直播出去给观众看,尽管如此,演员们精神非常饱满,热情特别高,一听说电视台要拍一台抗“非典”晚会,没有畏缩的,大伙儿都来了。第三,过去大家见了面都是握一握手,这回倒好大家全都是拱手作揖说“你好,保重!”为什么这样?怕“非典”扩散呗!就这样,晚会拍得非常成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电视台立即播出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第二天,迅速推出60分钟大型直播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面报道了全国万众一心抢险救灾的进展情况。当天上午,北京电视台有几名记者刚好完成北京奥运会珠穆朗玛峰火炬传递报道任务,准备从拉萨取道成都返回北京。当他们听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不顾疲劳和高原反应,在成都双流机场给台内打来电话,主动请缨,携带直播设备,立即转赴地震灾区,投入抗震救灾报道。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北川县城的媒体记者,他们以最快速度传送和播发了中外媒体中第一条关于北川中学的电视现场报道。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北京电视台的新闻直播小组陆续到达四川绵阳、理县、江油等重灾区,及时发回前线军民抗震救灾的最新消息,满足首都观众的需要。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北京电视台有300多名记者和技术人员,到达灾区,开展电视采访和报道工作。

当时,北京电视台有几位四川籍的年轻记者正在家乡探亲,地震发生后,他们顾不上受伤的亲人和遇难的朋友,从绵阳一路采访到什邡,拍摄了大量镜头。有两名年轻女记者随二炮救援官兵进入重灾区北川采访,一天之内走了60里山路,身上的衣服被岩石荆棘磨破了,没有衣服换,战士们拿出自己的训练服给她们穿上,晚上没地方睡觉,她们同战士们挤在一个帐篷里同吃同住,坚持完成报道任务。另外有一位女记者,地震发生时,正在重庆老家休产假,孩子还在哺乳期。地震后,重庆成为接收伤病员最多的城市之一,她在一个人的情况下,自己联系了摄像人员,到各医院拍摄了大量感人的事迹,想尽办法将图像传送到北京电视台。

从5月19日开始,北京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从每天1小时延长到每天8小时。通过这个节目,北京电视台利用SNG卫星直播设备与四川灾区对接不断进行现场采访和直播报道;与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连线互传新闻节目;邀请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总到演播室为灾区捐款献爱心,表达国际社会对中国灾情的关注;大量发表短评,如《让我们记着这个日子》、《爱让我们站在一起》、《危难时刻写大爱》、《用抗震凝聚的精神力量建设国家》等,彰显了媒体的影响力。5月19日,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哀悼日,北京电视台派出十多名记者组,记录了首都群众的默哀仪式,播出了《中国力量》、《首都永远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四川——我们仍将前进》等新闻特写,鼓舞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5月29日,北京电视台成功直播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首都青少年爱心慈善晚会》;6月4日,圆满完成了北京援助四川灾区首批过渡房入住电视直播,并且在四川建立了“北京电视台驻什邡前指工作站”,继续报道首都对灾区的援建工作。

5月20日,北京电视台记者从灾区发回一条消息,记者在绿色的稻田里采访了灾区干活的农民,这是电视媒体上第一次出现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的现场报道,它预示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在全国性的抗震救灾后,又焕发了生机。

四、社会进步法制节目受青睐

在北京人的记忆中,过去观众爱看的电视节目大都集中在晚上,人们中午很少看电视。到了20世纪末,这个习惯被打破了,人们中午也开始定时定点地看起电视来了。主要原因是,1999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中午12:40推出了一档《今日说法》的专题节目,每天通过报道一个案件,介绍破案经过,采访当事人,专家评述的方式,普及法律,促进法治;同年12月27日,北京电视台又将原有的《热线律师》、《钟鼓楼》、《庭审纪实》三个法制节目进行整合,推出了日播栏目《法治进行时》,下设《现场目击》、《法治热线》、《现场交锋》、《法治纪事》、《现场提示》、《法网追踪》、《治安播报》节目板块,每天中午12:00播出,坚持正面报道、民生视角、本土内容、现场追踪拍摄和独家新闻特色。这两档节目很快吸引了北京观众的视线,受到大众青睐,甚至还有不少人,每天中午端着饭碗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

《法治进行时》带有很强的新闻性和纪实性。栏目创办者在最初的实践中就明确认识到,要办不同凡响的法制节目,不能沿袭法制节目正襟危坐的播报老路,必须在新闻性和纪实性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使节目有“进行时”的感觉,节目才能“进行”下去。

节目创办初期,人员比较少,《法治进行时》栏目主要依靠北京市政法委系统的支持,及时报道首都治安的最新情况,协助公安系统通缉罪犯和发布案件信息,请广大群众帮助提供破案线索,反映北京政法战线情况,做的是一种“公安”新闻。正是这个过程使《法治进行时》的记者们同首都公安干警、司法人员朝夕相处,相互配合,深度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获得了大量独家新闻报道题材,占据了首都法治节目独家报道的优势。

有资料显示,《法治进行时》90%以上的报道内容属于独家报道。但是,这个栏目的记者们知道,信息资源的占有,并不是节目受观众喜爱和创名牌栏目的唯一要素,节目要让观众喜爱,首先要深入生活,贴近百姓。为此,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在报道中坚持做民生内容,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围绕百姓生活,办活法治节目;坚持做本地题材,主要报道发生在首都十八区县的事,培养观众的乡土认同感;坚持现场拍摄,不仅使观众看到法制建设的过程,而且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很快使《法治进行时》成为首都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

1999年底《法治进行时》开播时,它所在的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北京电视台-3)中午12:00-12:30时段的收视率仅有0.2%-0.3%,可谓收视的一片荒地。而这个栏目开播3个月后,收视率提升到1%;6个月后,收视率提升到5%;2004年收视率达到8%,已进入全国收视排行榜的前20名;2005年后,平均收视率稳定在10%以上,最高达到15.9%,平均占有率最高达到56%,开辟了北京地区午间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

从2005年起至今,《法治进行时》的广告签约每年都在一亿元以上,是当时全国午间节目中,唯一一档创收上亿元的电视栏目,创造了全国电视节目广告收入的一项奇迹。

通过实行精品战略,《法治进行时》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这个栏目曾3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法制节目一等奖,3次获得全国金剑奖一等奖,3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创优十佳栏目奖,首届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栏目、全国普法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