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8208600000034

第34章 藏与露(3)

其实,不管多难的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曾这样说:“在问题面前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不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种是不停地为自己的无能而辩解。”这正是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

那些在企业中受到领导重视的员工,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寻找借口,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如果遇到点什么问题就一味退缩,那就会失去领导的信任。

陈丹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她毕业后进入一家出版公司做客服。

刚入职的那几天,由于陈丹充满活力,很多同事都喜欢与她交往。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开始慢慢疏远她了。原来,陈丹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喜欢为自己寻找借口。

有一次,领导安排陈丹去清华大学送一些资料。她需要前后跑三个地方,才能把资料送完。可是,陈丹很快就抱着资料返回了公司。领导问她为什么没把资料送出去,陈丹说:“清华大学太大了,我在校园里面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地方。我一想,既然找不到地方,干脆回公司算了。”

听她这么说,领导非常生气,他压着火对陈丹说:“这三个地方并不难找,你打听一下应该很容易找到,怎么去了一下午,连地方都没找到啊?”

听了这话,陈丹急忙为自己辩解说:“我确实在学校的传达问了一下,可人家也不知道。如果你不信,可以去问传达室的人。”

领导更生气了,他说:“我问传达室的人有什么意义?我让你去送点资料,你跑了半天都没办好,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工作的。”

回到办公室,好心的同事提醒陈丹说:“你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然后再去送一趟。”

陈丹生气地说:“我都说过了,根本找不到地方。反正我已经尽力了。这些资料谁爱送谁送,反正我不管了。”

此时,领导正好站在办公室门口,陈丹的话全让他听在了耳朵里。他实在忍不住了,第二天就解决了陈丹。

故事中的陈丹就是一个不懂得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只会自己寻找借口。通过她的故事可以看出,那些只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最后除了失去领导的信任之外,还有可能因此而丢掉了工作。

从表面上看,一名员工喜欢找借口,受到损失的是企业,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真正伤害最大的恰恰是这些喜欢找借口的人。这些人喜欢用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败和不足,最后却不得不为因自己的无能而造成的重大损失买单。

日本零售巨大头荣公司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年轻人刚进公司不久,被领导同时派到一家连锁店做销售员。有一天,这家店在清查账目时发现要要交纳的营业税比以前高了好多,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两个年轻人负责的店面将营业额后面多打了一个零。经理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恼火,他把这两个年轻人叫进自己的办公室。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经过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两个年轻人分别开口了。其中一个人解释说自己刚进公司时间不长,工作上有些紧张,不过这都是部门领导的错,他并没有告诉自己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另一位年轻人则并没有做太多解释,他对经理说这是自己的错,并愿意用两个月的工资来作为对公司的补偿和对自己错误的惩罚。同时,他还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走出经理的办公室,第一个说话的员工有些不解地问:“你也太傻了,两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了。我们刚入职不久,难免犯点错误,不用太放在心上的。”后者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从这之后,公司有好几次培训机会,经理都给了那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员工,而那位喜欢找借口听员工,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机会。于是,他终于坐不住了,主动找到经理,问他为什么从来不给自己机会,经理对他说:“一个事后找借口而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不值得团队的信任与培养。”

可见,只有那些敢于承担责任,从来不为自己寻找借口的员工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那些喜欢把责任推托到别人身上的员工,注定难以在企业中立足。

在管理者心中,最优秀的人才,往往是那些没有任何借口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一旦遇到需要承担责任时,他们往往会寻找出各式各样的借口,躲得很远。只有那些不找任何借口,一直埋头苦干的人,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事实证明,那些喜欢找借口的员工迟早会为自己的借口付出代价。勇敢地接受任务并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是成为优秀员工的不二选择。那些在企业中做出成绩的人,都是从来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纵观这些人的成功经历,其实就是一段用方法改变命运的奋斗史。

6.用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人

千万要记住,穿着打扮远没有你说什么重要,说什么没有你做什么重要。个人形象的树立关键取决于你做什么,怎么去做,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潘石屹(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生活中,很多拥有个人魅力的人总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发。其实,大凡有魅力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人格。要知道,人格是你魅力的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有了更多的精神上的追求。对“魅力”的认知和追求就是来自于高度的精神上的追求。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在企业中,能够受到同事的爱戴。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这其中,阿理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无疑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马云使终坚持,引进人才不能用金钱和利益来“引诱”,而是要依靠企业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去吸引,让人才自己靠过来。马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就是蔡崇信。他在他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用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人脉为阿里巴巴找到了投资,才使得阿里巴巴有了后来的发展。提及他是如何加入阿里巴巴的,就不得不从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马云的个人魅力说起了。

当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关于电子商务的理念得到国际国内一些投资集团关注的时候,蔡崇信正在InvestorAB集团担任香港区的副总裁,负责对亚洲的投资业务。阿里巴巴的理念让他很感兴趣,于是他打算亲自去阿里巴巴公司看个究竟。

蔡崇信进入阿里巴巴公司后,阿里巴巴的所有成员都非常高兴。因为蔡崇信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找一个理想的投资对象,而此时的阿里巴巴正需要资金。蔡崇信在阿里巴巴见到了令他吃惊的一幕:一个中居室的屋子,有20多个人在工作,桌上摆电脑,地上扔着床单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条件很艰苦,但蔡崇信从阿里巴巴员工的脸上看到了喜悦,能够感受到他们对阿里巴巴发自内心的热爱。

蔡崇信和马云见面后,两个人谈起了对电子商务未来的预想,马云向蔡崇信提起了自己做阿里巴巴的目的,以及自己对电子商务将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与马云的谈话,使蔡崇信对马云和阿里巴巴产生了浓厚兴趣。考察结束后,马云的梦想和个人魅力,阿里巴巴员工的执著都给蔡崇信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久后,出于对阿里巴巴充满快乐的文化和马云个人魅力的欣赏,蔡崇信从InvestorAB集团辞职加入了当时还处在成长期的阿里巴巴。他从此也由一个年收入几十万元的高级经理人,变成一个月薪只有500元的阿里巴巴人。这样的举动让马云很吃惊,也很感动。但蔡崇信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的太太对马云说:“如果不让他到你这里来,他会后悔一辈子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传奇故事在阿里巴巴数不胜数。有一次,马云受邀到哈佛大学演讲。他的幽默的话语讲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哈佛的MBA们打动了。演讲结束后,很多哈佛的精英对马云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他们纷纷走上前去让马云签名,与他合影。另外,还有35个MBA当场拦住马云,希望到他的企业去工作。

的确,马云的个人魅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其实是一位出名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IBM董事长路易斯·郭士纳在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谈到企业管理者个人魅力时这样说:“伟大的CEO会卷起他们的衣袖,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他们会身先士卒,而绝不是躲在员工的身后,指挥别人做事。”

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位拥有个人魅力的管理者呢?

(1)品格魅力

很多管理者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才是个人信用的基本条件。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拥有高尚的品格。拥有品格魅力的企业家,容易在下属心里产生影响力。可见,品格魅力是企业家在企业中树立威信的基础。

(2)善于激励

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教练,他要能激励员工士气,传授员工经验,解决员工问题。必要的时候,还要亲自上场,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这样一来,企业中的员工就会死心塌地跟着领导一起打拼。善于激励的管理者能通过自己的魅力,让所有员工受到感染,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远见卓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拥有远见卓识。因为你处在企业的领导岗位,就必须比其他人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在处理某些关键问题时要表现出别人没有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并迅速做出决策,把这些不确定因素转变成机会。这样的领导往往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和拥戴。

(4)超强的工作能力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拥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拥有超强的工作能力。当公司遇到重大危机,其他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管理者总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将危机化解。领导的决策能力和业务能力很强,员工不会的事情他会,员工做不了的工作他能做,自然能在员工中产生威信,他的个人魅力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

上面提到的这几点如果做到,就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个人魅力的管理者。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对企业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希望在企业中有所作为的管理者,都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