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8208600000016

第16章 退与进(3)

授权和委派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将职责内的任务交给别人去完成,并将相关权限和责任一同交给对方。领导者通过授权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去作更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可以锻炼下属,提高其工作能力,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成功授权有下面几个步骤:

(1)挑选恰当的人选

在选择授权对象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确信被授权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二是要给被授权人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满足这两点的人,才能放心地授权于他,让他去帮自己完成工作。

(2)明确交待任务

在授权的时候,要向被授权人把任务交待清楚。千万不能含糊其辞,以免让被授权人因误解而犯错。任务交待完后,还要进一步能过提问的方式来确定被授权人是否真的明白你的意图,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序进行。

(3)监控工作进度

当我们把工作授权给别人后,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与我们毫无关系了。我们需要不定期检查被授权人的工作进度。另外,还得把握好监控尺度,监控太严容易引发对方反感;监控太松则容易让对方丧失工作热情。

(4)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当被授权的人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我们需要及时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并鼓励他大胆创新。这样,一来能提升他的工作积极性,二来会增加他的信心。这样一来,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5)总结和评价

当被授权的人将工作完成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分析他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完成的效果好,则让他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如果完成的效果不好,则鼓励他吸取教训,下次别犯同样的错误。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像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我们能学会指派和授权,让其他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当我们把工作交给别人之后,一定要及时跟踪和检查,以确保对方按照我们的意图在工作。对工作进展的定期反馈,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一些小任务,我们至少要在任务完成前做两到三次检查,或让下属定期做工作汇报,以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于那些需要多人或多方合作的大项目,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随时跟踪检查,以避免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者,我们可以指派专门的负责人去检查工作,并让他提交进度报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王军是一家电器制造业的部门经理。有一次,他们厂里需要定制一大批零件,这件事情由王军全权负责。王军找到一家专业制造零件的厂家,把这项任务交由他们来完成。

由于王军和这家工厂之前合作过,所以对他们的产品很放心。他向对方说明要求和交货时间后,就再也没有过问这件事情了。结果,等到交货的时候,王军发现这批零件在规格上好几了问题。虽然这家零件制造厂声明会重做,并赔偿一定损失,但王军所在的公司正急需这批零件,工人由于零件不合格而不得不暂时停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跟踪检查工作对一家企业是多么重要。如果跟踪检查不到位,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

或许,有些人认为监督检查太费时费力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该费时费力的地方,千万不能去省。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如果怕费事而偷懒不去做,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工作,进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企业家要读的书,第一本就是政治学,高智商的企业家往往是政治链出问题。政治链出问题就是苦难生活的开始,工厂要破产。俄罗斯首富就不是资金链的问题,而是政治链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政治水准要提高,政治悟性要提高。

——严介和(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俗话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日语。”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在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谨慎为上,千万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慎言不仅能够让你体会到“沉默是金”的真正意义,还能让你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刻奥妙。很多时候,那些在领导面前左右逢源的人,说话总是恰到好处。他们懂得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也就是说,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李晓彬是一家国有企业接待办的经理。他在工作中兢兢兢业业,对领导惟命是从。可是,一向谨小慎微的他却在前天遭到了领导的一顿痛骂。难道是他不听话吗?不!不是他不听话,而是他太听话了。

原来,今年李晓彬所在的单位正在搞一项“提倡节俭”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公司的招待费用大幅压缩。李晓彬认真将这份“提倡节俭”的文件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他决心坚决执行公司号召。

那天,公司总经理宴请客人。接待工作由李晓彬全力负责。结果,李晓彬贯彻公司的文件精神,将每个人的用餐标准定为30元。做完这一切,李晓彬心中十分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么节俭,总经理一定会当众表扬自己。

结果,第二天总经理就把他叫进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通。李晓彬有些不服气地说:“不是公司规定的要节俭费用吗?我严格按照公司的文件标准执行,怎么反而还不对了呢?”

总经理长长出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小李啊,你要记住。有些事情只是说说而已。明白吗?仅仅是说说而已。”

李晓彬哪里知道,在职场上,有些事情是只能说不能做的。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能做还要说呢?”道理很简单,之所以要说,是迫于形势和环境的需要。但这些事情真要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甚至根本做不到。

任何一家公司,管理者都会因为某种原因定一些自己都不愿执行或根本做不到的制度来约束大家。但这些制度只是“工作需要”,千万不能当真。因为即使你当真了,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执行到位。

上面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有些事情只能说不能做。另外,我们还要清楚,在工作中,还有一些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赵姝是一家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年底,公司要召开全国图书经销商年会,总经理要亲处在会上发言。由于他工作繁忙,发言稿就交给赵姝撰写了。

赵姝接到这个任务后,先去编辑部了解今年的出版情况,然后又跑到发行部咨询今年的发行情况。最后,她将这些资料综合起来,忙了整整一周,终于完成了一份有质量的发言稿。总经理看完后频频点头,接着他又对赵殊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明年的计划,让赵姝也一并写在发言稿里。

赵姝又忙了三天,终于将发言稿整理好了。这份发言稿总经理从头到尾看完后,拍案叫绝,连声称赞赵姝文笔精练,思路清晰。

可是,一周后,总经理突然对赵姝说之前的发言稿不合格,要求她重新来写。

赵姝一听傻了眼,她疑惑地问:“这稿子前前后后写了两周,怎么突然要重新写啊?”总经理脸色很难看,不耐烦地说:“你当我的助理已经快一年了,怎么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你之前写的发言稿确实是好。可是,你到处张扬,许多同事都知道了我年会上的讲话内容,我如果还用原来的发言稿,公司的同事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我一个做老板的,公司发展规划居然让一个助理做主?”

这时,赵姝才恍然大悟,她连忙向总经理认错,并加班赶写出了一份不同的发言稿。经过这件事,赵殊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职场上,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出来的。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也犯过跟赵姝一样的错误。他们总是把本该属于领导的功劳据为己有,或将领导的计划公之于众。这样的行为自然让领导心中不快。要知道,工作中有些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有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尤其是对领导。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是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

(1)对影响领导人际关系的话要保密

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容易说出一些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说的话,比如会影响领导人际关系的话。作为领导心腹的公司职员一定要对这些话保密。

一天,一家公司发生了一起事故。经理立即宣布开会商议对策。当下属通知副经理时,副经理不高兴地说:“这个时候开什么会,乱弹琴。”

后来,经理问下属有没有通知副经理,并问副经理说了什么的时候,那位下属并没有把副经理的原话说出,只是模糊地回答道:“出了事故,领导心情也很沉重,没说什么。”就这样,一件矛盾就被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这位下属无疑是个聪明人,他巧妙的一句话,就把可能发生的矛盾化解了。试想,如果把领导在特定的条件下说的话,尤其是一些气话、过头话、牢骚话传来传去,那么后果一定是下属始料不及的。任何一位职场人士都要以此为戒。

(2)对领导的过失要保密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论哪个人,不可能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用得那么准确、完整,说漏嘴的,说“走火”的,无意中伤害别人的话,也是会有的。因此,作为公司职员,就不能把无意当有意,把偶尔当经常,把不该当回事的话传出去。比如,一位领导长期在基层工作,相对来讲对机关工作比较生疏。因此,其他领导往往称赞这位领导有实干精神。如果你从贬义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在议论这位领导只有基层工作经验,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或者说他只适应基层工作,不适应机关工作。因此,“说者无意”的一句话,如果“传者有心”,那肯定搞得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