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8019300000026

第26章 科学用药,中西医结合疗效好(2)

某些药具有损害胎儿以致堕胎的不良反应,所以妊娠胃肠病患者服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这些妊娠禁忌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者是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莪术、水蛭、麝香、三棱、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附子、枳实、大黄、干姜、肉桂等。以上所列举的药物中,很多都是胃肠病常用的,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对怀孕期间的胃肠病患者,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辨药论治。治疗胃肠病的中草药

山药别名怀山药、怀山、白山药、野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肾固精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脾虚带下、肺虚久咳、肾虚遗精、尿频、消渴多饮。《本草求真.“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

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

【服用指导】

食用山药一般无明显禁忌证,但因其有收敛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忌用。脾胃虚弱者进补可将山药、大枣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早、晚趁热食用。胃气上逆,呕吐不止,诸药不能下咽者可喝半夏山药粥:生山药30克(轧细),清半夏30克。将半夏温水洗净,煎取汤3杯,去渣,调入山药粉,再煎二三沸即可。用白糖调味,空腹食用。

黄芪别名东北黄芪、北芪、白芪、膜荚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心悸、头晕倦怠、自汗盗汗、纳差腹胀、久泻久痢、脱肛阴挺、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风湿痹痛、血痹麻木、水肿、消渴等。黄芪有“补气诸药之最”、“疮家圣药”等美称。其在胃肠病方面的应用,也甚广泛。《汤液本草.“黄芪,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本草正义.“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菌作用。黄芪建中汤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防止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还可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

【服用指导】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者,常用黄芪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气虚下陷、内脏下垂者,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消化性溃疡者,取黄芪、党参、乌贼骨、茯苳各12克,当归、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消化道出血者,可用黄芪、黄连等份,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30丸,米汤送服。

党参别名上党人参、黄参、中灵草。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用于气短心悸、体倦乏力、肺虚咳嗽、心烦口渴、内热消渴、食少便溏、慢性腹泻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所含皂苷、菊糖、微量生物碱、淀粉等对人体多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强壮作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性。有抗溃疡作用,能增加肠张力、调节胃运动,对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颇有效验。

【服用指导】

党参常与黄芪、白术、山药等配伍,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上消化道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也可配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等,效果更好。党参还能增强脾胃功能,用药时可配合白术、茯苳、甘草、陈皮水煎制成五味异功散服用(或与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薏苡仁、茯苳等配伍水煎,制成参苳白术散服用。但党参不能与藜芦同用。

白芷别名兴安白芷、走马芷、芳香、泽芬、香白芷。味辛,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消肿止痛、祛湿解毒等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不通、鼻渊、疮痈、泻痢带下、风寒湿痹等。白芷辛温,芳香燥烈,能燥湿升清、通窍止久泻、治呕吐,为疮家常用药。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服用指导】

经常便秘者可将白芷炒为末,每服10克,米饮入蜜少许,连进服。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可常用白芷泡茶饮用。取适量的白芷。放入杯中,倒入沸水,加盖闷5-10分钟,即可饮用。有活血排脓、祛风湿、生肌止痛之功效。

苍术别名茅苍术、北苍术、赤术、南苍术。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胜湿、升清明目等功效。用于胸腹胀满、脘胁疼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雀目夜盲、湿热下注之肢膝肿痛、黄白带下等。有剌激胃肠运动的作用,有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能增食欲、抗菌、抗病毒等。

【服用指导】

苍术可与厚朴、陈皮、甘草配伍,水煎1R,可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若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大便泄泻、小便短少者,可与厚朴、茯苳、泽泻等同用,水煎服。治小儿霍乱泄泻者,可与人参、木瓜配用,水煎服(若脾湿积久而成饮癖、胁痛、食减、味酸者,可单用为末,枣肉为丸,以燥湿健脾而化痰饮。但苍术忌胡荽、大蒜同用。

厚朴别名油朴、亦卜、重皮、淡伯。味苦、辛,性温。具有芳香化湿、行气除满、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等功效。用于湿阻中焦、气机滞塞、胸腹胀满、大便秘结、噫气吞酸、寒湿泻痢、痰饮喘咳等。厚朴芳香,为燥湿除满之要药,是胃肠病常用药之一。有广谱抗菌作用,含有多量芳香性挥发油,有祛风健胃的功效。

【服用指导】

厚朴内IR,煎汤,每次3-10克,或入丸、散。一般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者,可用厚朴与大黄、枳实,煎汤,制成厚朴三物汤。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水煎服,可消积导滞。脘腹胀满的患者,可用厚朴与苍术、陈皮等同用,水煎,温服。但孕妇忌1g厚朴。

石菖蒲别名香菖蒲、药菖蒲、水剑草、山菖蒲、菖蒲叶。味苦辛,性温。

具有芳香开窍、安神醒脑、和胃化湿等功效。用于痰浊蒙窍所致神志不清、癫痫、痰厥等以及风痰阻络所致语言謇塞、舌喑不语;也用于湿浊中阻所致胃气不和、胸腹满闷、脘腹胀痛、纳差呃逆、腹泻下痢、痈疽肿毒。其气味芳香,擅于化湿辟浊,在胃肠病方面多用于湿浊中阻、脾运不良、胃气不和等。其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凡各种胃病,见湿浊中阻、脾运不良者,用之无误。

【服用指导】

不可用铁器水煎或盛放石菖蒲,否则服用后会令人呕吐、呃逆。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治疗效果较好。

大黄别名将军、川军、生军、马蹄黄、锦纹。味苦,性寒。具有攻积导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腹胀便秘、下痢后重、湿热黄疸、积滞腹痛、血瘀经闭、痈肿疮疖、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等。大黄。号称将军、川军,有斩关夺门之力。其沉降下行,力猛善走,能荡涤胃肠积滞,有泻下、收敛止血、解痉、抗菌等作用。

【服用指导】

大黄一般可煎汤内服,或用开水泡溃后取汁饮,剂量在3-12克为宜,但水煎时,时间不宜过长。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能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1g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大黄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积滞泻痢、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治疗肠胀气用大黄30克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2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一般敷药后1小时即出现肠腔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

黄连别名王连、支连。味苦,性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呕等功效。用于胸中有热、心烦胸闷、脘腹痞满、口舌生疮、痈肿疔毒、湿热痢疾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其抗菌作用广,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其在胃肠病方面应用广泛,古有“黄连厚肠胃”之说。刘完素:“古方以黄连治痢之最。”

【服用指导】

黄连属大苦大寒之药,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者慎服。当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时,可取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各100克,人参50克,半夏150克,大枣10枚,水煎成汁,温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完,连续3天,即可消除不适。

藿香别名土藿香、排香草、野藿香、广藿香。味辛,性温。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等功效。主治湿浊中阻、脘痞纳呆、暑湿倦怠、寒热头痛、胸闷心烦、恶心呕吐、泄泻痢疾等。其气味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浊,为脾胃吐逆之要药。广藿香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广藿香及其挥发油,能剌激胃肠运动,促进胃肠分泌,解除胃肠痉挛。

【服用指导】

藿香,中医可入药,民间常用作调味料或直接食用。藿香可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调引起的脘腹痞满、大便溏泄、呕逆等,常与苍术、厚朴、陈皮同用。因感冒夹湿引起的胃口差、腹胀,常与苏叶、白芷等。祛暑解表宜生藿香叶,理气和中宜藿香梗。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珠半夏、三步跳。味辛,性温,有毒。具有降逆止呕、燥湿祛痰、消痞散结等功效。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痰多咳嗽、胸脘痞闷胀满、梅核气、瘿瘤瘰疬、痈疽肿毒等。古称半夏为治呕吐第一要药。其止吐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生物碱,口服大半夏丸、制半夏、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白矾半夏混悬液、生半夏煎剂,均有一定的止呕作用。

【服用指导】

半夏入药,需水煎服,剂量在3-10克,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痕、风痕之证。因此,需分清病症后,对症用约。但需注意的是,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有血证、热痰、燥痰的患者应慎用。

薏孩仁别名薏米、六谷子、药玉米、珠珠米、薏仁。味甘、淡,性凉。

薏苡根:苦、甘寒。具有生用利水渗湿、清热排脓、祛湿除痹(炒用健脾止泻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淋浊白带、风湿痹痛、脾虚腹泻、扁平疣等。其善于利湿化浊。在胃肠病方面多用于湿浊内阻、脾受湿困、中焦气机壅塞之证。

【服用指导】

薏苡仁的常用量为9-30克。食用薏苡仁并无过多的禁忌,可多服久服,但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及孕妇、经期妇女需慎服。用生薏苡仁煮汤服食,利于祛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薏苡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

有脾肺阴虚、饮食懒进、虚热劳嗽的人,可将薏苡仁研为粗末,与粳米等份,加水煮成稀粥,每日1-2次,连服数日,便可缓解不适。胃癌患者可用薏苡仁、菱角、半枝莲各30克,加水煎汤,分2次服。长期服用,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旋覆花别名金沸花、六月菊、金沸草。味苦、辛、咸,性微温。具有化痰利水、降逆止呕等功效。用于痰饮咳喘、心下痞满、呕吐噫气、水肿臌胀、

乳岩乳痈等。以其为主组方调治顽固性呕吐、胃脘痛(慢性胃炎)、幽门梗阻效。

【服用指导】

胃肠病患者身体感到痰浊内伏中焦、清气不升、胃气上逆、吐逆不止、头目昏眩时,可与半夏、橘红、干姜等同用,以化痰降逆止呕。腹胀时,可将旋覆花、鲤鱼同食。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小便利,肿胀即消。但阴虚劳嗽、风热燥咳者忌服此药。

三七别名山漆、田七、参三七、金不换、人参三七。味甘、微苦,性温。

具有止血化瘀、消肿定痛等功效。用于咯血、衄血(鼻出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也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腹剌痛等。其既能止血,又能散瘀,为伤科、血证之常用良药。在胃肠病方面,多用于瘀血、胃、血、便血。

【服用指导】

三七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可煎汤,剂量以3-9克;研末,剂量以1-3克;或入丸、散。外用,可磨汁涂(或研末调敷。三七不宜多服,服用过量,易导致过敏、药疹,甚至出现药物中毒症状。服用三七粉有生熟之分,患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者可熟吃三七粉,可活血化瘀、健脾开胃,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3-5克即可;而患有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生食三七粉,有止血祛瘀、缓解便血、收敛溃疡面的功效,口服,每次1.0-1.5克,也可外用适量敷患处。

马齿苋别名马齿草、马齿菜、长命菜、马苋、酸苋、酸味菜、狮子草、猪母菜。味辛酸,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通淋等功效。主治肠炎、细菌性痢疾、带状疱疹、疔疮肿毒、虫蛇咬伤、湿疹、急性和亚急性皮炎、产后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阑尾炎、钩虫病。其醇提取物或水煎剂对多种痢疾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还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奥杜央小芽孢癣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富含的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能促进溃疡面上皮细胞愈合。

【服用指导】

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引起腹泻、大便泄泻者及孕妇忌食。

忌与胡椒同食(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此药可入药,也可作为食疗,胃肠病患者不妨常用此药制作药膳,如马齿苋粥、凉拌马齿苋、马齿苋炒鸡丝、马齿苋猪肝汤等,养胃效果较好。

鱼腥草别名狗腥草、臭菜、折儿根。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主治肺痈、肺热咳嗽、百日咳、痢疾、痔疮、痈肿疮疡、热淋小便不利或水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鱼腥草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对于肺、大肠热毒所致疾病疗效较好,又能利尿,并缓解尿淋泻涩痛,且能开胃消食,生食极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但加热后作用降低)。

【服用指导】

鱼腥草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上腹泻、痢疾芦荟叶别名斑纹芦荟叶、油葱叶。

味苦。性寒。芦荟可生吃其叶、敷于皮肤、磨碎饮汁等,是一般人爱用的常备药。不过,根据研究发现,芦荟中含有芦荟素、芦荟泻素等有效成分,具有稳定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对治疗食欲不振、胃消化不良、呕吐、恶心、胃痛、便秘等消化器官的疾病颇具疗效,还可治疗高血压、皮肤粗糙等疾病。

【服用指导】

芦荟叶不仅具有各种药效,使用方法也非常多,主要有内服和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