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242

第242章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1],飞星传恨[2],银汉迢迢暗渡[3]。金风玉露一相逢[4],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5],忍顾鹊桥归路[6]。两情若是久长时[7],又岂在朝朝暮暮[8]。

【注释】[1]纤云:纤细轻柔的云彩。弄巧:运用机巧,幻化精巧。[2]飞星:流星。[3]银汉:银河。[4]金风:秋风。玉露:白露。[5]佳期:指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晚上在鹊桥相会的日子。[6]鹊桥:相传王母用银河强行拆散牛郎织女的夫妻情,七夕无数喜鹊飞临银河,用身体架成一座桥让牛郎与织女每年见面一次。这就是鹊桥的传说。[7]两情:夫妻二人的感情。[8]朝朝暮暮:一朝一夕。

【鉴赏】本首是描写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词。词牌即含仙鹊搭桥之意。“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又名“乞巧节”。相传七月七日傍晚是分居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织女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汉魏以来就长久流传的神话,经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就更加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上阕重点写景。“卧看牵牛织女星”,初秋纳凉时节,夜空美妙深邃,轻柔纤细的云彩,幻化出许多优美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丽能干的仙女,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牛郎一同过着美好的男耕女织的生活。那转瞬即逝的飞驰流星,也在为他们传递情意而奔忙。首两句写云彩,写流星,都是具有人的情意。那轻柔多姿的云彩,着意将“乞巧节”打扮得更加情意绵延;那飞驰长空的流星,迅速地传递着牛郎织女朝夕相思的离愁别恨。这种写法真是“化景物为情思”了。第三句写织女过渡银河,本只盈盈一水,近在咫尺,这里却用“迢迢”二字形容银河水面的辽阔、牛女相距的遥远。这样一写,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恩爱夫妻隔开,相见是多么不容易啊!“暗渡”二字,既点明了“七夕鹊桥”的题意,同时又紧扣了一个“恨”字,把织女踽踽宵行、千里相会的深情挚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五句写牛女相聚的场景。诗人不作实描,却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这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相会于碧落银河之上。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天上一次相逢,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朝夕相处。诗人把这珍贵的相聚时光,映衬于金风银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热情地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下阕重点写情。“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的一夕佳期相聚,接着又是长年的河汉分离。首句写两情相会的难舍场面,就像悠悠无声的银河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第二句写短暂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流逝。刚刚才相见,马上又要分离,多么令人心碎!一、二句中,“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短暂,还透出了伴侣久别后相会“乍见翻疑梦”的复杂心情。第三句转写分别,刚才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眼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诗人不说不忍离去,却说忍住眼泪一步一回头地顾看这条“鹊桥归路”,婉转的语意中,含有至深的惜别之情和无限的辛酸之泪。

写到这时,诗人的感情好像已和牛郎织女融为一体:回顾佳期约会,疑真疑假,非梦非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然而尾两句作者却又空隙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全篇掷地有声的金石警句,使全词为之一振!它深刻地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相悦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是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但是心灵相通,并不在乎那一朝一夕的两两相对。这一感情色彩异常浓烈的议论,与上阕“胜却人间无数”的议论遥相呼应。而本词命意超绝的议论,较之过去诸多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的咏叹,可谓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所倡导的“情长不在朝朝暮暮”的正确恋爱观,远远超过了北宋时代及其以前的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本词句句在天上,句句写双星,又句句写人间,句句写人情。这种天人合一的词意成为千古的抒情绝唱。其抒情,悲哀有欢乐,欢乐有悲哀,悲欢离合,起伏跌宕。词中有情、有景、有议论,做到了虚实兼顾,融情、景、理于一炉。词的下阕与上阕结构完全一致,都是先叙事,后议论,这种叙事与议论相间的写法,使本篇构成了起伏绵延的情致。作为婉约派大师的秦观,克服了其他婉约派作者“病于议论”的弊端,用自由流畅几近于散文的句子使本词意境超绝,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