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228

第228章 江城子

苏轼

密州出猎[1]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5],亲射虎,看孙郎[6]。酒酣胸胆尚开张[7],鬓微霜[8],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9]?会挽雕弓如满月[10],西北望,射天狼[B11]。

【注释】[1]密州:今河南省新密市,苏轼写此词时在这里任太守。[2]老夫:苏轼自指。作者时年仅四十。聊:暂且。狂:指豪情。[3]牵黄:牵着黄犬。黄,借指黄狗。[4]擎苍:肩臂上架着苍鹰。苍,借指苍鹰。[5]为:为我、替我。倾城:全城的人。太守:苏轼自指。[6]孙郎:即孙权。典出《三国志》,孙权未当吴政时即为少年英雄,曾亲自骑马用双戟射死猛虎。[7]酒酣:酒喝得很畅快。尚:更加。[8]鬓微霜:鬓角长出了少许白发。[9]冯唐持节:典出《前汉书》,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大臣冯唐的话,又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命他仍当云中太守。节,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行官员或出征将帅。[10]会:将要。[B11]天狼:星座名,又名犬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主侵掠之灾。这里用来代指经常在北宋边境侵扰掠夺的辽国和西夏。

【鉴赏】这是诗人的一首抒豪情、寄壮志的豪放词。场面热烈,气势宏伟,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上阕重点写出猎。出猎,对于像作者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说“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也。本词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本篇。看今日一个文人左手牵黄犬、右臂架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一个个也都花帽皮衣,着打猎装束,平缓的山冈上千骑奔腾,沙尘飞扬,场面十分壮观!“太守”,指诗人自己。他下令说:快快替我告诉全城的老百姓,统统跟随我出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吴国的孙权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如此声情口吻,足见他何等豪兴!孙权射虎,时值风华正茂之年,四十多岁的诗人如今也要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的孙郎,真是在“发少年狂”。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狂人”形象:太守出猎而须“报”知老百姓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少年英俊的“孙郎”,其狂四也。这四“狂”,把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诗人的举止神态表现殆尽。

下阕主要写请战。意境由实而虚,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而激发出来的豪情壮志。作者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鬓微霜,又何妨”,鬓边添了几根白头发,又有什么要紧?廉颇七十岁了,只要能吃得下几碗饭,就还可上阵杀敌呢。何况此时的作者尽四十多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任密州太守,又正值北宋西北边患频繁,西夏大举进攻。苏轼经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伐西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是表达的这层意思。尾句说我将要强硬地把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箭指西北,射退前来侵扰掠夺的强盗豺狼。由此将出猎引出的豪情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