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8001300000134

第134章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叫声凄厉。渚(zhǔ):水泊中的小洲。[2]万里:远离故土。悲秋: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悲叹秋之萧瑟,令人感伤。常作客:长期漂泊异乡。独登台:独自一人登高感怀。[3]繁霜鬓:头上及两鬓全是白发。潦倒:衰颓失意。新停:诗人本来嗜酒,此时因肺病而停饮。浊酒:劣酒。

【鉴赏】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作者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他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寥寥数语,便画出了登高望远所见的夔州地区独特的深秋风貌。“风急”再现了三峡地区山高峡陡风急之势,“天高”为秋高气爽之态,”“猿啸哀”展现了三峡地区特色,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接着,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长江水面,只见“渚清沙白”,群群水鸟迎风飞翔,不住回旋。这既是一幅精美的秋景,又透露了丝丝悲秋哀婉的意味。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作者远见群山,无边无际的树丛,落叶飘飘,萧萧落下,一派肃杀景象;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作者抓着“落木”和“长江”两个意象,以“无边”、“不尽”加以修饰,使之气势雄浑,境界旷远。但“萧萧下”与“滚滚来”中也暗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由萧萧落木联想到自身,多少年来流落飘泊,奔波“万里”,“作客”他乡,如今年过半百,已到暮年。身体多病,且独自登高,这是多么孤独的境况。真是年老、多病、流落、孤独,集于一身,“悲秋”之感油然而生。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回顾一生,艰难苦恨,潦倒备尝,国难家愁,不离己怀,因而白发日多,加之因病戒酒,悲愁更难排遣。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自然溢出。

作者在本诗中借重阳登高之际,把在夔州期间思国、念家、怀友、谋食的种种艰辛、愁苦齐集于笔下,回旋顿挫,沉郁悲凉。全诗紧扣夔州独特秋色,四联八句,一一对仗,句句警策。本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南宋时的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