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1]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2]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3]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4]
【注释】[1]蜀主窥吴:指刘备于章武二年(222)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攻吴,被陆逊所击,败归白帝城(夔州),次年死于永安宫事。永安宫:在今奉节县城内。[2]翠华:用翡翠羽毛装饰的旗子,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玉殿:原注:“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3]古庙:指奉节县东的昭烈帝庙。巢水鹤:水鹤在上面筑巢。岁时伏腊:指村民按季节前往祭祀。伏,指夏六月;腊,指冬十二月。[4]武侯祠屋:指奉节县城内诸葛亮的祠堂,在先主庙西。
【鉴赏】本首是作者凭吊夔州(今奉节县)先主(刘备)庙之作。作者通过对先帝庙荒芜景象以及村翁对刘备、诸葛亮祭祀的描写,表达了“君臣一体”的感慨。
首联:“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作者以遗憾的心情交代先主庙的由来,是因为“蜀主窥吴”,败走三峡,驾崩在永安宫,故后来修建了纪念刘备的庙宇。
颔联:“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作者以对比手法,写刘备征吴时是仪仗开路,空山绝谷,那是多么威风!可是兵败猛猇亭,殂于永安宫时,如今殿宇荒芜,残存在荒山野谷中。玉殿,实为最初的先主(刘备)庙,只是诗人作诗时已改为“卧龙寺”。此联是点明先主庙的所在地点。
颈联:“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诗人紧接上联,再次强化庙宇的荒凉: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栖息于上,可见平时少有人来。只有到了夏伏六月、寒冬腊月,村民才来祭祀凭吊。
尾联:“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此联写老百姓对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一体对待,同样尊敬。这是全诗的“诗眼”所在,正因为刘备与诸葛亮生前能“一体”,共谋大业,所以死后能受到百姓“一体”祭祀。而诗人自己,虽胸怀报国济世的宏愿,但因救房瑁遭到肃宗的贬谪,壮志难酬,一生飘零。追昔抚今,深为自己与肃宗之“不一体”而遗憾,为诸葛亮与刘备的“一体”而仰慕!
这首诗叙事抒情,结在末尾,含蓄蕴藉,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