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马:种玉为月
7689600000024

第24章 断章取句读古马

胡澄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时已经做完。”(《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先生的断言,对于我们这些热爱语言胜过热爱一切财物的现代汉语诗人而言,无疑是一种钻心的痛和鞭抽般的警醒。但无论如何,我想我们这个群体还是应该怀着《现代汉诗三百首》这样的梦或实体功利主义的,希望现代汉诗能够步唐诗、宋词的后尘,给后人留下同样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人一定会像我们喜欢唐宋诗词一样喜欢现代汉诗,需要唐宋诗词一样需要现代汉诗。人最终要追寻并回归精神世界。

现代汉诗怎么写的问题似乎一直是争论不休。我收到古马诗集《古马的诗》的时候,正好案头上放着《唐诗三百首》。我发手机短信跟古马开玩笑说:“我将你的诗与《唐诗三百首》一起读,试比高低。”这样说话,自然显得有些荒诞,无异于借机取乐。但当我读完这本诗集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似乎也没必要过于悲观,要是现代汉语诗人们都如古马那样执着认真,若干年后,编一本可与《唐诗三百首》相提并论的《现代汉诗三百首》是不无可能的。唐诗中普遍深人人们骨髓的是句子。我们往往因为一个句子记住了一首诗,因为一首诗而记住了一个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闪光的句子让诗人永生。就李商隐的一些诗而言,对于整首诗的意义,人们可以不求甚解,因为有譬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的句子而将整首诗熟记于心。在古马的诗集里,我发现现代汉诗同样可以写出一些意义隽永,让人们永久记住的句子,现在我从这本诗集里摘录出一些,与诸位共享。

雨落白发

灯飘残荷

——《皮影》

白发与残荷,同属一种饱经风霜的状态,加上雨,雨落在形外(雨也可落在神内),灯却亮在神内(一种心念或精神),情境相融,唤起我们超验的感觉,是难以名状的。在古马诗集中,类似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这样的一种感受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与李商隐的“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一样,只是一种作用于心的情境,不能像数字分析一样研究并阐述它的意义。诗是心与心之间的传递,如果一颗粘满灰尘的心,埋怨诗读不懂,这是无奈的事。

给你瘦小的身子以母亲的力量

给你加速流动的血液

遥远的归程

给你一根红头绳

把黑夜的头发统统归拢在脑后

——《给你》

你的哀伤

深藏

爱情的毒与蜜

——《夜曲》

那个离开我的人

甚至带走了我所渴望的一点儿黑暗

——《失眠》

加速流动的血液是爱情,黑夜的头发是疑虑。这些都是多么好、多么现成的爱情表白啊!真的可以让恋人们写进情书或者月下朗诵,或者发一个一个短讯。

妄想的地方

容易受到雷击

——《古树》

水带着阳光闯进它命里

——《鲜桃》

星星缩归针尖

缩归辽阔

——《月光徘句》

我的身体内

炎热和寒冷相互拥挤

我被挤出自己

在白发上寻找晨曦的小路

——《身体》

梦中突然坐起的人

摸到了头上

声色的灰烬

——《雪夜》

大地上的花朵

循着南风的脚印

却走进西风的家

我长期在我的心灵外面过夜

——《南风献给田野的鲜花》

磷火也终会放下

肉体和墓碑上的名字

——《放下》

今夜啊,我是生和死的旅馆

像世界一样辽阔无垠

——《寄自丝绸之路某个古代驿站的八封私信》

我相信这些片段,完全可以用来作为一篇小说的题记或引语。寥寥数语,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其高度的概括性和穿透力是其他语言所望尘莫及的。

月如钓

解纽扣

……

月如钩

是离愁

……

月如钩

有想头

……

月如钩

水东流

——《月如钩》

在三十五行的诗作《月如钩》中,单是作为复调出现的这八句,仅仅二十四个字,将月下野合的露水姻缘,从开始到结局,都写尽了。这该是令小说家们瞠目的。当然,小说有小说的语言,两者不可互替。然而,诗歌语言如果放弃精炼、放弃浓缩,就等于放弃了根本。

秋风撒余财

——《薄暮杂句》

只五字,便传递了沙沙的冰凉的听觉,落叶飘飞的视觉,人到秋天的种种思考——这是全方位的通感。

天空的蓝证明

我渴望接近乌兰时

鸟翅倾斜

太阳的黄铜经纶咿呀旋转

——《巴丹吉林:酒杯或银子的烛台》

这些句子,在心里唤起的美感难以述说,他将心里和心外的美同时描画。其宗教般的美对心的撞击是直接的,仿佛并不需要通过阅读来转换。语言本身,美得让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追述语义(它的意义在阅读的当下已经产生)。

用从胚胎上剔除的多余的泥巴

捏成两只没有嘴巴的鸟儿

让它们相呼

相呼着

露宿于萤火自照的天下

——《古城塔尔湾之陶》

读到这几行文字时,我的感动不可名状。这是两颗相爱的心,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相呼着;相呼着,但必得萤火自照。里尔克说:“爱的要义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与第二者结合(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结合呢,如果是一种不明了、无所成就、不关重要的结合),它对于个人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另一个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里尔克写给一个青年的十封信》)“相呼着”,“萤火自照”几乎阐尽了爱情的根蒂。

在这本诗集里,类似这样美妙的语言随处可见。我认识的古马对诗歌语言的认真程度,其遣词造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常令我相比之下无地自容。或许目前现代汉诗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是个假象,其喧哗和嘈杂,正需要这样的语言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