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7689300000009

第9章 红旗漫卷刀楞山(2)

翻山娃天生的弱势,造就了他腼腆的性格,同一个班在隧洞里劳动了多少天,四个姑娘嘻嘻哈哈,指天话星宿,他似乎一句话也没说过,只是一门心思挖山石,好像只要没有了石料,就是他的耻辱、他的无能。那么冷的天,翻山娃却在隧洞里常常光着两个膀子,挥汗如雨。别的班两三个男子轮流挖料,还往往石料供不上,出料的姑娘们在洞外等料、闲谝,而“翻山娃班”只他一个人挖料,却有永远出不完的石料。

高音喇叭播的时间长了,翻山娃成了芦阳营的英雄,成了刀楞山的英雄,吃午饭的空儿,工宣队几个宣传员常常走到翻山娃面前,打着快板,甜甜地唱着:

翻山娃,不一般

恰如愚公来移山

有志气,有干劲

天天都能争先进

黄河水,别嚣张

翻山娃偏叫你要倒淌

“国庆”上水草窝滩

有了翻山娃定能实现

定能实现呀

定能实现

……

翻山娃不敢正眼看,可那软软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工宣队的女娃娃们前跨一步,后退一步,有时那快板就打到翻山娃的鼻尖子上了。他比在隧洞里挖料还热,满脸通红,两个膀子和脖子,因隧洞里黑铁矿石的浸染,如煤客子一般黑,而偶尔从破棉袄下面的跨栏背心(工程队奖给的印有“艰苦奋斗”字样的背心)里露出的肤色,却白白净净。这个形象,正是当时美男子的标志,是人们所神往的,有人没有这个形象,还特意用颜料涂染过呢!

其实,抛过翻山娃的家庭别说,就翻山娃本人而言,确实够得上是个美男子,浓密的眉毛,润润的眼睛,国字脸,中等个儿,特别是一副牙齿,如白玉镶成的一般,又整齐又洁白,是本地少有的,也许,是他母亲的缘故,因为他母亲不是本地人,至于是什么地方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母亲自己也不知道。

工宣队有位女孩,名叫赵尔雅,编快板词是她的拿手好戏,快捷,贴切,上口。自然,她要编快板词,就要找素材,就跟“先进”走得近。这段时间里,她常常到翻山娃的工棚里,说是工棚,其实是城里人的叫法,实际上,翻山娃住的是刀楞山南坡上挖的一个窑洞。岩石上挖窑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翻山娃利用工余时间,今天挖一尺,明天啃八寸,在一个月时间里,一个七八平方米的石窑洞挖成了。洞壁修得十分精致美观,从地面起,用斜纹刨出图案,每一尺高的一段统一用左斜纹,往上一尺又统一用右斜纹,洞顶呈一个多重“回”字形;洞门不大,刚容一个人弯腰进出,而洞门上面又开了一孔小窗,窑洞中光线就不错,窑洞门上挂着一块破麻袋片子,晚上,小窗用一个小木匣——他的工具箱——堵上,窑洞里就很暖和了。这样一处“洞天福地”,可惜没人知道,因为芦阳营的人,甚至三连的人,抑或四班的人,谁愿意到翻山娃的“窝”里去呀!

赵尔雅第一次到翻山娃的窑洞里时,简直惊呆了,说翻山娃的工棚比李指挥的办公室还阔气,直然一个“刀楞山水帘洞”。只是洞中的衣服被窝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有点零乱。赵尔雅很自然地着手整理衣服被窝,急得站在门外的翻山娃一个箭步飞了进去,挡住了赵尔雅,要她在外面等,自己拾掇。赵尔雅低下头,看到翻山娃的手抓着自己的衣袖,翻山娃也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羞得赶紧垂下双手,偏过头去,不敢看赵尔雅。赵尔雅也觉得有点难为情,退到了窑洞门外。翻山娃麻利地卷好了被窝,上面裹了一件夏天穿的单衣,一张狗皮拉展了,铺在地上,三下五除二,用棉袄袖子把垃圾扫到了门外,才又出了窑洞门,意思是让“赵宣传”进去视察。

赵尔雅二次进去,用脚蹭蹭平展展的石地,用手摸摸有立体感的明暗相间的洞壁(左斜纹明,右斜纹暗),抬头看看“回“字形洞顶,很是喜欢。半天了,翻山娃愣在窑洞外,像个木头桩子,偶尔两手搓搓,左脚面勾一下右脚脖子(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证明他还是一个大活人。

赵尔雅弯腰出来后说:“翻山娃,你的工棚非常好,如果在刚进门的地方再往下挖一点点,挖出一块地,门也高了,进出就不用弯腰了,而且地是地,床是床,更像一个水帘洞了。”说着咯咯咯笑着走了。

翻山娃不知道水帘洞是个啥样儿,也可笑“赵宣传”把“炕”说成了“床”,可那软软的话,甜甜的笑,一直渗到了他的心里。很快,他对自己的窑洞进行了改造。门高了,有了炕,坐卧进出都方便了许多。而且,他还在门左边留了一个小小的灶台,灶台上从墙角边箍了一道烟囱,收工后,在食堂吃过饭,拾一些柴禾,回来往灶台里一烧,又暖和又有了生机。

过年了,刀楞山工程队放假五天,比草土围堰工程队多放了两天,因为刀楞山工程的时间相对于草土围堰而言,没有很强的季节性,时间没那么紧,所以,放假期间完全停工了。民工们都回家过年了,干部们也都回到了芦阳借住的老百姓的“家”里,只有看工地的、管材料的没有回家。还有一个没有回家的,就是翻山娃,他不想回家,所以,留下来帮助看工地。其实,工地当时是没必要看的,但那时提出了要“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所以看工地的责任和管材料一样重要,甚至比管材料还重要,食堂照样开放,要求炊事员轮流值班,芦阳营的炊事员白天都在食堂值班,晚上才回家过年。

正月初四,草土围堰工程已经全面开工了,工宣队也开始工作了。赵尔雅在草土围堰宣传了一天,打听到刀楞山的翻山娃过年没回家,于是在初五那天,她只身一人到刀楞山找素材。那天,天上没有云,却冒着雪花,太阳明花花的,却是一个冷太阳,民谚有“天爷飘明霜,冻死老和尚”的话。这种天气,格外的冷。赵尔雅穿着崭新的毛蓝条绒棉衣,围着一条白色拉毛围巾,剪发头,头上覆了一层雪花,走在四井沟里,格外惹眼,沿途碰到的人们,走过去后必定要回头看看,直到看不见为止。

赵尔雅到刀楞山时,正值中午。在食堂吃过饭,又到了翻山娃的窑洞里,窑洞里破被窝依旧,却干净整齐了许多,那张狗皮铺在炕沿上,坐上去挺舒服,灶台里煤炭烧得正旺,吱吱地响。翻山娃说,他看工地,上面照顾他,让他到食堂领煤取暖,不限量。窑洞里淡淡的煤烟味,湿湿的空气,十分宜人,可以说,当时在四井沟,在刀楞山,在黄河沿,再也找不出这样一处像“家”的地方了。赵尔雅坐在狗皮上,看翻山娃蹲在灶台边,一会儿加煤,一会儿倒煤灰,一会儿探头出去看天,没多少话,甚至长时间没话,却不感到郁闷,反而很舒心。她从毛蓝条绒棉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把花糖,递给翻山娃。翻山娃双手兜着,在下面接,不敢碰她的手。接过糖,就忙忙又蹲在了灶台边。她让翻山娃也坐一会儿,而翻山娃又加煤去了,终于没有敢坐在炕沿上。

一直到下午,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赵尔雅才离开了窑洞,顺路搭上送材料的车,到自己的连队去了。

春节过后,刀楞山隧洞工程继续开工,“翻山娃班”干得更加出色,广播里天天播报“翻山娃班”的工作业绩,同时,私下里也传出了翻山娃和赵尔雅搞对象的传闻。芦阳营的小伙子们十万个不相信,说他翻山娃有什么资格跟“知识青年”搞对象,人家只是宣传工作的需要,不要瞎嚼舌根,糟践了人家赵宣传。芦阳营的大姑娘们也有意耍笑翻山娃,说“天上牛郎配织女,地上翻山娃追仙女”。翻山娃听了,脸涨得通红,瞪大眼睛,却又不敢说什么。有一次,姑娘们正耍笑翻山娃时,被赵尔雅碰到了,她看到翻山娃又羞又急的样子,大声说:“翻山娃就追了我赵尔雅,我赵尔雅也在追翻山娃,自由恋爱,谁管得着?”羞得翻山娃转身跑进了隧洞,赵尔雅也故意追进了隧洞。

传言变成了实话,有好心人就提醒赵尔雅,说那翻山娃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是个农民,还有个勺婆姨(疯子)妈妈,要慎重;也有好心人给翻山娃说话,说那赵尔雅是资本家的阔小姐,成分不适合,要他阶级立场坚定。翻山娃面对好心人,只是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完全是人们的胡说”,而赵尔雅却说:“农民也是人,识了字能干啥,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就喜欢翻山娃的朴实能干。”还找到了工宣队的寿大姐,明确表白了自己的态度,主动请寿大姐当红娘。

翻山娃和赵尔雅搞对象的事越传越广,传来传去,竟然传到了总指挥李培福的耳朵里。他在刀楞山视察工作时,专门到翻山娃的窑洞里,看到那精美的窑洞,心中对翻山娃陡增好感。因为李培福是住过窑洞的,他认识窑洞,懂得窑洞,亲近窑洞,更亲近住窑洞的人;又了解到翻山娃的家史,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于是,当场指示寿大姐,要她当好这个红娘,一要扎扎实实做好赵尔雅的工作,让赵尔雅充分了解翻山娃,不要感情用事;二要努力促成这对新人,要做移风易俗的榜样;三要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消除人们的偏见;四要在条件成熟后,将翻山娃的窑洞布置成新房,资金、物资向姜作孝要。

经过寿大姐的热心工作,悉心筹备,于197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翻山娃和赵尔雅幸福地结婚了。婚礼在指挥部举行,李培福亲自给他们主婚,大力表扬了赵尔雅打破世俗观念,打破封建门第观念,走社会主义自由恋爱的健康道路,值得提倡。婚礼结束后,李培福派自己的北京吉普,送这对新人到刀楞山翻山娃的石窑洞里入洞房,那可是真真的“入洞房”。寿大姐亲自当送亲奶奶,送到洞房里,并送给小两口一副直径半米大的铜质毛主席像章,挂在翻山娃的窑洞里。

不久,翻山娃在李培福的关怀下,转正成了正式工人,并被评选为劳动模范、工人代表,一直和赵尔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到1970年“国庆”前,刀楞山隧洞打通了,卡脖子工程胜利竣工,后期衬底、溜缝等一些扫尾工程十分顺利,保证了“两年上水”目标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