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7689300000003

第3章 青龙转世救黎民

听村上老人们说,这娃是青龙转世,刚出生就带来了这样大的一场暴雨,农人离不开雨水,雨水离不开青龙,以后肯定是个人物,必然会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

李培福,甘肃华池县悦乐镇人,生于1912年,他的一生跟水和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水而生机无限,创造了中国现代水利事业上的奇迹;因土而伟业煌煌,让亘古荒原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绿洲。

李培福刚出生时,正是人定时候,悦乐镇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平地三尺水。他们家住的是一孔暗窑洞(平地上斩下去一个庭院,庭院四维掏出窑洞,从远处是看不见窑洞的,叫暗窑洞,沿山坡斩下去一个庭院,只能在庭院一面掏出窑洞,远远地就能看见窑洞门面,像一般房子一样,叫明窑洞),庭院不大,有两眼水窖,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丛翠竹。一般年份,两眼水窖和一个花园完全可以容纳集雨,还常常吃不饱。这一次,一时三刻,两眼水窖灌满了,花园灌满了,小小庭院也灌满了,雨水直往窑洞里灌,门道外的雨水又直往门道里灌。他父亲顺手捞过一把铁锨,冲进雨幕,堵住了往进灌的水,回到窑洞里时,窑洞里的水眼看就要上炕,便二话没说,扯上一条破毡,抱起月婆子,往庄门外冲,冲出庄门,在窑洞顶上的打麦场上,靠草垛避雨的地方,安顿下月婆子,把那条破毡顶在月婆子头上,又冲进庄门,怀里揣出婴儿,交代给月婆子,最后在没腰的雨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拖出了四个半大孩子,水已经漫上了炕。一家人在草垛边上挖了一个洞,将破毡遮在洞门上,在草垛洞里整整待了一个晚上。天亮后,他父亲领着哥哥姐姐从院子里往外排水,锅端盆舀桶子提,饿了吃一口干炒面,渴了喝一口干净雨水,连续奋战三天,才把院子里的水清理到外边。还好,窑洞里的炕没被泡塌,铺上干草,勉强可以住人。那三天里,其他人靠着几升干炒面和雨水,算是将就过来了,但苦了月婆子和婴儿,没一碗热米汤,没一个热炕头,硬是在草垛洞里挺了过来。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上,按乡俗要给婴儿“洗三”,顺便请亲戚、朋友、邻居喝一碗“洗三汤”(一顿羊肉面片子),算是贺喜,祝贺龙子临门或凤女降生。可是,李培福出生的第三天上,全村子都被洪水淹没了,人们都在跟洪水作斗争,哪有心思喝“洗三汤”?哪里有“洗三汤”可喝?

不过,他父亲还是要象征一下,就近请一两个客人,喝一碗小米汤,也算是洗了“三”。但算来算去,只有韩三奶奶家近,韩三奶奶又是个小脚老太太,没能力斗洪水。所以,他父亲就请韩三奶奶来,给孩儿“洗三”,喝“洗三汤”。

韩三奶奶在李培福的父亲的搀扶下,一步三滑,颤巍巍地来到他家,一看满炕的麦草,麦草上面的毛毡鼓鼓囊囊,月婆子坐在上面,浑身打战,就数落他父亲,都几个孩子的父亲了,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这不给月婆子造下病才怪呢。这么冷的天,这么阴的窑洞,还怎么“洗三”?到处是水,怎么生火煮米汤?韩三奶奶一面数落,一面收拾东西,要月婆子到她家去,她家是明窑洞,水没有灌进去。

可是,当地风俗,月婆子不过三个月,是不能到别人家去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也不可以去,怕被红煞冲破了财门。他父亲委婉谢绝韩三奶奶,韩三奶奶说:“救命要紧,就是红煞冲了,我家那个破窑洞,两个老不死的老鬼,还怕什么冲?这娃是个贵人,可别耽误了。”他父亲十分感激地把月婆子和婴儿送到了韩三奶奶家,喝了一碗素面片子,只给婴儿洗了把脸,算是洗过“三”了。

其实,李培福出生的三天里,连院子、窑洞、炕都洗了“三”,他自己几乎天天泡在雨水里,算是老天爷给他洗了个“三”,是最隆重、最彻底的“洗三”。

后来,听村上老人们说,这娃是青龙转世,刚出生就带来了这样大的一场暴雨,农人离不开雨水,雨水离不开青龙,以后肯定是个人物,必然会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

红军到陇东时,李培福给红军当保管员,是在洪水中拼命保住了红军的粮食。胡宗南的队伍“清乡”时,又是他把红军队伍送过了悦乐河,使红军华池分队没受丝毫损失。

五六十年代,李培福任甘肃副省长期间,亲自指挥过北塬引水工程建设、引洮工程建设,而他最辉煌的业绩,就是亲任总指挥,建成了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号称“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