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7689300000004

第4章 梦游月宫看景泰

听说,从太空中能看到的地球人创造的奇迹,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要办就要办一件现代人创造的从太空中能看到的人间奇迹。

早在1966年,“文革”刚开始的时候,李培福就来到景泰县,同县上领导进行座谈,研究景泰县干旱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并亲自到黄河沿岸的五佛寺进行了实地踏勘,心中已有了明确的提黄河水上景泰川的方案,但因当时电力是个问题,所以这个方案暂时搁浅。1967年,他又一次来到景泰县,实地踏勘了草窝滩、白墩子滩、漫水滩、兴泉滩等地,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绘成了黄河一期工程灌溉良田30万亩的蓝图,但还是因为电力问题、资金问题而未被批准实施。1968年7月,省委讨论甘肃农业问题时,李培福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意见,得到了省委的重视,经过反复讨论,同意了他的意见,并于同年10月份,省委、省革委会派李培福同志带领工作组奔赴景泰县,对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进行正式实地踏勘。

踏勘取水点时,工作组选了五处地方,分别是沿寺、新红崖、车木峡、阳洼圈和常生窑,每到一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述利弊,李培福都在认真听,认真看,不多发言,唯一到了沿寺,李培福说那里水流缓慢,便于围堰,施工场地宽敞,同时,取水点定在沿寺,上水线路就定在了四井沟,四井沟线路工程量小,可以节省工程建设费用。最后还强调:“龙王是治水的,五佛寺黄河沿叫老龙坑,万年的老龙该发挥作用了,不能再待在坑里‘潜龙毋用’了,而应请出老龙坑,请上景泰川,我看就是老龙坑。当然,还要大家充分讨论。”讨论的结果,比较五处取水点的优劣,权?各方面的利弊,特别是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力量,最终确定沿寺老龙坑取水是最佳选择。

这是一次政府官员的踏勘,是凭着主观感受的踏勘,没有科学依据,但1969年1月份组织的专业技术勘测队的勘测结果,与李培福的踏勘方案完全吻合,这不能不说李培福的直觉不可思议,也说明正常的直觉往往符合科学原理,更说明李培福的前两次踏勘不是走过场,做样子,旅游观光,而是进行了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思考。

自1966年到1968年,李培福三次踏勘景泰川是有原因的。当时,他挂名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但当时“生产”已经名存实亡,“阶级斗争”风风火火,没“生产”可抓,实际已经赋闲。李培福身在红楼,心系黎民苍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刚刚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又陷入了全国大动乱的局面。不过,能为农民办实事总是对的。要办就要办大事、办实事,办能在地球上留下痕迹的大事、实事。听说,从太空中能看到的地球人创造的奇迹,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李培福想,要办就办一件大事,要办就办一件现代人创造的从太空中能看到的人间奇迹。

一天夜里,李培福梦魂飘举,飞向月宫,在桂树下面,看到万里长城蜿蜒盘曲,横亘东西,黄河九曲十八弯,绵延而下,黄河北流的“几”字形西面,渠道纵横、林带交错、农田连片,那纵横的渠道里,倒流着黄河水,形成“飞瀑腾空三千尺”的宏伟景象。

终于,李培福毛遂自荐,踏上了景泰川……

最后一次实地踏勘是在1968年11月,重点踏勘可垦灌区。那时,景泰大地早已经进入隆冬,干冷干冷,黄沙弥漫,寒风刺骨,迎风走的行人,腰里系着破腰带,头上顶着破棉帽,进三步退一步。

有两辆北京吉普,穿行在景泰大地上,从沿寺到车木峡,从车木峡到新红崖,后来进入了四井沟、石门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车一停,车上的人立马下车,这儿看看,那儿站站,指指点点。他们仿佛不知道寒冷,在隆冬季节来游山玩水。可是,所走的地方,大多有山无水,他们的兴致何在?

原来,这正是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李培福带领省农办、建设兵团、水利厅、景泰县革委会的有关领导,实地勘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线路及可垦灌区。

下午四点钟左右,李培福一行来到了三家窝铺,这三家窝铺,在上沙窝腹地,只有三户人家。一家姓郝,因掌柜的会点阴阳,能掐会算,所以人送外号郝诸葛;一家姓路,主人家眼睛不大,头却不小,又天生一副弥勒佛像,诨名叫做路沙弥;一家姓曾,男人一脸麻子,心里却有无数的格格道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药铺烂了,坏方方子还在,有一肚子、两膛子,门背后还立着三装子,人们称之为曾点子。三家靠沙窝吃沙窝,郝家世世代代主要以打沙米、捋黄毛柴为生,间或替人看个坟地,掐个八字,鼓捣几个零花钱;路家几辈子都是羊倌,羊起群则生活安然一点,羊败群则生活苦焦一点;曾家是祖传的骆驼客,有骆驼就有生意,生活相对富裕多了。入社时,三家窝铺归红柳墩大队,路沙弥还是农业社的羊倌,曾点子成了副业队的队长,长年拉着一把子骆驼跑外,郝诸葛沦为无业游民,以倒腾黄毛柴为幌子,在三滩九泉给人们掐八字。

三家窝铺的路,只能走羊,走骆驼,不能走汽车。两辆吉普车走到庄子后面时,前面的吉普车就压塌了薄薄的路面,陷在了黄沙里,马达打不出来,车上的七八个人下来,肩扛手抬,越抬越深,后来用另一辆车拖,结果前车没有拖出来,后车也陷了进去。这时,路沙弥赶着一群羊,哼着小曲儿来到了跟前,前巴巴,后望望,十分好奇。他一辈子了从没见过这么个东西,不用牲口拉,不用人推,自己还会动弹,不但会动弹,跑起来比山羊还快。路沙弥正看得出神,李培福背着手走近路沙弥说:“羊倌大哥,我们的车陷在沙里出不来了,你能找人帮帮忙吗?”路沙弥还没有回答,景泰县水利局局长走过来说:“老乡,这是我省的李省长,是专门给你们取黄河水来的,取来了黄河水,你们这一片滩全变成了水浇地,白面馒头天天吃!”路沙弥连连点头,忙忙说好,笑得弥勒佛似的,赶着羊进庄子了。

李培福走上附近的一座沙梁,极目远眺,那一望无际的沙滩,在冬日的阳光下,十分平静,静得可怕……望之久久,沙滩仿佛变成了金黄色的麦浪,一浪推一浪,一直推到了天边。

路沙弥孤零零的一个人来了,说庄子里没啥人,曾点子收骆驼去还没有来,他来了一定有办法。还热情地说,冷天冻地的,等着也是等着,还不如请大家到自己家里暖暖身子。

李培福他们也不客气,八九个人一齐到了路沙弥家,路沙弥很恭敬地把他们让到大房炕上,炕上是一个火炬子(炕炉子),火炬子里煨着红红的羊巴粪,虽然有点羊粪味儿,却暖意融融。不久,一碗一碗的沙米面捞面端上来了,拌上油泼沙葱花儿醋,喷鼻儿的香,李培福美美地吃了两碗。

饭后,大家一块儿谈天,构想着黄河水取上来的美好景象。不知什么时候,郝诸葛也来了,半天了插了一句:“说神话吧,黄河水还能倒流?”路沙弥扽了一下郝诸葛的羊尾巴说:“郝诸葛,不了胡说,省上李省长来着呢,什么事办不成!”县革委会主任说:“得,你就是郝诸葛?我听说过你。”吓得郝诸葛悄悄蹲在了门背后。

这时,曾点子收骆驼回来了,他一回来,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说:“车的事情由我曾点子包了,现在天黑了,弄出来也没法子上路,明天保证不误领导同志们赶路。”他听了县水利局局长介绍的取黄河水的情况,激动地抓住李培福的手说:“李省长,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黄河水取上来了,我们就有个奔头了。”还保证工程开工后,他的一把子骆驼义务出工,保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李培福询问了他们三家窝铺的生活情况,曾点子说:“放羊的放羊,打柴的打柴,拉骆驼的拉骆驼,都是推日子下山,没什么指望。说是有几百亩的土地,可全是沙土地,十种九不收,三家的娃们都在六零年上新疆了。要是黄河水取不上来,以后三家窝铺可能就不存在了,连一家都没有了。”李培福说:“两至三年,黄河水就取上来了,到时候,你们三家窝铺可就成了金窝窝、银窝窝,你们要守好自家的土地哟!”路沙弥抢着说:“那当然,那当然,婆姨可以守不住,土地不能守不住。”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晚上,三家都煨好了自家的大房炕,李培福一伙分成三拨,睡了一个舒舒服服的农家烫炕,李培福多年的老寒腿似乎都不怎么疼了。第二天早上,三拨合一处,在曾点子家喝了小米稀饭,吃了白水纸页饼,曾点子套上骆驼,把两辆吉普车从沙窝里拉了出来,目送他们远去了。

从三家窝铺出来,李培福一行继续前进,经过四个山,到古浪县的三板滩、鸡爪子滩、海子滩、大墩滩、刘家滩,一直到西滩上的张吴李家湾。李培福把这些滩和湾,加上景泰县的草窝滩、漫水滩、上沙窝滩等等,统一叫做景泰川,他说,景泰川开发出来,引来黄河水,至少有100万亩良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景古两县人民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