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7689300000018

第18章 漫漫长路眷眷情

“景电”人默默祝祷,祝祷上苍保佑李培福快快好起来,也就保佑了景泰人民能快快吃饱肚子,同时也就保佑了“景电”建设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工程“两年上水”的瓶颈问题,“两年上水,三年受益,五年建成”的目标不再是一句空话,李培福频频上兰州,落实方方面面的配套设施。

一次,李培福刚到兰州机电厂,天已经黑了,他为了赶时间,忙忙下车,不料一脚踏空,踩到了下水井中,跌断了两根肋骨,不得不住院治疗。

听到李培福受伤的消息,“景电”人无不心疼、无不心慌,只要有机会上兰州,都要到医院看看总指挥,带去“景电”人的关心和爱戴,也带去“景电”人的期盼和默默祝祷,祝祷上苍保佑李培福快快好起来,也就保佑了景泰人民能快快吃饱肚子,同时也就保佑了“景电”建设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培福看到“景电”来的同志,也格外亲切,似乎病痛减轻了不少,长时间地半坐着,询问工程建设的情况,询问职工的生活情况。

技术组组长陈可言有事上兰州,也自然抽空到医院看望李培福。李培福一看到陈可言,似乎有点不悦,没有寒暄,没接陈可言的问候语,劈头就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吊装好了没有?”陈可言笑着回答:“李主任放心,基本方案已经拿出,我就是上兰州准备吊装设备来的。”

“你拉你的设备,到医院来干什么?基本方案怎么能行?基本方案我怎么能放心?我要的是赶快吊装好!”李培福一般很少用这样一连串的反问句,这样生硬的命令似的语言。特别是对陈可言,他一向和颜悦色、温言温语。虽然陈可言年轻,但他一向尊重有加。可这次是怎么了,三个爆竹似的反问句,问得陈可言大张着嘴,一句话回答不出来。

实际上,抽空看望李培福,一方面是关心总指挥的身体健康,一方面也是担心工程建设、担心自己的事业,李培福一不在工地上,他就心慌,觉得心中没底,好像没了主心骨。

这也难怪,陈可言1953年从天津大学水利系毕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22岁的年轻人,就进入国家水利部灌溉总局,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后调入水利部成立的第一个勘测设计院——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参加青铜峡灌区勘测设计工作;1958年又调入兰州,到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在西北勘测设计院成为独当一面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先后当过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生产办公室主任。初展征帆,大有可为,一门心思干事业,信心十足。可是,1966年,他成了“造反派”造反的对象,是“造反派”深恶痛绝的“技术权威”,不但“靠边站”,还流放他到宁夏黄羊滩农场劳动改造。不久,又责令他回到西北勘测设计院交代问题,接受“无产阶级专政”,接受批判。“造反派”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一条传送皮带,上面数不清的螺丝钉,疙里疙瘩,无情地落在了他的背上,一次“批判”下来,伤痕累累,腰部骨折,趴在地上动弹不了。

是李培福点名让他走上“景电”工程,担任技术组组长,委以重任,使他重新找回了人生的价值。离开了李培福,他怎能不心慌?李培福,这位他尊敬的总指挥受了伤,他怎能不抽空来看望?

委屈归委屈,尊敬还是尊敬,陈可言说:“总指挥放心,误不了事,保证按期完成吊装任务!”要知道,即使陈可言受批斗时,他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李培福看到陈可言委屈的样子,缓和了语气说:“小陈,我的伤不碍事,很快会出院,你安心搞你的工程,等工程建成了,我给你摆庆功宴,好好庆贺一番。”

看着病床上的总指挥那焦灼的眼神,陈可言还能说什么呢?他深深鞠了一躬,走出了病房。

后来,李培福病未痊愈,就赶回了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