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7678100000046

第46章 后记:不务正业

命运的神奇在于往往出乎意料之外,不知未来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其实正是每个人奋斗的希望所在。如果你的未来被完全准确地预言:知道自己哪天会死,因何而死,自己的伴侣是谁,是否会离婚,有没有当官发财的机会……你的人生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吗?

但人就是喜欢去算命,总希望能尽早知晓自己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命若真,知又何用?命若假,不知何妨?

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写出这么一本关于手机和互联网的书。

我从小就厌烦科技。我直到今天也不会打字上网。我是个文学青年。我大学是哲学专业。我写了十多年的现代诗。

逼着我准时交这本书稿的张小波先生就是我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师兄,他现在是有名的出版人。

缘起于1988年6月,我被分配到北京邮电学院(现在叫北京邮电大学)教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因为穷,找不到老婆,便硬着头皮兼职下海去为企业写广告,赚点生活费。不曾想电信行业打破垄断搞竞争,号称“通信产业黄埔军校”的北邮先后办了市场营销和MBA专业。我也随之转行成为专讲商业模式和品牌广告的专业教官。主要职责是告诉那些未来IT产业的总经理们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去赚钱。

引导我成功转型的贵人是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系前系主任舒华英教授和现在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教授。他们不嫌我既不懂通信技术,也不是市场营销科班毕业,之所以破格聘我为MBA和EMBA课程教授,主要是看我为摩托罗拉、中国电信、大连万达、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等机构做过许多有名的广告和营销策划方案,玩口活很能迷惑那些已工作过、听味越来越挑食的学员。

我很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评为“讲课能手”,但一次也没被校方评过优秀教师。据说是因为讲课风格很有郭德纲和周立波的范式,但是格调不太正统,是野路子。

我就这么一边给企业当顾问,一边在大学的讲台上侃那些顾问的心得,像个嚎叫的野兽,自己简称“叫兽”。

主要心得有两句话:“学习靠悟性,实战出真知。”

所以,您千万不要用那些“专业”的标准来研读这本书,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玩主,最近又和音乐人小柯合写了一首流行歌叫《心谣》,还制作成了手机彩铃。

这本来就是一个以“跨界”发展为突出特征的新时代。对此,我在书中已做了详细的论述。

我还要真诚地感谢我的学生马荔,她在努力工作之余,用了长达数月的时间为本书搜集和查证全部资料,并且打出和校对了全部书稿,特色在于,所有资料都是利用互联网搜索而得,一些文献来自微信和微博,多方努力也很难准确考证出原作者,在引用中只好注释为佚名,转自微信或手机短信,在此特别向他们致谢。

另外,我还要感谢本书编辑张磊,他耐心地承担了“催稿”和“编稿”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修改意见。由于我经常在天上飞去来兮到处讲课,致使定稿时间拖延,他也替我受了不少“领导”的批评,衷心致歉。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对您有所启发,因为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处在“童年”时期,对于这个前途无量的孩子而言,一切大胆的想象和预言都会在未来显得可笑,我只是想为这新文明的序幕呐喊,为这伟力的信息大潮抛一块“砖”,等着无数真正的弄潮儿来“拍砖”:砖家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我安慰自己的理由是:杭州一个师范学院英语系的学生都成了阿里巴巴的电商之王,作为另一个师范大学政教系的学生难道就不能写好一本关于手机的书吗?

“不务正业”的确是这个时代的成功根本。

兴趣是伟大的导师,信服才能创造幸福!

是为后记。

2013年9月10日凌晨于广西南宁

倡导

将每年的5月17日(国际电信日)设为“不使用手机日”。

在这一天,我们把手机放在一边,放弃使用它,

在这一天,和你最亲密的人待在一起吧!

虽然,我们认为手机是人类最自由的沟通工具。

但是,我们仍然真心认为:

不依附于任何技术和工具、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真诚沟通,

才是真正美好和幸福的!